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安陆期末)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及物像如图所示,要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从右下方往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移动。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方面来切入。
2.(2020·蓬江模拟)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他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其中起作用的是( )
A.转动反光镜 B.转动目镜
C.转动物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转动物镜和目镜主要是放大或缩小观察的倍数;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与对光无关。故答案为:A。
【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光线才能通过,才能观察到物像。
3.(2020·新会模拟)如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期望要达到的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调节光线强弱
B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C 将装片向右移动 将位于视野左方的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
D 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视野中的物象更清晰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转换器上有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的物镜,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当物像位于视野左方时,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螺旋能较小范围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象调节的更加清晰,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放大的倒像,物象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2020八下·济宁期中)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显微镜的甲、丁镜头观察的物像,如选用乙、丙镜头,观察同一个标本,看到细胞的大小、数量及视野会( )
A.更大、更多、更暗 B.更大、更少、更暗
C.更小、更多、更亮 D.更小、更少、更亮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短目镜乙比长目镜甲倍数大,丙、丁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长物镜丙比短物镜丁倍数大,所以乙、丙组合放大倍数比甲、丁组合放大倍数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暗,观察范围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视野亮,观察范围大。故答案为:B。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范围小,视野暗,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范围大,视野亮,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
5.(2020·英德模拟)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且模糊暗淡。如何操作,才能使图象位于视野中央,且明亮清晰( )
A.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B.装片向右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C.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D.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因此首先要把图像移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下的像为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把它移到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为左下方。且模糊暗淡,表明视野暗,因此要换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图像更加清晰。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改变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图像模糊与焦距不准确有关,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显微镜内的物像是左右上下颠倒的物像。
6.(2020八下·新罗月考)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看见视野如图所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转换器
C.向右移动玻片 D.调节反光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如图所示左侧的细胞有气泡,所以需要观察右侧的细胞,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向右移动玻片,物像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7.(2020七下·湛江开学考)下面是泽泽同学在学习《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后所做的笔记,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
B.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C.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目镜选用 10×,物镜选用 40×——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 400倍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A.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A正确。
B.凹面镜能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B错误。
C.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动至视野中央,因此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D正确。
【分析】(1)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2)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3)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之分,能够调节光线。(4)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
8.(2020七上·兰州期末)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①对光,直到整个视野呈白色 ②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
③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④取镜安装 ⑤收镜并放回原处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②⑤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使用显微镜时,先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装好物镜和目镜;再利用低倍镜、大光圈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然后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看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最清晰。最后是整理,擦拭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将显微镜放回镜箱。因此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④①③②⑤。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9.(2020七上·东城期末)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渐渐变大,此时这位同学正在操作的部件和注视的位置分别是( )
A.细准焦螺旋;目镜 B.粗准焦螺旋;目镜
C.粗准焦螺旋;物镜 D.细准焦螺旋;物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应该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当物镜接近载玻片后,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如果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由题干中“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渐渐变大”可知某同学在用放大倍数较小的显微镜在观察玻片标本,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则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所以此时这位同学正在操作的部件是粗准焦螺旋,注视的位置是目镜,故B符合题意。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用显微镜看到清晰的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则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10.(2020七上·宽城期末)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表皮细胞,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观察的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
A.5×目镜,40×物镜 B.5×目镜,4×物镜
C.10×目镜,10×物镜 D.16×目镜,10×物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2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6=16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B:20倍,所以观察的视野范围最大的是目镜5×、物镜4×。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范围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范围越大。
11.(2020七上·宽城期末)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中光线较暗,应该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 光圈,凹面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即应该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故答案为:B。
【分析】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光圈和反光镜。当光线较强时,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12.(2020七上·长春期末)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那么观察材料上的字是( )
A.q B.P C.d D.b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与被放大的实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后才是看到的物象,把物像旋转180度后与被放大的实物方向相同,所以,如果在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那么观察材料上的字是q,即把b上下左右倒颠倒或者把b旋转180度看到的就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即在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
