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的挥发 B.酒精的燃烧 C.矿石的粉碎 D.铁丝的弯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酒精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矿石的粉碎是将其粉碎成粉末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丝的弯曲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铁锅生锈 C.纸张燃烧 D.剪纸成花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剪纸成花过程中,只是纸张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所以是不正确的.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不正确的.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所以是不正确的.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所以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 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2019七上·萧山期末)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所以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不变,A、B错误;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正确,D错误。
【分析】本题为信息题,根据题给出的信息解答,因为玻璃态的水不是我们熟悉的内容,所以很容易出错,故解此类题时一定要审好题目所给的信息。
5.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只说明了该物质的状态的改变,而没说明是生成其它物质的气态还是原物质的气态,若生成新物质的气态为化学变化,若是原物质的气态则是物理变化。
【分析】物理变化包括有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中也常伴随有气体生成,故要想准确判断变化的种类,必须看前后物质是否相同。
6.下列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物质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该选项错误;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该选项正确;D. 爆竹爆炸是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分析】该题为古诗句中的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看变化前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 )
A.葡萄酿成酒 B.冰雪融化 C.湿衣服晾干 D.瓷碗破碎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葡萄酿成酒,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湿衣服晾干,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所以不同的是A。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干冰升华
C.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D.牛奶变酸、煤气燃烧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 轮胎爆炸、石蜡熔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 食物腐败是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冰雪融化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牛奶变酸、煤气燃烧都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判断变化的种类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此类题只须分析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为同一种即可。
9.“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性质是(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说明该物质不容易变性,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能长时间保存。
【分析】本题考查具体物质性质的应用,掌握物质的性质理解其说法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0.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 , , 。
【答案】银白色固体;硬度小(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该物质为固体且质软;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该物质熔点低且颜色为银白色。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的应用,以具体物质的性质描述总结出其物理性质,只要掌握物理性质定义即可。
11.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把块状的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答案】C;A;A;B;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是物理性质描述;把块状的硫粉碎是物理变化描述;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是物理变化的描述;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化学变化的描述;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的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变化与性质的区分,首先根据叙述中有“能”“能够”“可以”等词语分出性质来,然后再具体判别变化及性质的类别。
12.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上述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结论; 是用途.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化学变化;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是化学现象;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是结论;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是用途。
【分析】变化与性质的区别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结论指生成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
13.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①在0℃时水结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烧 ;③煤块变成煤粉 ;④酒精易挥发 ; ⑤煤气燃烧 ;⑥鸡蛋变臭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答案】A;D;A;C;B;B;D;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0℃时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②汽油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③煤块变成煤粉是物理变化④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⑤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⑥鸡蛋变臭是化学变化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是物理性质。
【分析】首先将变化与性质区分开来,区别时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然后再区分变化和性质的种类。
14.(2020八下·天台月考)试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说出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答案】(1)分子是否能分成原子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分子是否可以再分或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而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
那么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 分子是否能分成原子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15.(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答案】④;②;③;①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即容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即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③,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16.(2020七上·临安期末)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室温下极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营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保持较低温度。人类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得到。
(1)将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根据干冰用途,可推测干冰的物理性质: 。
【答案】(1)化学变化
(2)易升华吸热(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根据用途推测性质即可。
【解答】(1)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2)干冰在升华时能够使食品保持较低温度,这说明干冰升华时是吸热的。
17.(2019七上·慈溪月考)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写序号):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
牛奶变酸④自行车胎爆裂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
【答案】②④;①③;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进行分类即可。
【解答】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只是石灰石的形状发生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③牛奶变酸,是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了乳酸,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④自行车胎爆裂,只是车胎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③;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8.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能结成冰,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水蒸气,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有一位同学把一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学将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请从中找出:
