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金华)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2.(2021·丽水)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3.(2021七下·余姚竞赛)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氮气和氧气
B.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应
C.海水晒盐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2021·柯桥模拟)新疆棉绒长、品质好,是不少知名服装品牌的原材料之一。服装面料成分多样,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 )
A.化学性质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物理变化
5.(2021·鹿城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四种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
6.(2021·龙港模拟)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7.(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8.(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属于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熟石灰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 D.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9.(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钨丝用于制作灯泡灯丝
10.(2020九上·嘉兴期末)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B.春天冰雪融化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D.秋天树叶变黄
11.(2020七上·台州期末)下面是二氧化碳的自述,其中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A B.B C.C D.D
12.(2020七上·江北期末)常见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滴水成冰 C.牛奶变酸 D.镁带燃烧
13.(2020七上·杭州期末)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部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14.(2020七上·温州期末)温州有许多非遗工艺,以下工艺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细纹刻纸 B.黄杨木雕
C.发丝绣图 D.大米酿酒
15.(2020九上·柯桥月考)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木炭燃烧
B.煮开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C.菜刀生锈
D.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16.(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7.(2020九上·新昌月考)下列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变化中产生白烟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白色固体生成
18.(2020九上·苍南期中)下列各项都是硫酸铜的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B.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铁丝插入溶液后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19.(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
C.水力力电
D.太阳能供热
20.(2020九上·衢州期中)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下列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佩戴口罩 B.保持通风 C.杀菌消毒 D.勤洗手
二、填空题
21.(2021七下·北仑期中)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描述,用序号回答问题:
酒精是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易燃烧;④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2.(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
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23.(2020七上·临海期末)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回答一点即可);
(2)属于用途的有 (回答一点即可);
(3)酒精燃烧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4.(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在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小明和小科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
25.有2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写出区分水和酒精的两种方法。
(1) 。
(2) 。
26.下列关于物质的叙述中.分别表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铝有延展性,能被加工制成炊具。 。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
(3)蜡烛能燃烧。 。
27.用小刀切开一小块金属钠,发现切面呈银白色。将一小块钠投入水中,金属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跳动,水面有气泡冒出,水温升高。根据以上介绍,请你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 (至少写两条);写出钠的一条化学性质:
28.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牛奶变酸④自行车胎爆裂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
29.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易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④煤气燃烧;
⑤镁能燃烧;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⑦冰雪融化。
3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雕琢玉石 ②食物变馊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钢铁生锈
三、实验探究题
31.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 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锡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取水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氮气和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 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应,干冰由固态变成气体发生物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 海水晒盐时,海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食盐则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利用的化学性质,故A不会题意;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利用氢氧化钠的吸水性,为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利用酸碱中和生成水,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为化学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冷水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加热煎制涉及新物质的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取液弃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装袋保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导热性等。
【解答】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描述的颜色和气味,为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描述的是热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描述的溶解性和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描述的用途而不是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熟石灰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描述的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描述的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即氧气可以供给人类呼吸,而呼吸是一种缓慢氧化的过程,属于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D.钨丝用于制作灯泡灯丝,利用钨丝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只是铁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合题意;
B.春天冰雪融化,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合题意;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消耗电能产生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合题意;
D.秋天树叶变黄,叶绿素变成花青素,有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熔化、凝固、升华、挥发、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我的密度比空气大”,“我无色无味”,“我升华时需要吸热”,三者都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而“我不能燃烧”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钢铁生锈的过程,其实就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滴水成冰的过程,其实就是水由液态变成固体的凝固过程,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牛奶变酸的过程,其实就是乳酸菌将糖类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镁带燃烧的过程,其实就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注意实验中有几种金属;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
【解答】A.①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②中蜡烛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实验中只有铜这一种金属,无法得到所有金属具有导热性的结论,故C错误;
D.①中酒精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细纹刻纸,只是纸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黄杨木雕,只是黄杨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发丝绣图,只是发丝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大米酿酒,大米经过酵母菌的作用生成新物质酒精,发生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木炭燃烧、菜刀生锈、 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 煮开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 ①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②没有新分子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③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都可能产生白烟和发光发热,但是只有化学变化中才有白色的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别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解答】A、硫酸铜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新物质硫酸钡和氯化铜,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电热器取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水力力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太阳能供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
