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17 17:3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
按照声音的来源分成: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等类别。
声音有高低(例如音符1声音低5声音高);强弱(我们常说的大声和轻声);悦耳刺耳之分。
听周围声音时我们要保持安静。
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
物体来回往复运动叫振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敲击音叉、拨弹橡皮筋、拨弹尺子、敲击鼓面可以发出声音。
轻轻触碰发声物体,感觉手麻麻的,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敲击鼓面可以看到碎泡沫球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面是在振动的。
我们喉咙里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手放到发声的喉咙处会感到振动。
吹竖笛振动的是空气,吹口琴时振动的是金属簧片。
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知识点
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敲击的音叉轻触水面,看到有波纹,验证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比液体好,液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比气体好。
太空中因为没有帮助传播声音的空气,所以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沟通。
土电话的声音通过线绳传递给对方。
四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知识点
人的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有三块),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递声波传递到中耳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鼓膜很薄有弹性,轻微声音都会产生振动。用气球皮模拟鼓膜,在发出声音的音叉可以引起气球皮振动,音叉距离远、声音弱,振动不明显,距离近、声音强,振动明显。
用纸筒模拟耳郭,耳郭大听到的声音清晰,耳郭小听到是声音不清晰。
全国爱耳日3月3日,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要保护耳朵:轻声交流不在别人耳朵边大声叫喊;看电视听音乐音量调低;每次佩戴耳机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尽量少挖耳朵,不用尖锐工具挖耳朵;洗头洗澡防止水流入耳内。
听诊器听筒上的膜感受到振动,通过管子里的空气传递到听筒,再传递到医生的耳朵里。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课练习题
声音可用


、来进行描述和记录。
2.声音是物体
而产生的。用音叉碰支架上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音叉弹开,说明音叉在

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人体有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器官是

4.把玻璃钟罩里的逐渐空气抽走后,里面的闹钟发出声音(
)。
5.物体振动带动了周围的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了(
)振动。(
)可以将振动长达到内耳。
6.模拟鼓膜振动实验,音叉距离鼓膜距离相同的情况下,(
)敲击音叉鼓膜振动明显,(
)敲击音叉鼓膜振动不明显。用同样力量敲击音叉,音叉距离鼓膜(
)鼓膜振动明显,音叉距离鼓膜(
)鼓膜振动不明显。
7.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彼此之间借助(
)进行沟通,因为(
)。
8.我们用纸杯子和棉线制作了土电话,对面同学能互相听见对方说话是因为(
)。
9.敲击音叉轻触水面看到水面有(
),说明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教室各角落都听到了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
)。
10.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