(1)水的一种化学性质: 。
(2)水的一个物理变化: 。
(3)水的化学变化: 。
【答案】(1)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
(3)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根据(2)中分析即可。
【解答】(1)水的化学性质: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水的一个物理变化: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
(3)水的化学变化: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
19.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铁具有很多的用途,下列是关于铁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将铁条拉成铁丝;③铁能与氧气反应;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⑥铁易生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②;④⑤;①;③⑥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指的是一个变化过程,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具有的性质。 例如“食物变质”、“纸片燃烧”显然是一个过程,所以是化学变化,而“食物会发生变质”、“纸片能够燃烧”,则是指化学性质。
【解答】 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这是物理性质;
②将铁条拉成铁丝,这是一个过程,是物理变化;
③铁能与氧气反应,这是一种性质,即化学性质;
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这是一个过程,即化学变化;
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这是一个过程,即化学变化;
⑥铁易生锈,这是一个性质,即化学性质。
那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④⑤,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③⑥。
20.(2019七下·宁波期中)氯气有下列性质:①呈黄绿色 ②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 ③密度比空气大④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⑤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根据这些叙述可归纳出:(填数字)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1)①②③
(2)④⑤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显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稳定性。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两点(熔点 沸点)、两度(硬度和密度)、五性(导电性、导热性、延辗性、挥发性和溶解性)。
(2)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时主要看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呈黄绿色;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故选①②③;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故选④⑤。
21.(2019七上·天台期末)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室温下极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营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保持较低温度。人类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得到。
(1)将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的变化是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根据干冰用途,可推测干冰的物理性质: 。
【答案】(1)化学变化
(2)易升华(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解答】(1) 将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
易升华 ,可以人工降雨等。
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2) 易升华。
22.(2019七上·宁波期末)生活中停电时,我们经常会点一根蜡烛来照明,蜡烛的燃烧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填编号);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填编号)
【答案】①②;③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解答】由题意①是蜡烛熔化,②是汽化,都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
③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①② ;③
三、解答题
23. 在世界范围内,据统计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C.有挥发性
(2)碳酸氢铵的式量为 ;
(3)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这种尿素肥料的纯度至少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B
(2)79
(3)46.7%;90.6%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标签可以看出,这两种物质保存时都需要防潮,因此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碳酸氢铵要避免高温施用,说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5+12+16×3=79;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
42.3%÷46.7%≈90.6%.
故答案为:(1)B;(2)79;(3)46.7%;90.6%.
【分析】(1)根据标签的内容即可获得物质的性质;
(2)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合物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42.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24.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写出区分水和酒精的两种方法。
【答案】方法一:闻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
方法二:点燃:会燃烧的是酒精,不会燃烧的是水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可以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角度思考区分水和酒精的方法。
【解答】 方法一:闻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
方法二:点燃:会燃烧的是酒精,不会燃烧的是水。
25.阅读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和氧气可以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1)氨的物理性质: ;
(2)氨的化学性质: ;
(3)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氨的实验室制法: .
(4)氨的用途: 。
【答案】(1)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3)N2+3H2 2NH3
(4)制取化肥、炸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找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1)氨气的物理性质是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氨气化学性质是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3)由资料可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合形成氨气;(4)氨气的用途是制取化肥、炸药等。
26.(2016八下·浙江期中)三聚氰胺[化学式C3N3(NH2)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它是一种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 cm3(16℃)、熔点354℃;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食品工业中常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来测定蛋白质含量。即通过测定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胺中含氮量高,加入牛奶后可以提高牛奶中的蛋白含量,使产品在常规检查中显得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但三聚氰胺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三聚氰胺是一种禁止用于宠物食品及动物饲料的化学物质,动物食用后可以使动物发生肾衰竭并导致死亡。
(1)根据上述信息我们知道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有 ;
(2)某品牌牛奶的标签上标有:蛋白质含量2.8g(每100g),则喝一盒牛奶(180g)同时喝下蛋白质 g;
(3)蛋白质种类繁多。若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其平均含氮量为16%.则上述品牌牛奶中氮元素的含量为 g(每100g);
(4)若在上述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则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多少克?
【答案】(1)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2)5.04
(3)0.448
(4)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0.1g×66.7%≈0.07g,0.07g÷16%≈0.42g,2.8g+0.42g=3.22g.
答: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3.22g.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根据已知条件对照即可;(2)根据“2.8g÷100g”计算出每克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再乘以180g即可;(3)因为每100g牛奶中蛋白质含量2.8g,故2.8×16%就是上述品牌牛奶中氮元素的含量;(4)先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0.1g×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0.1克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再用0.1克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16%计算出0.1克三聚氰胺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再加上2.8g即可计算出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多少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以及灵活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解答的能力.
