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
氧
化
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功与过的教学,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
(2)通过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危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难点: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多媒体投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具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录像机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仪器(试管、集气瓶、矿泉水瓶、烧杯、吸管)及药品(二氧化碳、紫色石蕊溶液、醋酸溶液、蒸馏水)。
教学方法 学法
创设情境 模拟实验
↓ ↓
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
↓ ↓
生活链接 学以致用
↓ ↓
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
【授课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动画的名字叫《救救北极熊》,北极熊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去动画片里面找答案。播放《救救北极熊》动画片同学们的表情很凝重,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
【观看】【回答】看到了北极冰川融化,北极熊的家乡被破坏。是因为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北极熊的热爱和同情,在视频中体会大自然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情绪自然流露。
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究竟是怎样一种物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氧化碳。
思考
引出课题
实验探究【实验】观察手中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说说它的物理性质,可以闻一闻、看一看。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及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不能像水一样倾倒呢?倾倒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6-3:播放倾倒二氧化碳的视频
【回答】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由现象得结论: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并能从现象中总结出结论,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6-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塑料瓶里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向塑料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看哪个组做的又快又好
各小组进行实验,出现明显现象:塑料瓶变瘪了。【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总结】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8页第一段。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升高温度则溶解的更少。展示碳酸饮料的图片,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喝,但是喝完之后有一个困扰:打嗝,打出来的嗝是什么气体呢?
【阅读】【思考】【回答】是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与学生喜欢喝的碳酸饮料联系起来,将生活融入化学课堂中。
【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6-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阅读课本实验过程,列出实验步骤;演示实验解释现象
【阅读】【列步骤】观察实验并说出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一步一步地推导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思考】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吗?2.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是一回事吗?
同桌【讨论】【回答】1.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2.不是一回事。二氧化碳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是化学变化。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能力,并能清楚地区分两个过程。
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碳酸分解H2CO3CO2↑+H2O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熟悉方程式的写法,记忆、练习
锻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掌握本节重点。
干冰【展示】干冰制造舞台效果的图片【提问】是什么物质制造了这种梦幻般的美丽的舞台效果?固态二氧化碳因为外形像冰,所以叫做“干冰”。干冰放在空气中非常容易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吸收热量。因此常用来作制冷剂,具体用途有哪些呢?
欣赏图片【阅读】【回答】冷藏、保鲜、人工降雨等。
使学生将化学知识与舞台效果联系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二氧化碳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讲述屠狗妖的故事,这个屠狗妖其实是二氧化碳,从中能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呢?【注意】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进行灯火试验。
【倾听】【思考】【回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
小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用途呢?关于二氧化碳有这样几种说法: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农民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请同学们想一想,每句话说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用途。
【小组讨论】【回答】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云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作灭火器。抹墙的石灰乳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拟人化的说法使教学更加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二、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
PAGE第2课时 一
氧
化
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毒性的原理,知道使用一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2)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知道一氧化碳泄漏后的应急措施。
(3)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还原铜的装置及操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收集一氧化碳时,收集装置的异同,确立收集有毒害气体的方法。
(2)通过参照氢气的可燃性,推及点燃一氧化碳的操作要求,确立可燃气体的使用方法。
(3)在观察一氧化碳气体点燃、还原氧化铜过程中,体验、反思实验步骤,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减小对化学实验的畏惧感,增强对有害气体的使用认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勇气。
(2)培养大胆、细致、实践的科学精神。
(3)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热爱化学、钻研化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一氧化碳的毒性、燃烧实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难点:
实验中装置的组装、步骤先后的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归纳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具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录像机
仪器:锥形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
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钠
【授课教案】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讨论交流展示评价
模式一:视频播放CO中毒的事件。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事故呢?模式二:实验引入: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水中,水逐渐进入试管;将一支装有一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水中,在水中打开塞子,说明一氧化碳有何性质呢?