13.(2020七上·昭阳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 )
A.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增多 B.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
C.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 D.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5×10=50,所以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
故答案为:B。
【分析】(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
14.(2019七上·涡阳月考)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物镜上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视野中如果出现污点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不会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多少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15.(2020七上·扬州期末)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和叶绿体(图中黑点)所在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A.顺时针,右边 B.逆时针,左边
C.顺时针,左边 D.逆时针,右边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而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上·肇源期中)根据图回答
(1)与观察有关结构是[ ] 和[ ]
光线强时使用[ ]反光镜的 。
(2)图中[ ]是粗准焦螺旋[ ]是细准焦螺旋[ ]叫镜臂,[ ]叫镜筒
【答案】(1)①;目镜;④;物镜;⑨;平面镜
(2) ; ; ;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1)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作用是放大物像;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具有调节光线强弱的作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弱时用大光圈。因此,与观察有关结构是①目镜和④物镜。光线强时使用⑨反光镜的平面镜。(2)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除了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清晰的物像。因此,图中 是粗准焦螺旋, 是细准焦螺旋, 叫镜臂起支持作用,②叫镜筒。
【分析】观图可知: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反光镜, ⑩ 镜座, 镜柱, 镜臂,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镜柱,据此解答。
17.(2019七上·平川期中)如图是显微镜的构造简图,请据图回答:
(1)显微镜安放好后,接下来要进行 ,方法是转动[③]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 的圆形视野。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应把玻片标本放在上,要用 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然后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意看 ,使其下降到接近玻片。然后扭动番号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均是 (填名称)
(4)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从左上方移至中央,玻片标本应向 方移动
(5)用下列三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哪台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最大?请写出显微镜序号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甲 5 8
乙 10 40
丙 16 10
【答案】(1)对光;反光镜;明亮(光亮)
(2)载物台压片夹;物镜;④
(3)细准焦螺旋
(4)左上方
(5)乙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显微镜安放好后,接下来要进行对光,对光的方法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物镜,右眼睁开,转动③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见白亮的视野。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应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然后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意看物镜,使其下降到接近玻片,然后转动⑤细准焦螺旋,(填编号)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从左上方移至中央,玻片标本应向左上方移动。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题中显微镜的镜头组合有三种:甲是5倍×8倍,放大倍数是40倍;乙是10倍×40倍,放大倍数是400倍;丙是16倍×10倍,放大倍数是160倍。所以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最大的,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大的乙。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安陆期末)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及物像如图所示,要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2020·蓬江模拟)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他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其中起作用的是( )
A.转动反光镜 B.转动目镜
C.转动物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3.(2020·新会模拟)如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期望要达到的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调节光线强弱
B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C 将装片向右移动 将位于视野左方的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
D 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视野中的物象更清晰
A.A B.B C.C D.D
4.(2020八下·济宁期中)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显微镜的甲、丁镜头观察的物像,如选用乙、丙镜头,观察同一个标本,看到细胞的大小、数量及视野会( )
A.更大、更多、更暗 B.更大、更少、更暗
C.更小、更多、更亮 D.更小、更少、更亮
5.(2020·英德模拟)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且模糊暗淡。如何操作,才能使图象位于视野中央,且明亮清晰( )
A.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B.装片向右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C.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D.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6.(2020八下·新罗月考)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看见视野如图所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转换器
C.向右移动玻片 D.调节反光镜
7.(2020七下·湛江开学考)下面是泽泽同学在学习《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后所做的笔记,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
B.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C.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目镜选用 10×,物镜选用 40×——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 400倍
8.(2020七上·兰州期末)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①对光,直到整个视野呈白色 ②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
③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④取镜安装 ⑤收镜并放回原处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②⑤
9.(2020七上·东城期末)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渐渐变大,此时这位同学正在操作的部件和注视的位置分别是( )
A.细准焦螺旋;目镜 B.粗准焦螺旋;目镜
C.粗准焦螺旋;物镜 D.细准焦螺旋;物镜
10.(2020七上·宽城期末)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表皮细胞,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观察的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
A.5×目镜,40×物镜 B.5×目镜,4×物镜
C.10×目镜,10×物镜 D.16×目镜,10×物镜
11.(2020七上·宽城期末)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中光线较暗,应该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 光圈,凹面镜
12.(2020七上·长春期末)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那么观察材料上的字是( )
A.q B.P C.d D.b
13.(2020七上·昭阳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 )
A.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增多 B.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
C.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 D.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
14.(2019七上·涡阳月考)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物镜上
15.(2020七上·扬州期末)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和叶绿体(图中黑点)所在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A.顺时针,右边 B.逆时针,左边
C.顺时针,左边 D.逆时针,右边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上·肇源期中)根据图回答
(1)与观察有关结构是[ ] 和[ ]
光线强时使用[ ]反光镜的 。
(2)图中[ ]是粗准焦螺旋[ ]是细准焦螺旋[ ]叫镜臂,[ ]叫镜筒
17.(2019七上·平川期中)如图是显微镜的构造简图,请据图回答:
(1)显微镜安放好后,接下来要进行 ,方法是转动[③]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 的圆形视野。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应把玻片标本放在上,要用 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然后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意看 ,使其下降到接近玻片。然后扭动番号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均是 (填名称)
