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英语中考应试技巧
1.听力
在中考复习进入冲刺的阶段,每天抽出几分钟听听课文录音或做做听力练习题。听力测试涉及的内容有:获取对话具体信息;把握对话主旨;领会对话的观点、态度及意图;推测背景、地点及对话者关系等。
在做听力的过程中,考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快速浏览问题和选项;注重抓文章大意,不死抠个别词汇;边听边记;果断答题。
2.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试题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覆盖面广,考查范围均为大纲中所列的所有语法项目--包括动词非谓语形式、时态、被动语态、情态动词、冠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从句、倒装、习惯表达法等;②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的考查;③突出语境的作用,提供语境间接考查语言知识的运用。因此,考生必须对语法部分进行全面、细致的复习。
在单项选择题上,不易采用题海战术,但要把做过的一些题,特别是做错的题,反复地看一看,同时简单的题要总结规律,难题记死记牢即可。千万不要在难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重视语境题、时态题、动词短语相关的单选题。在复习期间,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整理、复习,补补"漏子",理理"辫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先上口,后归纳,抓核心,辨差异,找规律,编口诀,举一反三,巧滚雪球",使初、高中英语内容融会贯通。例如:
(1) 不定式作宾补何时不带
不定式作宾补何时不带?
下面口诀给帮助。
"两听"、"五看"、"一感觉",
使役动词有三个。
help, find之后可带可不带, 它们可以排在外。
两听,即hear, listen ;
五看,即see, watch, notice, observe, look at;
一感觉,即feel。
(2) 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有哪些?
我们可用这样一个虚构词"merdowphla"(磨豆腐喽)帮助归纳记忆。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英语单词。m-mean(打算),manage(设法);e-expect(期盼);r-refuse(拒绝);d-dare(敢),desire(渴望), determine(决心),decide(决定),demand(要求);o-offer(企图);w-want(想要),wish(希望); p-promise(答应),pretend(假装), plan(计划);h-hope; l-long(渴望),learn(学习); a-ask(要求), arrange(安排)。
(3) 及物动词后宾语从句的谓语动词用should+动词原形:
一坚持,二命令,四建议,五要求,
其宾语从句用should + 动词原形,
should既可以省略,
should也可以保留。
一坚持,即insist;二命令,即order, command;四建议,即suggest, propose ,advise,recommend;五要求,即ask, demand, require, request, urge。
3.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选材一般比较新颖,贴近生活,具有一定难度。在最后的日子里,一定要把近几年的中考完形填空,大声朗读,形成完形语感,并反复揣摩,它会给我们展示设计完形题的思路和角度,做到知己知彼。同时我们应重视文章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完形填空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的过程。而整体是背景,逻辑是线索,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必然道路。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往年各省市的高考完形,作为热身的练习。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必须从各方面认真考虑。
从上下文考虑;从词汇意义及用法的角度考虑;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考虑。做完形填空题应考虑这几个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题目仅需要从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很多情况下,只有从词义、上下文、生活常识等多个角度考虑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因此,考生提笔做题以前一定要通读全文,认真考虑上下文的有关内容,让语法、搭配、时态、人称、行文逻辑诸方面服务于情景;反过来让文章意思制约语法等。
4.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中考的重头戏。在冲刺阶段,应有计划地安排考生多进行一些限时训练,通常每三篇阅读材料作为一组,在25到30分钟里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考场上充沛的阅读精力和体力,又可以营造考试的氛围,还提高了阅读速度。不要忘了The examination is a race against time(考试就是和时间赛跑)。同时,为了适应高考阅读材料,不妨读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原汁原味的文章,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21th Century(英语报),English Salon,也许会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我们不仅要加强阅读训练,而且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广度;阅读要有深度;阅读要有速度。
不但要快速阅读、整体理解,还要注意积累词语。"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好,都是英语单词记得少。"如果你的词汇量达到或超过大纲的要求,对付任何试题也就不成问题。做阅读题时,一遍浏览大意,二遍各个击破,三遍检查核对。阅读时眼中有字,心中揣意,把握命题原则--"大小猜判"。(大-- 考查大意;小-- 细节辨别;猜-- 字词句义;判-- 推理判断。)判断文章的中心思想时,注意全文的中心不可太具体,但也不能与文章内容相差太远。猜测词义一定要看上下文,因为英语的特点是没有上下文就没有意思。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学会将文章、题干、选项统一起来,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会考查内容。阅读理解不是考查考生语法知识,因此在做答时不能忽略细节,要利用细节对文意进行推理和判断,看各选项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切勿忽视做题的第一印象。
5 选词填空
难度较大,建议先通读全文,在选对词的同事注意上下文对词语变化的要求。
(1) 时态
(2) 语态
(3) ing,ed,s,'s 或者s’ 等的特殊变位
6. 单词拼写
考生备考中应注意:音形结合记忆;分式记忆(不规则动词)(AAA式,如put put put。ABB式,如buy bought bought。ABA式,如come came come。ABC式,如do did done。);分类记忆;对比记忆,如:come-go, right-left等;区别记忆,如同义词或近义词learn, study等,同音词、近音词write, right等,形似词quite, quilt, quick, quiz等;分解记忆,适用于复合词,如newspaper-news+paper等;联想记忆,如school联想到teacher, student, class, desk, classmate, headmaster, college, university等;前后缀记忆,如:care-careful-careless-carefully-carelessly等;"不等式"找感觉记忆,对表示频率及时光、岁月的词用"不等式"找感觉记忆,如:
always>often>usually>sometimes>once in a while>never; year>season>month>week>day>hour>minute>second等;连词成句成文记忆。
单词拼写考查的重点单词为以下三种情形:有的单词较长,难记住,有的属于仅靠发音也分不清字母的,还有的属于通过汉语意思较能猜测单词的。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词尾的变化--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人称,形容词和副词以及它们的比较等级。
