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学案(考点精讲+中考真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学案(考点精讲+中考真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8 15:46: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学生版)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侵略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变法以改变社会现状。
3、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宣传变法
措施
具体内容
组织学会
强学会等
创办报刊
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
上书皇帝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二、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2)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开始。
(3)
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4)内容: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5)★性
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
(6)★影
响(意义):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7)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客观:第一,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第二,维新派手中无实权,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第三,顽固派力量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主观(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8)★启
示(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9)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归纳: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2021张家界中考7.)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

A.刘光第
B.杨深秀
C.康广仁
D.谭嗣同
2.(2021滨州市10.)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
邓世昌——收复新疆
B.
左宗棠——黄海海战
C.
康有为——戊戌变法
D.
谭嗣同——辛亥革命
3.(2021宁波市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4.(2021牡丹江
鸡西8.)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事件中属于“学制度”的有(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5.(2021乐山市18.)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6.(2021达州市18.)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图1
轮船招商局
图2
谭嗣同殉难图
图3
孙中山
图4
《新青年》封面
A.图1涉及的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
B.图2涉及的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作用远不是改变所能刷洗干净的
C.图3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
D.图4
《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
7.(2021包头、巴彦淖尔市3.)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A.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
促进了思想启蒙
D.
抨击了封建道德
8.(2021扬州市5.)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
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9.(2021湘潭市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10.(2021宿迁市5.)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
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
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11.(2021随州市3.)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2.(2021龙东地区4.)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13.(2021牡丹江、鸡西8.)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事件中属于“学制度”的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2021贺州市3.)图2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15.(2021百色市6.)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6.(2021北京8.)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17.(2020无锡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
A.百日维新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8.(2020昆明9.)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19.(2020宜宾7.)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20.(2020深圳1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21.(2020北京13.)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22.(2020潍坊12.)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
A.振兴洋务
B.倡导变法
C.批判孔教
D.维护共和
23.(2020凉山2.)1898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能见到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宣统帝退位
C.戊戌变法
D.北平和平解放
24.(2020甘孜州18.)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25.(2020乐山17.)
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26.(2020广安4.)武汉(包括汉阳,汉口和武昌)是座经历了中华民族奋斗与辉煌的英雄城市。下列各项,与武汉无关的是(  )
A.?“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C.?北伐军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D.?中共中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27.(2020福建12.)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28.(2020贺州4.)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29.(2020龙东5.)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华兴会成立
B.兴中会成立
C.金田起义
D.公车上书
30.(2020内江3.)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A.谭嗣同
B.严复
C.梁启超
D.康有为
31.(2020云南7.)《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2.(2020淄博2.)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这说明梁启超主张(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33.(2019济宁9.)“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34.(2019泰州35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35.(2019益阳
8.)戊戌政变后,除下列哪项措施外,各项变法措施均随之被取缔(

