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8240012319000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五节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滑板运动的轨道。质量为false的运动员从轨道上的A点以水平速度false冲上质量为false的静止滑板后,又一起滑向光滑固定DE轨道,到达E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返回,已知false。设运动员和滑板可看成质点,滑板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不计。取g= 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和滑板一起滑向光滑DE轨道,到达E点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B.运动员冲上滑板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刚冲上DE轨道时,运动员和滑板的速度大小是false
D.运动员的初速度false=6.6m/s
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则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 )
A.子弹A损失的机械能等于系统产生的热量
B.子弹A损失的动量不等于木块B增加的动量
C.子弹A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块B增加的机械能
D.子弹A损失的动量等于木块B增加的动量
3.如图所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球A固定在轻杆一端,杆的另一端挂在小车支架的O点,用手将小球拉起使轻杆呈水平状态,在小车处于静止的情况下放手使小球摆下,在B处与固定在车上的油泥撞击后粘在一起,则此后小车的运动状态是(车位于光滑路面上)( )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判断
4.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物块,已知A物块的质量false,初始时刻B静止,A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与B发生碰撞并一起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规定向右为位移的正方向,因A、B碰撞时间false极短,图中无法显示)则根据上述信息,求出在A、B碰撞过程中的物理量是正确的是( )
A.物块A对B的冲量为15N·s B.物块B的动量变化量为falsekg·m/s
C.物块A、B间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300N D.A、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8J
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 )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 : 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 : 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 : 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 : 10
6.小车AB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B端粘有橡皮泥,AB车质量为M,长为L,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结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与C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释放,使木块C向B端冲去,并跟B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AB车内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
B.整个系统任何时刻动量都守恒
C.当木块对地运动速度为v时,小车对地运动速度为falsev
D.木块的位移一定大于小车的位移
7.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的长木板停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长木板的左端有挡板,挡板上固定一个水平轻质小弹簧。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从长木板的最右端开始向左运动,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后(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最终又恰好相对静止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的最终速度为falsev0
B.长木板的最终速度为v0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false
D.长木板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最终损失的机械能为false
8.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上表面和false圆弧的轨道均光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向小车,当小球返回左端脱离小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m和M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
B.如果 m>M,小球脱离小车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C.如果 m>M,小球脱离小车后,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平抛运动
D.如果 m9.弹玻璃球是小朋友经常玩的一个游戏,小华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个质量为3m的绿色弹珠以某一速度与前方静止的质量为m的黄色弹珠发生弹性正碰,已知碰撞前绿色弹珠的动能为E,碰撞之后黄色弹珠的动能为( )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小球甲和乙,质量分别是m和km,现让甲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并与乙(静止)发生碰撞,碰后乙的速度为false ,若碰后甲、乙同向运动,则k的值不可能是( )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A球以速度false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与原来静止的质量为5m的B球碰撞,碰撞后A球以false(待定系数false)的速率弹回,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时无能量损失,若要使A球能追上B球再次相撞,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A、B,放在与左侧竖直墙垂直的直线上,设B开始处于静止状态,A球以速度v朝着B运动,设系统处处无摩擦,所有的碰撞均无机械能损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两球之间有且仅有两次碰撞
B.若m1falsem2,则两球之间可能发生两次碰撞
C.两球第一次碰撞后B球的速度一定是false
D.两球第一次碰撞后A球一定向右运动
13.在冰壶比赛中,冰壶甲以速度v1正碰静止的冰壶乙,碰后冰壶甲的速度变为v2,方向不变.已知冰壶质量均为m,碰撞过程时间为t,则碰撞过程中冰壶乙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A.F=0 B.F=false C.F=false D.F=false
14.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A、B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B在前),已知碰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A=12kg·m/s、pB=13kg·m/s,碰后它们的动量变化分别为ΔpA、ΔpB,下列数值可能正确的是( )
A.ΔpA=-3kg·m/s、ΔpB=3kg·m/s B.ΔpA=3kg·m/s、ΔpB=-3kg·m/s
C.ΔpA=-24kg·m/s、ΔpB=24kg·m/s D.ΔpA=24kg·m/s、ΔpB=-24kg·m/s
二、解答题
15.有一倾角为false=30°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另有两个木块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 =4kg、 mB=6kg,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中木块A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M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木块A静止在P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木块B在Q点以初速度,v0= 10m/s向下运动,P、Q间的距离为L=15m。已知木块B在下滑过程中与木块A相碰后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两木块碰撞时间极短,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A 、B一起向上运动恰好能回到P点。已知两个木块A和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false,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木块B与A碰前的速度以及与A碰后的共同速度各多大;
(2)整个过程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若把B木块换成另一个质量未知的C木块,让木块C以不同的初速度下滑后与木块A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要使因碰撞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刚好是碰前木块C的动能的k倍(k<1),那么木块C的质量取多大。
16.如图所示,长板false和圆板false质量均为m,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长板的上表面和圆板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表面相切于B点。质量也为m的小滑块在A点以初速度false沿长板向右滑动,滑块与长板间滑动摩擦因数为false。滑块滑过B点的速度为false。
(1)试求长板长度L;
(2)滑块滑上圆板,最终恰好能滑到圆弧false上的最高点C。试求圆板的圆弧半径R。
17.如图甲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径为false的光滑圆筒形轨道(俯视图如图乙所示),圆心与直角坐标系false的坐标原点false重合。质量为false的小球A静止于false点,false点的坐标为false,完全相同的小球B静止于false点,false点的坐标为false。一质量false的子弹以初速度false沿false轴正方向射入A球,经过极短时间false与A球相对静止,子弹可视为质点,小球的半径远远小于圆筒形轨道的半径,两小球间的碰撞视为弹性碰撞。结果用false、false、false、false表示。求:
(1)子弹对A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和穿入深度;
(2)两球第一次碰撞后各自的速度大小;
(3)两球第二次碰撞时的坐标。
18.如图所示,长度为L=1.0m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v0=2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左侧与光滑的倾斜轨道平滑连接,右侧与足够长光滑水平台面AB平滑对接于A点。水平台面上O点处放有一质量为m=4kg的物块Q,O、A点间距离x=0.6m。现将质量为m1=1kg的物块P从倾斜轨道上高为h=0.45m处无初速度释放,已知物块P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6,物块P、Q之间发生弹性碰撞,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P、Q碰撞前瞬间,物块P的速度大小v1;
(2)物块P第二次运动到O点时,P、Q两物块之间的距离s。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A 6.B 7.D 8.C 9.B 10.B 11.A 12.A 13.C 14.A
15.(1)5m/s,false;(2)false ;(3)false
16.(1)false;(2)false
17.(1)false,false;(2)false,false;(3) false,false
18.(1)false;(2)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