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 比热容【课件 ( 共46张PPT )+教案+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 比热容【课件 ( 共46张PPT )+教案+学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8 14:05: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3
比热容
导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
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
热量的计算。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怎样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导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讨论法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物体由于吸收或放出热量而使其温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
转移的过程。
2.对于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______
_
_的大小及
变化的多少有关。
3.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
,温度升高了Δt,则
也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4.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
,是物质的一种重要

课堂导学
一、物质的吸热能力
1.物体由于吸收或放出热量而使其温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
转移的过程。
2.对于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______
_
_的大小及
变化的多少有关。
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其

有关,还跟它是
种类有关。
二、比热容
4.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
,温度升高了Δt,则
也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5.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
,是物质的一种重要

6.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
。在常见的物质中
的比热容大

7.对流是夏季海岸形成微风的原因。在炎热的日光下,暖空气从陆地上
,海洋上来的
进行补充,形成了吹向
的海陆风。
8.如果用Q表示热量,m表示质量,Δt表示变化的温度,则Q=

9.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从20℃加热到70℃,水吸收的热量Q=
J。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2.用水做供暖设备的导热物质的媒介,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
B.质量大
C.比热容大
D.沸点大
3.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晚上都不要灌水
4.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好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5.质量为4
kg的水从20℃加热到45℃,吸收的热量是


A.
100J
B.
4.2×103J
C.
4.2×104J
D.
4.2×105J
参考答案:
课前导学:
1.内能。2.质量、温度。3.,c、J/(kg?℃)。4.能力、特性。
课堂导学
1.内能。2.质量、温度。3.质量、温度的变化、物质。
4.,c、J/(kg?℃)。5.能力、特性。6.比热容、水。7.
上升、,冷空气、海岸。8.cmΔt。
9.
4.2×105

课堂练习:
1.D;2.C;3.B;4.B;5.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3
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热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2)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等物理研究方法。
(3)观察比热容表,发现、总结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2)通过了解比热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服务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怎样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热量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水、煤油、沙子、自制易拉罐金属小盒、小烧杯、温度计、天平、滴定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传热铁板、搅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湖南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的温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的过程。
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讨论与交流: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
?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不同物质的物体,比如一杯水和一瓶沙子,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也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怎样来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呢?
我们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来模拟太阳的照射。
取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它们的温度变化,就能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
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①教师导引一: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
在两个相同的金属盒(用易拉罐自制)内,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同时放在用酒精灯加热的铁板上,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情况。
想想看,要比较它们的温度,还需要准备哪些器材?
②教师导引二:怎样确定水和砂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③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
?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倾听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
④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表一)
物质的种类
?
?
升高的温度(℃)
?
?
加热的时间(min)
?
?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
?(表二)
物质的种类
?
?
加热的时间(min)
?
升高的温度(℃)
?
?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或交流时忽略的问题,如:
?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你们怎样使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
?
他们组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
⑤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教学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1)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
(2)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
2.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分析与论证
①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②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小组的数据,进行交流。
③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接着进一步分析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由表一数据可比较容易分析出水吸热能力强,教师可针对表二里的数据进行引导:
问:若要使质量相同的水、沙子均升高相同的温度,该怎么办?
答:应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让它继续吸热。
问:水和沙子谁的吸热能力强?
答: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吸热多,故而水吸热能力强。
(二)比热容——描述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
提出问题:如何体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性质呢?
引导学生分析: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而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
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
1、
比热容:如果质量为m的物质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意义: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表示:1kg水温度升高(或减低)1℃吸收(或放出0的热量是4.2×103J。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引导学生观察P13比热容表。
①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不随质量、形状、温度而变化。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比热容不同,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不同。
③水的比热容较大。
强化训练:
(1)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
(2)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
(3)任选一种物质,让学生在表中查出它的比热容,并说明表中数据所表明的物理意义。
(4)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看看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小。
【迁移应用】
引导学生讨论:
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在我们家中安装的“暖气”用什么作介质?
(2)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
(3)生活中、各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和散热的情况?
(4)解释导入新课中提到的问题:
为什么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的昼夜温差大?
(5)讨论交流:海陆风和陆海风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泥土沙石的比热容比较小。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却由陆地吹向海上。
白天海水和海岸同时吸收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温度上升快,海岸上空气膨胀密度变小上升,气压下降,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陆风。而夜晚的陆地由于温度下降较快,空气密度变大,气压升高,所以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
(三)热量的计算
从比热容表查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就知道了1kg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例题:把质量为1kg的水从20℃加热到8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解:从比热容表查知水比热容是
C水=4.2×103J/(kg·℃)
即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4.2×103J,则2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kg·℃)×2kg×1℃=8.2×103J
2kg的水温度升高80℃-20℃=60℃吸收的热量是
8.4×103J×60=5.04×105J
上述计算写成一个算式:吸收的热量
Q=4.2×103J/(kg·℃)×2kg×(80℃-20℃)=5.04×105J
如果用Q表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m表示质量,温度升高或降低为Δ
t。则热量
Q=cmΔt
如果用Q吸表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m表示质量,用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
Q吸=cm(
t-t0)
同理
,放出热量
Q放=cm(
t0-t)
例题:质量为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已知:m=2kg
,c=4.2×103J/(kg?℃),
t0=20℃,t=100℃
求:Q吸=?
解:Q吸=cm(t-t0)
=4.2×103J/(kg?℃)×2kg×(100℃-20℃)
=6.72×105J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6.72×105J。
三、板书设计
整合提升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2.用水做供暖设备的导热物质的媒介,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
B.质量大
C.比热容大
D.沸点大
3.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晚上都不要灌水
4.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好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5.质量为4
kg的水从20℃加热到45℃,吸收的热量是