A.奖励创造发明
B.改科举,废八股
C.取消旗人特权
D.设立京师大学堂
36.(2019内蒙古
4.)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37.(2019金华
义乌
丽水7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
38.(2019德阳15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39.(2019成都8
.)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
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
40.(2019长春
4.)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41.(2019常德
8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42.(2019扬州6
.)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敲响民族危亡警钟的启蒙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43.(2019柳州3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二.非选择题
1.(2021德阳市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动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
到北京参加乡试来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
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
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
德国强占股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
速往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
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7年
和张助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中的分隔线提示,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并据此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2.(2021北部湾经济区18.)(11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观影片】第一组同学通过观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对国宝“嘉平石经”开展探究。
东汉熹平石经
它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内容为儒家七部经典。汉代开始,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儒家经典作为官方法定教科书,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典范,官学私学规模空前。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摘编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1)最早把儒家经典定为“官方法定教科书”的是汉代哪一位皇帝?(1分)这一做法与他接受董仲舒的哪项建议有关?(1分)熹平石经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1分)
【阅书籍】第二组同学通过查阅历史书籍,对严复的《天演论》进行探究。
《天演论》封面
严复翻译西洋学术名著,希望借此开启民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翻译的第一本书《天演论》,底本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演化论与伦理学》。赫胥黎是达尔文学说的积极支持者。——摘编自龙漫远、陈振夏《达尔文和他改变的世界——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
(2)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的生物进化理论源自达尔文的哪一著作?(1分)严复引入该学说的目的是什么?(1分)
【赏歌曲】第三组同学通过学唱《我为祖国献石油》,探究时代歌曲。
《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节选)
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给老艺术家黄婉秋(电影《刘三姐》的主演)回信。习近平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摘编自《广西日报》2021年6月4日
(3)《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传唱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它讴歌的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是谁?(1分)这首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1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黄婉秋的回信中对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1分)
【悟文化】在各组交流探究成果的基础上,韦老师分享了他研究中华文化特征的四则读书笔记,供同学们研读。
中华文化具有独创性,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独自创发,逐渐形成的。
中华文化古今绵延、连续发展,从未中断过,堪称“连续性”文化的典型。
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以非凡的包容和会通精神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中华文化使中华儿女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奋斗。
(4)请你选取其中一则读书笔记提炼出观点,结合前面的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分)
3.(2021成都市25.)(
25分)报刊作为一种近代以来新兴的传媒方式,记载了国家历史与社会变迁。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启蒙·救亡】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9和图10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4分)并归纳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2分)
【创新·破局】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俄和美国报刊中讨论或提及的现象,分别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4分)为摆脱困境,苏俄与美国罗斯福政府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发展·崛起】
材料三
(3)图
11、图
12、图
13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日报》刊登的部分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表达的共同主题。(2分)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谈谈该事件的重大意义。(2分)
【变革
·转型】
材料四
表2
改革开放后成都报刊行业发展概况
1989

《成都晚报》的广告收入达
600余万元,较
1983
年的
56
万元增长了近
11倍
1995

《华西都市报》创刊,注重市民新闻的报道,关注报道角度与质量,赢得好评
2010—2015

《成都商报》已拥有500
余万微博粉丝,官方微信关注粉丝也超过20

—据秦绍德、沈国麟《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1978—2000)》、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课题组《成都商报媒体转型观察与思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成都报刊行业的发展特点,(4分)并请你为成都报刊行业的持续发展献计献策。(3
分)
4.(2021烟台市28.)著名学者张维为认为,为什么西方老是读不懂中国,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欧洲中心论的视角,使西方无法理解一个在数千年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国家。以下材料均摘编自其文章《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民族国家”,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几乎就等同于“现代国家”。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亦随之兴起。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加入欧洲列强,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并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三
中国既是古老文明,也建成了现代国家,两者的长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以我用的是“文明型国家”。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看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这种“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过去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也还是自成体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哪一繁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列举两例新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
考点精讲
中考真题
图2
1932年,纽约《晚画报》报道了一系列饿死人的事件。类似惨剧在当时的《旧金山纪事报》《纽约时报》等报刊多有记载。仅纽约一市,1931年记录在案的饿死街头事件,就有
2000起。
——据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5卷)
1921
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渍,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居民的不满。《经济生活报》针对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列宁在阅读大量农民给报社的来信后,经过调查得出结论∶
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据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渍∶
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教师版)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侵略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变法以改变社会现状。
3、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宣传变法
措施
具体内容
组织学会
强学会等
创办报刊
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
上书皇帝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二、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2)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开始。
(3)
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4)内容: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5)★性
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
(6)★影
响(意义):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7)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客观:第一,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第二,维新派手中无实权,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第三,顽固派力量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主观(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8)★启
示(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9)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归纳: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2021张家界中考7.)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
D

A.刘光第
B.杨深秀
C.康广仁
D.谭嗣同
2.(2021滨州市10.)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C

A.
邓世昌——收复新疆
B.
左宗棠——黄海海战
C.
康有为——戊戌变法
D.
谭嗣同——辛亥革命
3.(2021宁波市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B
)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4.(2021牡丹江
鸡西8.)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事件中属于“学制度”的有(
D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5.(2021乐山市18.)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D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6.(2021达州市18.)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B