(4)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从左上方移至中央,玻片标本应向 方移动
(5)用下列三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哪台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最大?请写出显微镜序号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甲 5 8
乙 10 40
丙 16 1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从右下方往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移动。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方面来切入。
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转动物镜和目镜主要是放大或缩小观察的倍数;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与对光无关。故答案为:A。
【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光线才能通过,才能观察到物像。
3.【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转换器上有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的物镜,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当物像位于视野左方时,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螺旋能较小范围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象调节的更加清晰,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放大的倒像,物象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短目镜乙比长目镜甲倍数大,丙、丁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长物镜丙比短物镜丁倍数大,所以乙、丙组合放大倍数比甲、丁组合放大倍数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暗,观察范围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视野亮,观察范围大。故答案为:B。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范围小,视野暗,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范围大,视野亮,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
5.【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因此首先要把图像移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下的像为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把它移到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为左下方。且模糊暗淡,表明视野暗,因此要换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图像更加清晰。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改变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图像模糊与焦距不准确有关,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显微镜内的物像是左右上下颠倒的物像。
6.【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如图所示左侧的细胞有气泡,所以需要观察右侧的细胞,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向右移动玻片,物像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A.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A正确。
B.凹面镜能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B错误。
C.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动至视野中央,因此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D正确。
【分析】(1)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2)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3)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之分,能够调节光线。(4)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
8.【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使用显微镜时,先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装好物镜和目镜;再利用低倍镜、大光圈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然后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看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最清晰。最后是整理,擦拭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将显微镜放回镜箱。因此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④①③②⑤。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应该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当物镜接近载玻片后,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如果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由题干中“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渐渐变大”可知某同学在用放大倍数较小的显微镜在观察玻片标本,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则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所以此时这位同学正在操作的部件是粗准焦螺旋,注视的位置是目镜,故B符合题意。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用显微镜看到清晰的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则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10.【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2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6=16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B:20倍,所以观察的视野范围最大的是目镜5×、物镜4×。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范围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范围越大。
1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即应该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故答案为:B。
【分析】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光圈和反光镜。当光线较强时,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1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与被放大的实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后才是看到的物象,把物像旋转180度后与被放大的实物方向相同,所以,如果在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那么观察材料上的字是q,即把b上下左右倒颠倒或者把b旋转180度看到的就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即在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
13.【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5×10=50,所以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
故答案为:B。
【分析】(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
14.【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视野中如果出现污点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不会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多少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1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而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16.【答案】(1)①;目镜;④;物镜;⑨;平面镜
(2) ; ; ;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1)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作用是放大物像;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具有调节光线强弱的作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弱时用大光圈。因此,与观察有关结构是①目镜和④物镜。光线强时使用⑨反光镜的平面镜。(2)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除了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清晰的物像。因此,图中 是粗准焦螺旋, 是细准焦螺旋, 叫镜臂起支持作用,②叫镜筒。
【分析】观图可知: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反光镜, ⑩ 镜座, 镜柱, 镜臂,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镜柱,据此解答。
17.【答案】(1)对光;反光镜;明亮(光亮)
(2)载物台压片夹;物镜;④
(3)细准焦螺旋
(4)左上方
(5)乙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显微镜安放好后,接下来要进行对光,对光的方法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物镜,右眼睁开,转动③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见白亮的视野。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应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然后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意看物镜,使其下降到接近玻片,然后转动⑤细准焦螺旋,(填编号)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从左上方移至中央,玻片标本应向左上方移动。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题中显微镜的镜头组合有三种:甲是5倍×8倍,放大倍数是40倍;乙是10倍×40倍,放大倍数是400倍;丙是16倍×10倍,放大倍数是160倍。所以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最大的,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大的乙。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