A.
100J
B.
4.2×103J
C.
4.2×104J
D.
4.2×105J
参考答案:1.D;2.C;3.B;4.B;5.D。
五、作业:P17“自我评价”
T1、T3
“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B

3.=
2.热传递规律告诉我们,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温度差越大,热传递的速度越大,吸收(放出)的热量越大。沸水温度太高,不利于热传递的发生。甘油的比热容小于水,吸热能力小于水。因而也起不到冷却的作用。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设计此课时,从人们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由提出问题入手开展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带领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
  (三)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热容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与质量、升高温度、种类有关。
——控制变量。时间——吸热;升高温度——温度差。
二、比热容:如果质量为m的物质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
单位:
J/(
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特性:同种物质不随质量、形状、温度变化。
水的比热容较大应用。(1)做取暖、散热介质。
(2)沿海气温变化小。
三、热量的计算:G=cmΔt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1.3
比热容
教科版
九年级上册
制作
高文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热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2)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等物理研究方法。
(3)观察比热容表,发现、总结其特点。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关比热容现象的了解,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2)通过了解比热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服务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怎样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推导热量计算公式。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艳阳高照的夏天,你赤脚奔跑在滚烫的沙滩上,投向蔚蓝的大海??????
新知导入
你也会想到,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为什么沙子这么烫,而海水却这么凉呢?
新知导入
中午,为什么沙子烫,海水凉呢?


新知导入
早晨,为什么沙子凉,海水热呢?


新知讲解
物体由于吸收或放出热量而使其温度变化过程,实质上是内能转移的过程。对属于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新知讲解
你帮妈妈做过家务吧!烧水的经验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和同学们交流生活经验,总结影响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
烧水
新知讲解
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和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不同物质的物体,比如一杯水和一瓶沙子,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也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新知讲解
怎样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呢?
我们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来模拟太阳的照射。
取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它们的温度的变化,就能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新知讲解
器材
试管两支
酒精灯
水、铁砂
温度计
停表
新知讲解
如图所示,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分别用同一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记录水和沙子分别上升5℃、10
℃、15
℃所需要时间,以此比较二者的吸收热量的能力。
新知讲解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材料
升高5℃
所需时间/s
升高10℃
所需时间/s
升高15℃
所需时间/s