7. 写作
越是到最后越要重视写作,要多看一些范文,多背一些好句,不要忘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另外还要用一些常用动词和句式,做一些汉译英的练习。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考生答题过程中要注意:
(1)注意审题,确定要点。
(2)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确定要点、确定格式、题材及基本要点。
(3)扩展要点。先给要点加上主语和修饰语,然后丰富要点, 把要点扩展成句子,将句子补充完整,向高级升华。
(4)连句成篇。连句成篇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连接词。
(5)全面检查,书法规范。注意检查拼写、标点符号错误;人称、时态、语态错误;句子结构和逻辑错误;考虑语篇结构;考虑句式的变化和词汇的丰富。
要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在语境中掌握这些知识的用法,理解其含义,重视对活跃动词的复习,继续加大阅读,提高语感,为阅读和完形填空做好准备。同时注意文章的时效性,题材的多样化。特别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与饮食,环保与节能内容的文章,突出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单词记忆。
考前一周整装待发
一、决战前的部署至关重要
1.一般来说,中考前几天复习,总的原则是回归教材,通过知识网络,把查漏补缺、解决前面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没必要也不可能再把每一科详细地复习一遍。因此,最后七天的复习更应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重点等,一科一科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还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的公式、定理等。这七天的复习,就像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或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这七天的收缩复习、强化记忆,可以进一步为中考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早起后半小时和晚睡前半小时,这两段时间是最佳的记忆时间,所以,这一个小时要充分利用。
2.进入全真模拟状态。全真模拟复习要与中考时间程序表一致,这样才能在中考的那天,顺利进入状态。每天做一套卷子,这样在几天后真正拿到中考试卷时不会感到手生,能尽快进入答题的状态。
3.要保持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节奏,适当减小复习密度和难度,可以得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保持大脑皮层的中度兴奋(既不过分放松也不过分紧张),要避免和他人进行无谓的辩论和争吵。可以适当地看电视、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过最好别玩电脑,因为电脑游戏、网络容易令人沉迷。这样,就能在考试前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
4.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前有的考生可能会因兴奋而失眠。所以,睡前不应喝咖啡、茶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也不应看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觉时间或是稍早一点(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着入睡),躺到床上,全身放松,争取迅速入睡。若一时睡不着,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备自己或胡思乱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采取重复放松技术。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身心的休息。
5.在中考前一两天,考生应该熟悉考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的考生可能要到另一个学校去考试,所以,熟悉考场尤为重要。所要熟悉的内容有:所在考场离居住地点有多远;用什么方式抵达比较迅速和安全;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坐哪个座位;座位是靠近门窗还是贴近墙角;教室是向阳还是背阳;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儿;附近有无可以休息和饮食的地方,这些问题在准备时都应该弄清楚。否则,临到考试时由于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让你陷入混乱和迷茫,影响注意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譬如出发过晚,气喘吁吁地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找自己的座位,这样会影响情绪,耽误做题时间;如果开始考试时才发现窗户透进的阳光直射你的座位,这时抱怨着急只会起消极作用。还有在教室门口附近就座的考生,易受到巡视员进出的影响。若对这些事情早有准备的话,就能把这些所引起的心理冲击减小到最低程度。熟悉考场,早作准备,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必要的物质准备是中考成功的先决条件
1.备齐考试用品。考试前一两天,要仔细检查一下中考时必备的文化用品(如手表、钢笔、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如果用品不齐或有故障,一定要及时解决。中考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要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品装在一个袋子里(最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每次考试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弄不好,有时也会误大事。如每年中考都会有人忘记带准考证,从而无法进入考场,延误了考试时间,平添一番烦恼;有时,手表未及时更换电池,在考试中途手表停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未发现,造成考生不能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还有的考生,只带了一支钢笔,答卷不久,钢笔又不下水了,也十分狼狈……。总之,中考也应像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无准备之仗。
2.注意养精蓄锐。考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最后的复习,目的就是迎接中考,接受国家的考核和选拔,可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所以,考前要注意"养精蓄锐",注意饮食起居,预防突发感冒、腹泻等疾病,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瘦肉、肝、牛奶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品营养丰富,有助于增强体力和记忆力。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考试前几天不要参加较为激烈、体能消耗过大的文体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一周的主旋律。
3.女生在中考前应充分估计,中考那几天是否会有特殊情况。如果是,应和家长、医生商量一个妥帖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平时特殊情况时期会经常身体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的考生更应该考虑周到一些,带上应急的药品物质等,以免到时手足无措,影响考试。
最后,预祝大家取得理想的好成绩!
Best wishes to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