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内容
书本第(33-35)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
能够预测、观察、描述、记录电路实验的结果。
会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科学态度:
在研究中尊重事实。
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身边的不同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教学难点
发现不同的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软件、Hiteach软件套装(包含投票器、手机)、板贴、电路演示装置、电路检测器(灵敏版)
学生:
记录单、物质导电性测试盒、电路检测器(自制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个别化教学、设计意图)
聚焦问题
(5min)
1.出示:电路检测器
2.提问:“当两个检测头中间接入一段导线,我们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操作:接触两个检测头,确认电路检测器可以正常工作,再接入导线的塑料皮。
4.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请学生上来点亮小灯泡,关注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操作(自检、复检)
6.导语:“看来,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有所不同,让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1.学生个人回答。
预设:会亮,里面有电流。
(适当追问,达成一个完整回路的指向)
2.学生个人回答。
预设:小灯泡没有亮,电流没有通过,应该连接导线里面的金属。
(适当追问,指向物质导线性的不同)
1.简单复习电路检测器的操作流程。
2.了解学生对于物质导电性的初步认识。
实验探索
(25min)
(一)初探:不同物质的导电性(20min)
1.出示:物质导电性测试盒(照片)
2.提问:“这是一些张老师从家里找出来的材料。你能帮我判断一下哪些是像铜这样容易导电的材料吗?哪些是像塑料这样不容易导电的呢?”
2.导语:“请你仔细观察,选择出你认为容易导电的材料,在投票器上按下相对应的数字,可以是多选。自己想好就可以开始投票了。”
3.出示:投票结果(柱状图)。
4.提问:“有谁想来说说自己预测的依据呢?”
5.出示:实验记录单
6.提问:“对于利用这套电路检测器检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这个实验,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困惑或担心的地方?”
7.计时:8分钟。组织学生开始实验。
8.导语:“请同学们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你的实验结果,用投票器投出容易导电的材料,可以是多选。开始投票。”
9.出示:投票结果(柱状图)。
10.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1.出示:实验操作错误情况(照片)(备用)
(二)再探:不同物质的导电性(5min)
12.导语:“正如同学们所说,人是会导电的。怎么,在这个实验中,人体接入电路后小灯泡不亮呢?人也没发生明显的触电反应呢?”
13.导语:“科学家也和我们一样,遇到了这样矛盾的问题,但是他们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实验,改进了这套电路检测器,我们一起来看看。”
14.出示:电路检测器(灵敏版)
15.演示:将铁钉碰触两个检测头。将自己碰触两个检测头。
16.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17.导语:“是啊,人体也是容易导电的。谁想来一起试试?”
18.提问:“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19.提问:“对于物质导电性测试盒里的材料,哪些你还想利用这套装置再进行测试的?”
20:导语:“像……这些容易导电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像……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质,我们称为绝缘体。”
1.学生取出物质导电性测试盒,两人一组进行观察、思考。
2.每个学生操作投票器。
3.学生个人发言。
(预设:得票率最高的为铁、铝,其次是人体、自来水、铅笔芯、空气。得票率最低的是干抹布、陶瓷、干木头,依据应该是一些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
4.
学生个人发言。
(预设:比如担心人体会不会触电、检测头湿了等)
5.学生小组实验(两人一组)
6.学生投票。
7.学生个人发言。
(预设:总结大家的实验结果。提出不同意见,即可能误选、实验操作失误、与生活经验违背等情况。)
8.学生看教师演示。
9.学生个人发言。
(预设:灯亮了。人体也能导电。)
10.学生上台和教师一起实验。
11.学生个人发言。
(预设:灯亮了。两个人也能导电。)
12.学生上台操作。
(预设:铅笔芯、自来水能使灯发光,有的还会想到湿抹布、湿木棒)
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预测情况,了解学生对于这些物质的导电性的初步判断及依据。
借助实验体验,进一步帮助学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同时引发部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埋下伏笔。
利用人体导电球,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生活中的一些导体,为后续安全用电埋下伏笔。
主题研讨
(10min)
1.提问:“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这种电路检测器检测,判断出……是绝缘体。那是不是意味着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导电的情况呢?”
2.出示:相关安全用电的图片。
3.提问:“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其中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4.提问:“人既然是导体,怎么刚才我们把自己连入电路的时候,没有发生严重的触电事故呢?”
5.出示:资料
(干电池电压1.5V,生活中的家用电压220V)
1.学生个人发言。
2.学生看图。
3.学生个人发言。
4.学生个人发言。
适当的时候进行演示实验。(比如:前面做的干抹布变成湿抹布,干木棒变成湿木棒)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安全用电。
板书设计
投票器装置及测试效果
使用范围:学生人数≤40人,公共网络良好
具体到某个学生的选项结果查询
班级学生整体选择结果查询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