图1
轮船招商局
图2
谭嗣同殉难图
图3
孙中山
图4
《新青年》封面
A.图1涉及的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
B.图2涉及的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作用远不是改变所能刷洗干净的
C.图3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
D.图4
《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
7.(2021包头、巴彦淖尔市3.)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C

A.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
促进了思想启蒙
D.
抨击了封建道德
8.(2021扬州市5.)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D

谭嗣同殉难图
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9.(2021湘潭市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B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10.(2021宿迁市5.)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B

A.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
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
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11.(2021随州市3.)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B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2.(2021龙东地区4.)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B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13.(2021牡丹江、鸡西8.)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事件中属于“学制度”的有(
D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2021贺州市3.)图2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C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15.(2021百色市6.)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B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6.(2021北京8.)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C

A.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17.(2020无锡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A
 )
A.百日维新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8.(2020昆明9.)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D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19.(2020宜宾7.)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D )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20.(2020深圳1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B)
A.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21.(2020北京13.)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D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22.(2020潍坊12.)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B )
A.振兴洋务
B.倡导变法
C.批判孔教
D.维护共和
23.(2020凉山2.)1898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能见到的历史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
B.宣统帝退位
C.戊戌变法
D.北平和平解放
24.(2020甘孜州18.)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B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25.(2020乐山17.)
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B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26.(2020广安4.)武汉(包括汉阳,汉口和武昌)是座经历了中华民族奋斗与辉煌的英雄城市。下列各项,与武汉无关的是( A )
A.?“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C.?北伐军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D.?中共中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27.(2020福建12.)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A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28.(2020贺州4.)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A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29.(2020龙东5.)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D

A.华兴会成立
B.兴中会成立
C.金田起义
D.公车上书
30.(2020内江3.)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B

A.谭嗣同
B.严复
C.梁启超
D.康有为
31.(2020云南7.)《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B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2.(2020淄博2.)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这说明梁启超主张(
B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33.(2019济宁9.)“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B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34.(2019泰州35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B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35.(2019益阳
8.)戊戌政变后,除下列哪项措施外,各项变法措施均随之被取缔(D

A.奖励创造发明
B.改科举,废八股
C.取消旗人特权
D.设立京师大学堂
36.(2019内蒙古
4.)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A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37.(2019金华
义乌
丽水7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C

A.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
38.(2019德阳15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B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39.(2019成都8
.)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B

