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17 18:1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选择题
1.为保证我们室内空气的清洁、新鲜,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绿化我们周围的环境 B. 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C. 勤打扫教室及环境 D. 关紧门窗防止外界灰尘进入
2.下列人员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最低的是()
A. 工业区居民 B. 被动吸烟人群 C. 交通警察 D. 园林工人
3.空气质量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教室内空气清洁新鲜,错误的做法是(? ? )
A. 勤打扫教室及周围的环境 B. 关闭门窗,防止灰尘飞入
C. 勤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D.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
4.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来看,在空气质量预报中,下列哪项指数一般可不作预报( )
A. 一氧化氮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可吸入颗粒物
5.PM2.5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对其几乎没有净化作用,直接进入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M2.5通过扩散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
B. 雾霾会危害人体呼吸、循环等多种系统和器官
C. 减少雾霾提高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大规模植树造林
D. 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6.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
A. 尽量待在屋子里 B. 出门戴防毒面具和防沙口罩
C. 减少污水排放 D. 控制污染物排放
7.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云南,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 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 诱发循环系统疾病
C. 诱发神经系统疾病 D. 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9.教室应经常开窗透气,若通风不良容易使人头昏疲劳,这是因为( )
A. 室内没有阳光照射,对身体不利
B. 学习疲劳
C. 室内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
D. 没有参加户外活动,肺活量变小
10.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所追求的,但雾霾现象时有发生。下列与我们健康生活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鼻呼吸时,鼻毛和黏膜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B. 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D. 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等而对环境没有危害
11.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是( )
A. 地震 B. 台风 C. 旱涝灾害 D. 全球变暖
12.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实验中,采用的五点取样法是()
A. B.
C. D.
13.近几年,雾霾在我国某些地区时有发生,某同学在“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的治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扩大绿化面积
B.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C. 增加火力发电
D. 提倡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14.教育厅提倡每节课的课间10分钟,让同学们去室外活动,在没有特殊天气的情况下,教室尽量开窗通风。人在通风不良的室内时间久了,就会有头晕疲劳的感觉,这是由于(  )
A. 室内没有阳光,对身体不利
B. 学习疲劳
C. 没有参加户外活动,肺活量变小
D. 室内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5.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下列(  )
①新购买的家具??
②新装修的房间??
③吸烟者吸烟后烟雾弥漫的房间???
④防置和使用含苯等挥发性气体的房间.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______ 是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居室环境的好坏是影响 ______ 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呼出的 ______ 、排出的汗液、室内 ______ 释放的有害物质,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______ ,都会污染居室环境。
17.______ 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 ______ 措施。 ______ 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18.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1)PM2.5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 ______系统,该系统由 ______和 ______组成。
(2)空气中的PM2.5指数偏高,危害人体健康。PM2.5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旅程”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支气管→喉→气管→咽→肺
D.口腔→支气管→咽→喉→气管→肛
(3)出现雾霾天气时,虽然上述系统中的 ______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但我们最好还是戴口罩出门。
(4)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______,其结构单位是 ______,它的壁由 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 ______血管包绕着。
(5)为了减少雾霾天气,响应“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我们应该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等,所以绿化我们周围的环境,可以起到保持空气清新的作用。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使教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利于呼吸。勤打扫教室,保持清洁可以使教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洁。关紧门窗,外界的新鲜空气无法进入,教室内的一些有害气体或是粉尘无法散发到室外,会影响教室内的空气质量。
2.【答案】D
【解析】工业区居民、被动吸烟人群、交通警察的生活环境中有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会直接刺激呼吸系统,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园林工人与绿色植物打交道,植物能够吸收一些有毒气体,阻挡灰尘、释放氧气,所以园林工人的生活环境中空气比较清新,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最低。
3.【答案】B
【解析】空气质量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教室内空气清洁新鲜,要勤打扫教室及周围的环境;勤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关闭门窗,外界的新鲜空气无法进入,教室内的一些有害气体或是粉尘无法散发到室外,会影响教室内的空气质量。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解题关键是熟知空气质量预报的内容。
【解答】
空气质量预报的内容包括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和环境空气质量等,如果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来看,目前列入空气质量检测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以及可吸入性颗粒。根据现在空气检测的内容,二氧化碳没有列入空气质量报告的范围,因为二氧化碳只是对温室效应有影响,而存在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人体并无影响。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作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保护环境对人类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道空气的净化作用,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
PM2.5,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它主要源于燃烧后的物质,如燃煤、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雾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通;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工厂制造的二次污染以及冬季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
A.PM2.5是指颗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通过扩散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故A不符合题意; ?