【解答】佩戴口罩、保持通风和勤洗手的过程中,都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即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细菌失去生物活性而死亡,肯定发生化学变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1.【答案】①②④;③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熔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故选①②④;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易燃烧,故选③。
22.【答案】④;②;③;①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描述的易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则: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④,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23.【答案】(1)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可用作燃料、消毒剂(回答一点即可)
(3)化学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所谓用途就是被利用的地方,根据题干描述分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属于用途的有:可用作燃料、消毒剂;
(3)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24.【答案】(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2)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3)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电流通过灯泡时,不但发光而且发热,据此解答:
(2)可以用煤炭燃烧、蜡烛燃烧、火柴燃烧等现象解答;
(3)是否发光、发热,并不是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因为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解答】(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25.【答案】(1)闻气味, 酒精有特殊的气味而水没有
(2)取少量点燃,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气味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而没有气味的就是水;
(2)能够燃烧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取出少量点燃,能够燃烧的是酒精,不能够燃烧的是水。
26.【答案】(1)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铝有延展性,能被加工制成炊具,描述的物理性质。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描述的物理性质;
(3)蜡烛能燃烧,这是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描述的是化学性质。
27.【答案】金属钠的颜色为银白色;常温下为固态;钠的密度比水小(或钠比水轻),钠的熔点低,质地软等;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钠的物理性质有:
①金属钠的颜色为银白色;
②常温下为固态;
③钠的密度比水小(或钠比水轻);
④钠的熔点低;
⑤质地软。
(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且放出热量。
28.【答案】②④;①③;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并解得。
【解答】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铁锈就是生成的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③牛奶变酸,有新物质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自行车胎爆裂,只是车胎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②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①③。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29.【答案】③⑦;①④;⑥;②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于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碳酸钙产生,是化学变化;
②钢铁易生锈,即容易被氧化,是化学性质;
③电灯发光,将电能转化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煤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⑤镁能燃烧,即它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⑦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⑦;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④;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⑥;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②⑤。
30.【答案】②④⑥;①③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雕琢玉石,形状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食物变馊一般是指微生物分解食物时产生一些不太好闻的气体,导致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形态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钢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④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③⑤。
31.【答案】(1)水;化学
(2)物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水;化学;(2)物理。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金华)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锡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丽水)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取水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1七下·余姚竞赛)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氮气和氧气
B.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应
C.海水晒盐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氮气和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 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应,干冰由固态变成气体发生物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 海水晒盐时,海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食盐则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1·柯桥模拟)新疆棉绒长、品质好,是不少知名服装品牌的原材料之一。服装面料成分多样,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 )
A.化学性质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物理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2021·鹿城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四种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利用的化学性质,故A不会题意;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利用氢氧化钠的吸水性,为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利用酸碱中和生成水,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为化学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2021·龙港模拟)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冷水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加热煎制涉及新物质的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取液弃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装袋保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导热性等。
【解答】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描述的颜色和气味,为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描述的是热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描述的溶解性和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属于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熟石灰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 D.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描述的用途而不是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熟石灰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描述的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描述的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钨丝用于制作灯泡灯丝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即氧气可以供给人类呼吸,而呼吸是一种缓慢氧化的过程,属于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D.钨丝用于制作灯泡灯丝,利用钨丝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0.(2020九上·嘉兴期末)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B.春天冰雪融化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D.秋天树叶变黄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只是铁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合题意;
B.春天冰雪融化,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合题意;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消耗电能产生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合题意;
D.秋天树叶变黄,叶绿素变成花青素,有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0七上·台州期末)下面是二氧化碳的自述,其中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熔化、凝固、升华、挥发、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我的密度比空气大”,“我无色无味”,“我升华时需要吸热”,三者都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而“我不能燃烧”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2020七上·江北期末)常见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滴水成冰 C.牛奶变酸 D.镁带燃烧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钢铁生锈的过程,其实就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滴水成冰的过程,其实就是水由液态变成固体的凝固过程,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牛奶变酸的过程,其实就是乳酸菌将糖类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镁带燃烧的过程,其实就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2020七上·杭州期末)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部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注意实验中有几种金属;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