铁砂
10
20
30
40
80
120
新知讲解
分析论证:
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材料
升高5℃
所需时间/s
升高10℃
所需时间/s
升高15℃
所需时间/s

铁砂
10
20
30
40
80
120
新知讲解
分析论证:
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材料
升高5℃
所需时间/s
升高10℃
所需时间/s
升高15℃
所需时间/s

铁砂
10
20
30
40
80
120
新知讲解
分析论证: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跟其质量及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它是什么物质有关。
材料
升高5℃
所需时间/s
升高10℃
所需时间/s
升高15℃
所需时间/s

铁砂
10
20
30
40
80
120
新知讲解
物理学中常用比热容来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新知讲解
1kg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用比热容同样可以描述物质的放热能力。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表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新知讲解
1kg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用比热容同样可以描述物质的放热能力。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表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新知讲解
冰和水的比热容一样吗?
新知讲解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J/(kg
?℃)

4.2×103
砂石
0.92×103
酒精
2.4×103

0.88×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
蓖麻油
1.8×103
铁、钢
0.46×103

2.1×103

0.39×103
空气
1.0×103
水银
0.14×103
新知讲解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表示:质量为1kg的冰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2.1×103J。
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
表示:质量为1kg的砂石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0.92×103J。
新知讲解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新知讲解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所以,在艳阳照射下,沙子烫脚,海水凉爽。
为什么在艳阳照射下,沙子烫脚,海水凉爽?
新知讲解
花生、栗子等干果常常用干净的沙子来炒制
种植花草树木,能有效地改善气候
新知讲解
工厂的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介质
暖气片用水作为内能的传输介质
新知讲解
水被用来灭火
新知讲解
海陆风和陆海风
对流是夏季海岸形成微风的原因。风有时吹向海岸,有时吹向陆地。白天,在炎热的日照下,暖气流从陆地升起,海洋上来的冷空气进行补充,形成了吹向海岸的海陆风。请用比热容分析夜间会形成什么样的风?
新知讲解
海陆风和陆海风
夜间,当放出相等的热量时,由于陆地土壤比热容比海水比热容小,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得多,陆地空气密度大,气压高,陆地中空气流向海洋,形成吹向海洋的陆海风。
新知讲解
从比热容表查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就知道了1kg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例题:把质量为1kg的水从20℃加热到8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新知讲解
解:从比热容表查知水比热容是
C水=4.2×103J/(kg·℃)
即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4.2×103J,则2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kg·℃)×2kg×1℃=8.2×103J
2kg的水温度升高80℃-20℃=60℃吸收的热量是
8.4×103J×60=5.04×105J
上述计算写成一个算式:吸收的热量
Q=4.2×103J/(kg·℃)×2kg×(80℃-20℃)=5.04×105J
新知讲解
如果用Q表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m表示质量,温度升高或降低为Δ
t。则热量
Q=cmΔt
如果用Q吸表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m表示质量,用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
Q吸=cm(
t-t0)
同理
,放出热量
Q放=cm(
t0-t)
新知讲解
例题:质量为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已知:m=2kg
,c=4.2×103J/(kg?℃),
t0=20℃,t=100℃
求:Q吸=?
解:Q吸=cm(t-t0)
=4.2×103J/(kg?℃)×2kg×(100℃-20℃)
=6.72×105J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6.72×105J。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D
课堂练习
2.用水做供暖设备的导热物质的媒介,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
B.质量大
C.比热容大
D.沸点大
C
课堂练习
3.
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晚上都不要灌水
B
课堂练习
4.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好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B
课堂练习
5.质量为4
kg的水从20℃加热到45℃,吸收的热量是


A.
100J
B.
4.2×103J
C.
4.2×104J
D.
4.2×105J
D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P17T1、T3
家庭作业:P17T2
热传递规律告诉我们,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温度差越大,热传递的速度越大,吸收(放出)的热量越大。沸水温度太高,不利于热传递的发生。甘油的比热容小于水,吸热能力小于水。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