B.?雾霾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危害,主要危害还是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因为雾霾是指空中浮游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因为受到气压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这些有害物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故 B不符合题意;
C.减少雾霾提高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控制,包括对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区域联防联控等,故C符合题意;
D.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分析】
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大气污染会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多种多样,但根本措施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答】
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解答】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等。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解答本题关键是熟知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表现。
【解答】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可吸入肺颗粒物会对人体各大系统造成各种疾病,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人体内缺氧时的表现。呼吸作用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使教室内缺氧。脑部细胞缺氧,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因。所以,即使在冬天,教室内也应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
【解答】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另一部分用于维持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教室内学生较多,如果长时间处于一个较封闭的环境,空气不能流通,学生的呼吸作用会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导致空气内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引起脑部细胞缺氧,致使许多同学有头晕的感觉。教室应该经常开窗透气,若通风不良学生容易头昏疲劳,这是因为室内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解:A、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C、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因此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故不符合题意。
D、据分析,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是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因此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的黏膜,然后侵入肺泡,再通过循环系统继而侵害其它的系统,吸烟时产生的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
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多种多样,但根本措施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为解答的关键。
【解答】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进入体内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如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造成全球变暖现象。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五点取样法的理解。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解答的关键是理解五点取样法使用于种群分布较均,匀具良好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
【解答】
对于一个种群分布较均匀具良好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如果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解:A、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正确;
B、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正确;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错误;
D、绿色出行,可减少能源的消耗,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正确。
故选:C。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现象,要理解掌握。
14.【答案】D
【解析】解:在通风不好的室内,由于人体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能量,公式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室内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时间长了,人体组织细胞得到的氧会越来越少,因此获得的能量也会减少,脑细胞得到的氧气少,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甚至头晕等症状。
故选:D。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另一部分用于维持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多注意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有利于提高我们自身机体能力的最大发挥。
15.【答案】B
【解析】解: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吸烟产生的烟雾、新购买的家具以及发胶、清新剂等,刚刚装修过的房间,会挥发出大量的甲醛、苯等有毒物质,也会影响居室的空气质量。故选:B
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的空气不清新导致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应根据具体的实例来分析、掌握。
16.【答案】良好的环境? 人体健康? 气体? 装饰材料? 辐射
【解析】解:空气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良好的环境是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居室环境的好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以及排除的汗液等是居室污染的一大因素,其次居室污染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室内装饰材料释放出的有害物以及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等,都会污染居室环境。
故答案为:良好的环境;人体健康;气体;装饰材料;辐射。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燃料的燃烧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尘埃等。另外,室内的空气污染的程度并不亚于室外,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室内的空气污染有关。
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在考试中时有出现,值得注意.
17.【答案】控制污染物排放;根本;植树造林
【解析】解: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植物能净化空气,有吸附和吸收多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故答案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根本;植树造林。
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
关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能区分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
18.【答案】呼吸? 呼吸道? 肺? A? 呼吸道? 肺? 肺泡? 一? 毛细?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解析】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PM2.5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2)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因此PM2.5 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旅程”顺序,正确的是A。
(3)出现雾霾天气时,虽然上述系统中的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但我们最好还是戴口罩出门。
(4)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其结构单位是肺泡,它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毛细血管血管包绕着。
(5)“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PM2.5,“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能够减少PM2.5的形成,如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为:(1)呼吸;呼吸道;肺;
(2)A;
(3)呼吸道;
(4)肺;肺泡;一;毛细;
(5)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结合热点问题考查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