【解答】A.①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②中蜡烛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实验中只有铜这一种金属,无法得到所有金属具有导热性的结论,故C错误;
D.①中酒精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4.(2020七上·温州期末)温州有许多非遗工艺,以下工艺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细纹刻纸 B.黄杨木雕
C.发丝绣图 D.大米酿酒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细纹刻纸,只是纸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黄杨木雕,只是黄杨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发丝绣图,只是发丝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大米酿酒,大米经过酵母菌的作用生成新物质酒精,发生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5.(2020九上·柯桥月考)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木炭燃烧
B.煮开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C.菜刀生锈
D.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木炭燃烧、菜刀生锈、 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 煮开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B。
16.(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 ①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②没有新分子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③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7.(2020九上·新昌月考)下列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变化中产生白烟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白色固体生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都可能产生白烟和发光发热,但是只有化学变化中才有白色的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8.(2020九上·苍南期中)下列各项都是硫酸铜的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B.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铁丝插入溶液后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别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解答】A、硫酸铜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新物质硫酸钡和氯化铜,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
C.水力力电
D.太阳能供热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电热器取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水力力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太阳能供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0九上·衢州期中)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下列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佩戴口罩 B.保持通风 C.杀菌消毒 D.勤洗手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
【解答】佩戴口罩、保持通风和勤洗手的过程中,都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即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细菌失去生物活性而死亡,肯定发生化学变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21.(2021七下·北仑期中)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描述,用序号回答问题:
酒精是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易燃烧;④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①②④;③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熔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故选①②④;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易燃烧,故选③。
22.(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
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答案】④;②;③;①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描述的易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则: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④,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23.(2020七上·临海期末)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回答一点即可);
(2)属于用途的有 (回答一点即可);
(3)酒精燃烧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可用作燃料、消毒剂(回答一点即可)
(3)化学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所谓用途就是被利用的地方,根据题干描述分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属于用途的有:可用作燃料、消毒剂;
(3)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24.(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在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小明和小科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
【答案】(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2)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3)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电流通过灯泡时,不但发光而且发热,据此解答:
(2)可以用煤炭燃烧、蜡烛燃烧、火柴燃烧等现象解答;
(3)是否发光、发热,并不是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因为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解答】(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25.有2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写出区分水和酒精的两种方法。
(1) 。
(2) 。
【答案】(1)闻气味, 酒精有特殊的气味而水没有
(2)取少量点燃,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气味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而没有气味的就是水;
(2)能够燃烧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取出少量点燃,能够燃烧的是酒精,不能够燃烧的是水。
26.下列关于物质的叙述中.分别表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铝有延展性,能被加工制成炊具。 。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
(3)蜡烛能燃烧。 。
【答案】(1)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铝有延展性,能被加工制成炊具,描述的物理性质。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描述的物理性质;
(3)蜡烛能燃烧,这是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描述的是化学性质。
27.用小刀切开一小块金属钠,发现切面呈银白色。将一小块钠投入水中,金属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跳动,水面有气泡冒出,水温升高。根据以上介绍,请你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 (至少写两条);写出钠的一条化学性质:
【答案】金属钠的颜色为银白色;常温下为固态;钠的密度比水小(或钠比水轻),钠的熔点低,质地软等;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钠的物理性质有:
①金属钠的颜色为银白色;
②常温下为固态;
③钠的密度比水小(或钠比水轻);
④钠的熔点低;
⑤质地软。
(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且放出热量。
28.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牛奶变酸④自行车胎爆裂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
【答案】②④;①③;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并解得。
【解答】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铁锈就是生成的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③牛奶变酸,有新物质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自行车胎爆裂,只是车胎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②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①③。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29.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易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④煤气燃烧;
⑤镁能燃烧;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⑦冰雪融化。
【答案】③⑦;①④;⑥;②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于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碳酸钙产生,是化学变化;
②钢铁易生锈,即容易被氧化,是化学性质;
③电灯发光,将电能转化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煤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⑤镁能燃烧,即它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⑦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⑦;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④;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⑥;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②⑤。
3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雕琢玉石 ②食物变馊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钢铁生锈
【答案】②④⑥;①③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雕琢玉石,形状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食物变馊一般是指微生物分解食物时产生一些不太好闻的气体,导致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形态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钢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④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③⑤。
三、实验探究题
31.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 变化。
【答案】(1)水;化学
(2)物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水;化学;(2)物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