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7 22: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课件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史前时期:
目录
前言

原始农业的发展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前言
10
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
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
原始农业的发展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稻遗存,它们的年代距今约12
000多年至10
000年。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在距今10
000年至8
000年前。
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今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
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由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能够吹奏乐曲。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有的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具有某些相似之处。
相关史事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稻作→南方
粟作→北方
粟作
稻作
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都出土了距今10000多年的陶器。
相关史事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

河姆渡人的生活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
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
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
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在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
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居民的生活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
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
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从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开始,人们就使用石头作为工具。最初的石器是对石块进行简单的敲砸而成。距今20
000多年前,为了提高石器的使用效率,人们开始在石器的刃部进行磨制。距今10
000多年前,出现了对石器通体磨光的磨制石器。此后,到金属制生产工具出现之前,磨制石器一直被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相关史事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xūn)。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问题思考
半坡人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答:1.二者种植的农作物及主要食品不同,半坡人种粟,而河姆渡人则是种植水稻的。
2.二者生活区域不同,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3.半坡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可以制作彩陶,会纺织,而河姆渡人则不会。
4.半坡人的食物种类很丰富,而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5.工具方面的使用情况不同,半坡人比河姆渡人要更先进一些,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等。
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区域的不同,就地取材可使用的工具受限,以及环境及其气候、温度、水等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且二者所处的时代也不完全相同。
距今6
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流行着一种具有特色的陶器。人们制作陶坯的时候,在泥坯表面用矿物颜料绘出图案,经过烧制,陶器表面就留下了彩色的纹饰。这种带有彩色纹饰的陶器,被称为“彩陶”。
距今5
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这里的原始居民还从事原始手工业,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原始居民有了私有财产。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
相关史事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鬹
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距今4
000多年前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们已经能够制作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社会分化更加严重。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
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画“√”。
课后活动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
□聚落
□磨制石器
□城市的出现




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
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
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骨耜
3.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
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定居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发展。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未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未、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保障,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良渚镇,1936年首次发现。迄今为止,良渚遗址发现的遗存非常丰富。这里的巨型城址,长1
800米,宽1
600米,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城墙基础宽40—60米。为了防止城墙被洪水冲毁,良渚居民在城址以北的丘陵地带,修建了长3500米、宽十几米、高数米拦洪水坝。城的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古城、水坝高台上多处高等级建筑,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的组能力。城内外还发现了几处祭坛,祭坛上的权贵墓地里,随葬了数十件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举行祭祀
知识拓展
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些贵族墓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相比,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城距今5
200-4
5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址。据此,有些学者认为,距约5000年左右,良渚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和玉钺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