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上写下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黑板上的内容和所讲解的知识来学习相关的内容。那么,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和黑板上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给学生的?
老师的讲解——听--耳朵--听觉
黑板上的内容——看--眼睛--视觉
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
眼和视觉
1
耳和听觉
2
本节内容
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巩膜
脉络膜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视网膜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视神经
玻璃体
虹膜
瞳孔
角膜
晶状体
睫状体
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光线的通道
无色,透明,可以通过光线。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内含平滑肌,可以调节晶状体曲度。
眼
球
眼球壁
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外膜
中膜
内膜
角膜:可透过光线
巩膜: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虹膜:中央的瞳孔可以透过光线
脉络膜:给视网膜提供营养
视网膜:许多光感细胞
折射光线
视觉的形成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大脑视觉中枢
产生兴奋
成像
传导兴奋
形成视觉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案例分析:某人车祸,撞伤
了后脑勺,眼球正常,但却失明了,这是为什么?
可能是视神经或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发生了损伤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1.眼球完好
2.视神经没断
3.大脑正常
下面两幅图中,左边为猫在光亮处的情况,右边为猫在暗处的情况,观察左右两边猫眼睛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猫的瞳孔在光照很强的时候变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而在夜晚光线很弱的时候,瞳孔就可以放大,吸收更多的光线,为了更清楚地看清物体。
猫咪的瞳孔变化的是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同时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瞳孔对光的反射:
强光时瞳孔缩小,减小进入眼内的光量,不受强光刺激;
弱光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物体距离
睫状肌
晶状体曲度
物像位置
远
舒张
减小
视网膜上
近
收缩
增大
视网膜上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远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病因
物象位置
矫正(眼镜)
晶状体曲度
眼球前后径
近视眼
大
长
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眼
小
短
视网膜后
凸透镜
预防近视眼
要做到
“三要四不要”
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跳几分钟。
3.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三
要
四不要
1.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
2.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3.不要躺卧看书
4.不要走路看书
耳的结构
耳
半规管
耳蜗
外耳
中耳
内耳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耳廓:收集声波
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鼓室
前庭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外耳
中耳
听小骨
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
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并容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减少和消除嗓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