阅读、交流、讨论。【回答】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通过真实的社会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探究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过渡】与二氧化碳比较,一氧化碳这种气体具有什么性质?展示装有一氧化碳的储气瓶学生尝试描述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用比较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办法,发现其密度与空气相近,综合一氧化碳的毒性并且密度与空气相近、漂浮于空气中,学生易得出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学生观察】【总结】无色气体色味态密度溶解性COCO2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探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毒性2.可燃性
【过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否与二氧化碳相同?一氧化碳的毒性原理是什么?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先加入凝血剂),打开贮气瓶阀门,通入一氧化碳,观察血液变化。提问: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师顺势提醒: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者,嘴唇是鲜红的课件展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微观过程动画教师过渡:大家对煤气有什么印象?提醒学生:煤气中毒是因为其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它最可怕之处是什么呢?请大家查阅:一氧化碳在空气体积中占多大比例会使人中毒?生活中使用煤、天然气等有什么注意事项?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急救?(教师事先给学生准备材料)教师提醒:不能长期处在有一氧化碳的较密闭空间,比如睡觉、洗澡等之前一定杜绝产生一氧化碳的可能。【讨论】有人认为,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可以吸收一氧化碳,预防中毒,正确吗?过渡:煤气泄漏除了引起中毒,还会有什么危险?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颜色,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分析现象联系氢气燃烧,回到问题,一氧化碳泄漏为什么导致爆炸以及点燃一氧化碳前一定要验纯的原因。讨论:如何发现煤气(含一氧化碳)泄漏?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急措施是什么?师生小结:一氧化碳可用于生活、工业中作燃料【视频】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问题】仿照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顺势提出操作步骤是什么?注意视频中的实验步骤,讨论为什么:何时通入一氧化碳何时点燃酒精灯加热
观察。学生惊奇发现血液从深红色变成鲜红色。学生阅读教材,找到原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于氧气200~300倍,使其失去输氧能力。学生对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有毒印象深刻。学生在教材、资料中查找,并且讨论找到:一氧化碳体积分数达0.02%,但持续2~3小时才会出现中毒现象等数据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大脑缺氧,无法自救只能想法呼救,比如碰碎东西示警;如果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将人移离现场。学生根据报纸新闻、电影中的信息能猜出可能爆炸【回答】不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由两名学生用手靠近火焰,感受热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回顾:氢气泄漏,容易找到答案,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泄漏后应急措施:1.打开门窗;2.关闭气阀;3.杜绝火星师生复习:还原性指使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性质,就是使CuO变成Cu学生容易理解每一部分的用途:A处还原氧化铜;B处除去二氧化碳;C处点燃一氧化碳。讨论:开始实验时,只要打开一氧化碳气体的阀门,就要点燃C处酒精灯;先通一氧化碳,排除空气,否则与空气混合易引起爆炸结束实验
使学生联系实际,将已有知识、经验总结出来上升至理论角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资料中查找有用信息。教师有义务提醒学生,不能在持续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睡觉、洗澡。联系旧知,触类旁通,形成一类知识。这套装置,共分为三部分,所以操作的先后顺序要事先理清,宗旨是不能泄漏一氧化碳,否则会发生事故,强化树立学生规范、顺序意识。
3.还原性
处理尾气的酒精灯何时点燃实验结束:先停止通一氧化碳还是熄灭酒精灯何时熄灭处理尾气的酒精灯提问:你能仿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方程式吗?师生小结: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运用于工业冶金,为工业做出贡献。过渡提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为什么性质差异那么大?性质由什么决定?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图片
结束时等移开酒精灯后,才可停止通一氧化碳,否则石灰水会倒吸;只要还有一氧化碳气体,右边酒精灯就不能熄灭,一直到最后都移开整套装置学生训练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反复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和工业发展息息相关。
归纳总结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比较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无色、无味、气体。水溶性难溶于水。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比空气大化学性质可燃性有可燃性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原性有还原性没有还原性氧化性无氧化性有弱的氧化性与水反应不和水反应和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不能和石灰水反应和石灰水反应转化
将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延伸探究
1.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如何将其除去?2.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如何除去?
1.通过石灰水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或者灼热的炭
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毒性可燃性 2CO+O22CO22.还原性 CO+CuOCu+CO2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