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
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
40.(2019长春
4.)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D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41.(2019常德
8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42.(2019扬州6
.)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敲响民族危亡警钟的启蒙思想家是(
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43.(2019柳州3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C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二.非选择题
1.(2021德阳市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动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
到北京参加乡试来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
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
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
德国强占股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
速往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
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7年
和张助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中的分隔线提示,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并据此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2021德阳市14.)【答案】(1)家庭出身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入侵的影响。
(2)精心研读西学;编著变法的书籍;组织学会等组织;创办报刊等。
(3)人生经历:第一段:熟读经书、研究西学;第二段:宣传组织变法;第三段:复辟帝制。
认识:人生的发展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人的思想变化会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2.(2021北部湾经济区18.)(11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观影片】第一组同学通过观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对国宝“嘉平石经”开展探究。
东汉熹平石经
它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内容为儒家七部经典。汉代开始,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儒家经典作为官方法定教科书,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典范,官学私学规模空前。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摘编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1)最早把儒家经典定为“官方法定教科书”的是汉代哪一位皇帝?(1分)这一做法与他接受董仲舒的哪项建议有关?(1分)熹平石经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1分)
【阅书籍】第二组同学通过查阅历史书籍,对严复的《天演论》进行探究。
《天演论》封面
严复翻译西洋学术名著,希望借此开启民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翻译的第一本书《天演论》,底本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演化论与伦理学》。赫胥黎是达尔文学说的积极支持者。——摘编自龙漫远、陈振夏《达尔文和他改变的世界——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
(2)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的生物进化理论源自达尔文的哪一著作?(1分)严复引入该学说的目的是什么?(1分)
【赏歌曲】第三组同学通过学唱《我为祖国献石油》,探究时代歌曲。
《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节选)
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给老艺术家黄婉秋(电影《刘三姐》的主演)回信。习近平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摘编自《广西日报》2021年6月4日
(3)《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传唱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它讴歌的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是谁?(1分)这首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1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黄婉秋的回信中对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1分)
【悟文化】在各组交流探究成果的基础上,韦老师分享了他研究中华文化特征的四则读书笔记,供同学们研读。
中华文化具有独创性,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独自创发,逐渐形成的。
中华文化古今绵延、连续发展,从未中断过,堪称“连续性”文化的典型。
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以非凡的包容和会通精神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中华文化使中华儿女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奋斗。
(4)请你选取其中一则读书笔记提炼出观点,结合前面的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分)
(2021北部湾经济区18.)【答案】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熹平石经》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2)《物种起源》。目的:开启民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3)王进喜。精神:“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要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4)本题是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示例:观点:中华文化具有独创性,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独自创发逐渐形成的。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产生并日益完善;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立为封建王朝统治思想,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2021成都市25.)(
25分)报刊作为一种近代以来新兴的传媒方式,记载了国家历史与社会变迁。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启蒙·救亡】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9和图10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4分)并归纳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2分)
【创新·破局】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俄和美国报刊中讨论或提及的现象,分别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4分)为摆脱困境,苏俄与美国罗斯福政府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发展·崛起】
材料三
(3)图
11、图
12、图
13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日报》刊登的部分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表达的共同主题。(2分)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谈谈该事件的重大意义。(2分)
【变革
·转型】
材料四
表2
改革开放后成都报刊行业发展概况
1989

《成都晚报》的广告收入达
600余万元,较
1983
年的
56
万元增长了近
11倍
1995

《华西都市报》创刊,注重市民新闻的报道,关注报道角度与质量,赢得好评
2010—2015

《成都商报》已拥有500
余万微博粉丝,官方微信关注粉丝也超过20

—据秦绍德、沈国麟《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1978—2000)》、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课题组《成都商报媒体转型观察与思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成都报刊行业的发展特点,(4分)并请你为成都报刊行业的持续发展献计献策。(3
分)
(2021成都市25.)【答案】(1)不同主张:《时务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报》宣传民主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共同作用:宣传了进步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
(2)背景:苏俄: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美国:1929年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经济和社会遭到重创。措施: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答出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亦可)。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答出新政具体措施亦可)。
(3)共同主题: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或“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事件及意义: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978年底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并于1979年正式建交,有利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4)发展特点:与时俱进;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或“注重经济效益”);关注民生(或“注重市民新闻”);关注新闻质量;与互联网发展相结合等。趣计献策:突出地方特色,聚焦社会热点;形式多样等。
4.(2021烟台市28.)著名学者张维为认为,为什么西方老是读不懂中国,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欧洲中心论的视角,使西方无法理解一个在数千年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国家。以下材料均摘编自其文章《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民族国家”,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几乎就等同于“现代国家”。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亦随之兴起。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加入欧洲列强,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并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三
中国既是古老文明,也建成了现代国家,两者的长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以我用的是“文明型国家”。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看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这种“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过去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也还是自成体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哪一繁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列举两例新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
(2021烟台市28.)(1)原因:战争对法国民族意识的激发;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民族语言的形成。局限: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导致日本后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意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3)局面:百家争鸣。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精讲
中考真题
图2
1932年,纽约《晚画报》报道了一系列饿死人的事件。类似惨剧在当时的《旧金山纪事报》《纽约时报》等报刊多有记载。仅纽约一市,1931年记录在案的饿死街头事件,就有
2000起。
——据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5卷)
1921
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渍,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居民的不满。《经济生活报》针对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列宁在阅读大量农民给报社的来信后,经过调查得出结论∶
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据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渍∶
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