【解答】解:(1)根据上述信息可以知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有:熔点354℃,密度1.573g cm3(16℃)等;化学性质有: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等;故答案为: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答案不唯一)(2)2.8g÷100g×180g=5.04g;故答案为:5.04g;(3)2.8g×16%=0.448g;故答案为:0.448g;(4)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1g×66.7%≈0.07g,0.07g÷16%≈0.42g,2.8g+0.42g=3.22g.
答: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3.22g.
27.如何判断一瓶在市场上销售的无水酒精中是否掺水
【答案】在市场上销售的酒精中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看是否变成蓝色。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进行分析。
【解答】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所以检验的方法是:取样品,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酒精含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酒精不含水。
故答案为:取样品,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酒精含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酒精不含水。
28.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答对两条即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也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答对两条即可)(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答对两条即可)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9.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地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钠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具有的性质:
(1)物理性质:硬度 ,密度 ,熔点 ,颜色 ;
(2)化学性质: .
【答案】(1)小;比水小;低;银白色
(2)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2)在(1)可以用小刀切下说明钠的质软(硬度小);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其熔化说明钠的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颜色为银白色.(2)根据题意,钠能与水剧烈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小、比水小、低、银白色(2)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四、实验探究题
30.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将煤油吸干,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面为银白色,将切下的小块钠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钠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动,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查阅资料得知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
(1)由此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① ;
② ;
③ 。
(2)钠的密度比水 ,比煤油 。(填“大”或“小”)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硬度小;银白色;常温下为固体(或熔点低、密度小,合理即可)
(2)小;大
(3)2Na+2H2O=2NaOH+H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分析,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根据题中所给提示与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
【解答】(1)钠可用小刀切下,说明其物理性质硬度小,钠为银白色固体,放在水中迅速熔化成小球说明其物理性质熔点低、密度小等;(2)由题中信息可知,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的大;(3)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的挥发 B.酒精的燃烧 C.矿石的粉碎 D.铁丝的弯曲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铁锅生锈 C.纸张燃烧 D.剪纸成花
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4.(2019七上·萧山期末)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5.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6.下列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 )
A.葡萄酿成酒 B.冰雪融化 C.湿衣服晾干 D.瓷碗破碎
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干冰升华
C.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D.牛奶变酸、煤气燃烧
9.“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性质是(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二、填空题
10.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 , , 。
11.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把块状的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2.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上述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结论; 是用途.
13.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①在0℃时水结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烧 ;③煤块变成煤粉 ;④酒精易挥发 ; ⑤煤气燃烧 ;⑥鸡蛋变臭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4.(2020八下·天台月考)试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说出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15.(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16.(2020七上·临安期末)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室温下极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营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保持较低温度。人类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得到。
(1)将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根据干冰用途,可推测干冰的物理性质: 。
17.(2019七上·慈溪月考)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写序号):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
牛奶变酸④自行车胎爆裂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
18.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能结成冰,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水蒸气,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有一位同学把一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学将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请从中找出:
(1)水的一种化学性质: 。
(2)水的一个物理变化: 。
(3)水的化学变化: 。
19.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铁具有很多的用途,下列是关于铁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将铁条拉成铁丝;③铁能与氧气反应;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⑥铁易生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0.(2019七下·宁波期中)氯气有下列性质:①呈黄绿色 ②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 ③密度比空气大④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⑤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根据这些叙述可归纳出:(填数字)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 。
21.(2019七上·天台期末)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室温下极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营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保持较低温度。人类首次制得二氧化碳是在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得到。
(1)将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的变化是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根据干冰用途,可推测干冰的物理性质: 。
22.(2019七上·宁波期末)生活中停电时,我们经常会点一根蜡烛来照明,蜡烛的燃烧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填编号);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填编号)
三、解答题
23. 在世界范围内,据统计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C.有挥发性
(2)碳酸氢铵的式量为 ;
(3)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这种尿素肥料的纯度至少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4.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写出区分水和酒精的两种方法。
25.阅读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和氧气可以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1)氨的物理性质: ;
(2)氨的化学性质: ;
(3)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氨的实验室制法: .
