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课时检测
1.在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2.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凝固(放热)
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
D.霜形成——升华(放热)
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金属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理是(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D.金属升华到玻璃镜头上
4.小明和爸爸在酒店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发现盛甜品的碗的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在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下面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
D.下面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5.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 )
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
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
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
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
6.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7.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如图所示).它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在高真空条件下,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时,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香、味、形不变.在加工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8.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生 ,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热升华的图像经久耐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
9.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0.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霜前冷”是因为气温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
℃的时候水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雪后寒”是因为
.?
11.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中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12.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
B.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
C.家中,冰箱里的水凝结成冰块
D.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
13.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
(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甲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填“增加”或“减少”),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此时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如图乙所示,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 ;此时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14.下列图中关于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15.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水的循环是地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再液化成水降下的过程
B.水的循环过程中,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
1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中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中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解析
1.A 【解题思路】 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冰附着在冻肉表面,使总重量变大,A符合题意;
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B不符合题意;草尖上、花瓣上出现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镜面液化形成小水滴后附着在镜面上,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解题思路】 冰熔化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雾、露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B正确,C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要放热,故D错误.
3.C 【解题思路】 金属在高温、低压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遇到玻璃镜头后温度降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均匀地附着在镜头上.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物态变化,先升华后凝华,故C正确.
4.C 【解题思路】 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B错误;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水看起来像沸腾的样子,故C正确;干冰升华时从水中吸收热量,故D错误.
5.D 【解题思路】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霜,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正确.
6.A 【解题思路】 冰花是固体,它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寒冷的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所以冰花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凝华而形成的,故选A.
7.【参考答案】 凝固 升华
8.【参考答案】 升华 凝华
【解题思路】 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升华,变成蒸气,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凝华成固体,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
9.【参考答案】 汽化 液化 凝华
【解题思路】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冷后温度降低,若变成小水滴,是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是液化现象;若直接变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的是凝华现象.
10.【参考答案】 低于 凝华 雪熔化或升华需要吸热
【解题思路】 霜的形成是一种凝华现象,只有在气温低于0
℃的时候水蒸气才会凝华形成霜,所以下霜之前天气会很冷;雪熔化或升华都需要吸热,所以下雪后天气会非常寒冷.
11.【参考答案】 (1)升华 (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解题思路】 (1)(2)用热水对碘加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因此碘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该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
12.D 【解题思路】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水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放在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D正确.
13.【参考答案】 (1)减少 碘蒸气
升华 吸热 (2)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
凝华 放热
【解题思路】 (1)给玻璃泡中的碘颗粒加热,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所以看到碘颗粒减少,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碘蒸气.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停止加热,玻璃泡中紫色气体逐渐变淡,碘蒸气放出热量,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碘颗粒,这种现象叫凝华.
14.C 【解题思路】 水蒸气变成冰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变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选C.
15.B 【解题思路】 水的循环过程中,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B正确,A错误;水的循环过程中有吸热的过程,也有放热的过程,C错误;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但人类的用水量在不断增大,有些水还会被污染,故会出现缺水问题,D错误.故选B.
16.A 【解题思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正确;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