(4)氨的用途: 。
26.(2016八下·浙江期中)三聚氰胺[化学式C3N3(NH2)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它是一种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 cm3(16℃)、熔点354℃;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食品工业中常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来测定蛋白质含量。即通过测定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胺中含氮量高,加入牛奶后可以提高牛奶中的蛋白含量,使产品在常规检查中显得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但三聚氰胺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三聚氰胺是一种禁止用于宠物食品及动物饲料的化学物质,动物食用后可以使动物发生肾衰竭并导致死亡。
(1)根据上述信息我们知道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有 ;
(2)某品牌牛奶的标签上标有:蛋白质含量2.8g(每100g),则喝一盒牛奶(180g)同时喝下蛋白质 g;
(3)蛋白质种类繁多。若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其平均含氮量为16%.则上述品牌牛奶中氮元素的含量为 g(每100g);
(4)若在上述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则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多少克?
27.如何判断一瓶在市场上销售的无水酒精中是否掺水
28.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
29.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地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钠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具有的性质:
(1)物理性质:硬度 ,密度 ,熔点 ,颜色 ;
(2)化学性质: .
四、实验探究题
30.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将煤油吸干,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面为银白色,将切下的小块钠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钠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动,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查阅资料得知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
(1)由此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① ;
② ;
③ 。
(2)钠的密度比水 ,比煤油 。(填“大”或“小”)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酒精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矿石的粉碎是将其粉碎成粉末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丝的弯曲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剪纸成花过程中,只是纸张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所以是不正确的.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不正确的.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所以是不正确的.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所以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 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所以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不变,A、B错误;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正确,D错误。
【分析】本题为信息题,根据题给出的信息解答,因为玻璃态的水不是我们熟悉的内容,所以很容易出错,故解此类题时一定要审好题目所给的信息。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只说明了该物质的状态的改变,而没说明是生成其它物质的气态还是原物质的气态,若生成新物质的气态为化学变化,若是原物质的气态则是物理变化。
【分析】物理变化包括有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中也常伴随有气体生成,故要想准确判断变化的种类,必须看前后物质是否相同。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物质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该选项错误;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该选项正确;D. 爆竹爆炸是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分析】该题为古诗句中的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看变化前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葡萄酿成酒,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湿衣服晾干,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所以不同的是A。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 轮胎爆炸、石蜡熔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 食物腐败是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冰雪融化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牛奶变酸、煤气燃烧都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判断变化的种类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此类题只须分析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为同一种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说明该物质不容易变性,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能长时间保存。
【分析】本题考查具体物质性质的应用,掌握物质的性质理解其说法是解题关键。
10.【答案】银白色固体;硬度小(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该物质为固体且质软;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该物质熔点低且颜色为银白色。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的应用,以具体物质的性质描述总结出其物理性质,只要掌握物理性质定义即可。
11.【答案】C;A;A;B;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是物理性质描述;把块状的硫粉碎是物理变化描述;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是物理变化的描述;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化学变化的描述;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的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变化与性质的区分,首先根据叙述中有“能”“能够”“可以”等词语分出性质来,然后再具体判别变化及性质的类别。
12.【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化学变化;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是化学现象;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是结论;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冷剂等是用途。
【分析】变化与性质的区别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结论指生成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
13.【答案】A;D;A;C;B;B;D;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0℃时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②汽油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③煤块变成煤粉是物理变化④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⑤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⑥鸡蛋变臭是化学变化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是物理性质。
【分析】首先将变化与性质区分开来,区别时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然后再区分变化和性质的种类。
14.【答案】(1)分子是否能分成原子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分子是否可以再分或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而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
那么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 分子是否能分成原子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15.【答案】④;②;③;①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即容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即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③,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16.【答案】(1)化学变化
(2)易升华吸热(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根据用途推测性质即可。
【解答】(1)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2)干冰在升华时能够使食品保持较低温度,这说明干冰升华时是吸热的。
17.【答案】②④;①③;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进行分类即可。
【解答】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只是石灰石的形状发生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③牛奶变酸,是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了乳酸,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④自行车胎爆裂,只是车胎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③;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8.【答案】(1)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
(3)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根据(2)中分析即可。
【解答】(1)水的化学性质: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水的一个物理变化: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
(3)水的化学变化: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
19.【答案】②;④⑤;①;③⑥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指的是一个变化过程,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具有的性质。 例如“食物变质”、“纸片燃烧”显然是一个过程,所以是化学变化,而“食物会发生变质”、“纸片能够燃烧”,则是指化学性质。
【解答】 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这是物理性质;
②将铁条拉成铁丝,这是一个过程,是物理变化;
③铁能与氧气反应,这是一种性质,即化学性质;
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这是一个过程,即化学变化;
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这是一个过程,即化学变化;
⑥铁易生锈,这是一个性质,即化学性质。
那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④⑤,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③⑥。
20.【答案】(1)①②③
(2)④⑤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显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稳定性。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两点(熔点 沸点)、两度(硬度和密度)、五性(导电性、导热性、延辗性、挥发性和溶解性)。
(2)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时主要看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呈黄绿色;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故选①②③;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故选④⑤。
21.【答案】(1)化学变化
(2)易升华(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解答】(1) 将石灰石煅烧制得二氧化碳,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
易升华 ,可以人工降雨等。
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2) 易升华。
22.【答案】①②;③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解答】由题意①是蜡烛熔化,②是汽化,都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
③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①② ;③
23.【答案】(1)B
(2)79
(3)46.7%;90.6%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标签可以看出,这两种物质保存时都需要防潮,因此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碳酸氢铵要避免高温施用,说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5+12+16×3=79;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
42.3%÷46.7%≈90.6%.
故答案为:(1)B;(2)79;(3)46.7%;90.6%.
【分析】(1)根据标签的内容即可获得物质的性质;
(2)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合物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42.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24.【答案】方法一:闻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
方法二:点燃:会燃烧的是酒精,不会燃烧的是水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可以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角度思考区分水和酒精的方法。
【解答】 方法一:闻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
方法二:点燃:会燃烧的是酒精,不会燃烧的是水。
25.【答案】(1)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3)N2+3H2 2NH3
(4)制取化肥、炸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找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1)氨气的物理性质是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氨气化学性质是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3)由资料可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合形成氨气;(4)氨气的用途是制取化肥、炸药等。
26.【答案】(1)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2)5.04
(3)0.448
(4)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0.1g×66.7%≈0.07g,0.07g÷16%≈0.42g,2.8g+0.42g=3.22g.
答: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3.22g.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根据已知条件对照即可;(2)根据“2.8g÷100g”计算出每克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再乘以180g即可;(3)因为每100g牛奶中蛋白质含量2.8g,故2.8×16%就是上述品牌牛奶中氮元素的含量;(4)先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0.1g×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0.1克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再用0.1克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16%计算出0.1克三聚氰胺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再加上2.8g即可计算出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多少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以及灵活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解答的能力.
【解答】解:(1)根据上述信息可以知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有:熔点354℃,密度1.573g cm3(16℃)等;化学性质有: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等;故答案为: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答案不唯一)(2)2.8g÷100g×180g=5.04g;故答案为:5.04g;(3)2.8g×16%=0.448g;故答案为:0.448g;(4)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1g×66.7%≈0.07g,0.07g÷16%≈0.42g,2.8g+0.42g=3.22g.
答: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3.22g.
27.【答案】在市场上销售的酒精中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看是否变成蓝色。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进行分析。
【解答】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所以检验的方法是:取样品,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酒精含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酒精不含水。
故答案为:取样品,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酒精含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酒精不含水。
28.【答案】(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答对两条即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也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答对两条即可)(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答对两条即可)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9.【答案】(1)小;比水小;低;银白色
(2)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2)在(1)可以用小刀切下说明钠的质软(硬度小);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其熔化说明钠的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颜色为银白色.(2)根据题意,钠能与水剧烈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小、比水小、低、银白色(2)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0.【答案】(1)硬度小;银白色;常温下为固体(或熔点低、密度小,合理即可)
(2)小;大
(3)2Na+2H2O=2NaOH+H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分析,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根据题中所给提示与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
【解答】(1)钠可用小刀切下,说明其物理性质硬度小,钠为银白色固体,放在水中迅速熔化成小球说明其物理性质熔点低、密度小等;(2)由题中信息可知,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的大;(3)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