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试卷-第二章综合检测卷 AB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试卷-第二章综合检测卷 AB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7 16:31:24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综合检测卷(A)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民航客机起飞和降落阶段处于对流层,在平流层都是巡航阶段,也是飞机平飞阶段。民航客机一般巡航在一万米左右高空。据此完成1~3题。
1.对平流层和对流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顶部的高度是稳定的,时空变化小
B.平流层顶部气温与对流层底部气温温度相差不大
C.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空气密度小
D.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飞机根本无法飞行
2.平流层适宜飞机飞行的有利条件是(  )
①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平稳 ②天气晴朗,能见度高,便于观察 
③空气稀薄,空气阻力小 ④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对飞机的不利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若一架民航客机从北极上空,经过赤道地区,向南一直到南极上空,保持12千米高度不变,其飞行所在大气层的变化是(  )
A.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C.一直在平流层飞行
D.一直在对流层飞行
解析:第1题,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夏季高于冬季,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A项错误。根据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变化可知,近地面的平均温度要比平流层顶部的温度高得多,B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的空气密度小,C项正确。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都是在对流层,D项错误。第2题,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有利于飞行员的观察。第3题,极地地区气温低,对流层高度只有8~9千米;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高度在17~18千米,因此从北极上空经过赤道地区再到南极上空,经历的大气分层应为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答案:1.C 2.D 3.B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完成4~5题。
4.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5.歌词所描写的天气条件下,易形成的现象是(  )
A.气温日较差小
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
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
解析:第4题,晴朗的天气,大气中的杂质少,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最先进入人的眼睛,使我们看到的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第5题,晴朗的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答案:4.C 5.B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①③两地为陆地,②地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据此完成6~7题。
6.此时,小船上的旗帜飘向(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为夜晚
B.①地盛行下沉气流
C.②地为阴雨天气
D.③地气温高于②地
解析:第6题,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可知,图中①地为陆地,等压线向低处凹,②地为湖泊,等压线向高处凸,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规律判断,①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因此风是由湖泊吹向陆地,北半球向右偏转,结合指向标判断,风向为东北风,旗帜飘向西南方向。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湖泊,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此时应该为夏季或者白天;①为低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湖泊,故可判断③地气温高于②地。
答案:6.B 7.D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8~9题。
8.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9.对于台北的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向发生明显变化
B.风速明显减小
C.无法判断风向的变化
D.风速基本没有变化
解析:第8题,对比两时段的等压线分布图可知,台北的风向为东北风,无明显变化;上海的风向基本不变,仍为偏南风;首尔的风向由西南风变为偏南风;而北京的风向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第9题,比较两图台北等压线的变化,可以看到5月7日等压线走向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明显变得稀疏,因此判定台北的风向基本没有变化,风速减小。
答案:8.D 9.B
2018年春,上海市在进行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城市热岛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  )
A.农村
B.近郊
C.郊区
D.市区
11.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保持水土
C.降低噪声
D.净化空气
解析:第10题,为让植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绿色植物应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结合图示,造林的重点应在郊区最为合适。第11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般是位于河流上游的大片森林的生态作用;绿色植被位于噪声源附近才能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此处位于上海市郊区,所以降低噪声不是其主要生态作用;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回流经过林区,森林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答案:10.C 11.D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完成12~13题。
12.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变大,②变大
B.②变小,③变小
C.③变大,④变大
D.⑤变小,④变大
13.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⑤强,④强
D.②强,④弱
解析:第12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若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③变大,④变大;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比较小,即对①②⑤影响不大。第13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晴天多,云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②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
答案:12.C 13.D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14~16题。
14.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间气压差异
B.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
D.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16.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解析:第14题,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周围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周围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地吹东北风。第15题,池塘中的水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所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第16题,池塘与周围陆地形成局部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陆地气压高。故夏天的夜里的风向图可排除A、C项。再根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分布规律,可确定近地面的等压面陆地处高压上凸,池塘处低压下凹,故选B项。
答案:14.D 15.D 16.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我国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高空D比C的气压    (填“高”或“低”),地面B比A的气压    (填“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    (填“高”或“低”)。?
(3)绘出A、B、C、D间空气流动方向。
(4)A、B间的风向是    ,C、D间的风向是    。?
解析:第(1)题,大气等压面根据“高凸低凹”规律判断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相反。故高空D比C的气压低,地面B比A的气压高。第(2)题,B为高压,则为低温下沉;A为低压,则为高温上升。故A的气温高。第(3)题,热力环流的过程: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故形成顺时针的环流。第(4)题,水平方向上由B流向A,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为西北风。C、D之间为高空,大气由C流向D,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高空最终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为南风。
答案:(1)低 高
(2)高
(3)
(4)西北风 南风
18.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14分)
(1)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A   ,B   ,C,D   。?
(2)该图分布在    (填“南”或“北”)半球。?
(3)乙点的风向为    。?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只有D与等压线垂直,D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则为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A为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B为地转偏向力。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说明该图表示南半球。第(3)题,根据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判断,中心为高压,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乙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体由东指向西,该地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所以乙点风向为东北风。
答案:(1)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2)南
(3)东北
19.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低下高,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它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读某城市清晨低层大气温度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的依据是 。?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人为原因是?
 ;?
气象原因是?
;
地形原因是 
。?
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若不符合此规律,说明气温异常。第(2)题,该地发生重大烟雾事件的人为原因是工矿企业排放了大量污染物;气象原因是该地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地形原因是该地是谷地(或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答案:(1)②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工厂排放大量的煤烟、粉尘和硫氧化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 大气中出现了逆温现象,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城市位于谷地(或盆地)中,污染物不易扩散
PAGE第二章综合检测卷(B)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
解析: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不到地面的一半。第2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
答案:1.D 2.C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与之有关的主要是(  )
A.③
B.⑤
C.⑥
D.①
4.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解析: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吸收或反射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⑤表示地面辐射,⑥表示大气逆辐射。第3题,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所以太阳辐射强,与图中③所示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或反射少有关。第4题,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是因为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与图中的⑥有关。
答案:3.A 4.D
  (2021年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5~6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解析:第5题,在谷地和盆地地形中,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底部流动,形成逆温层。第6题,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且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强度增强,在日出之前达到最强。故黄河源地区在日出之前和晴朗无风的情况下常出现辐射逆温。
答案:5.C 6.D
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完成7~8题。
7.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b点的风向和甲处的气压场分别为(  )
A.北风 高压
B.西风 高压
C.北风 低压
D.西风 低压
8.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则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
A.a>b>c>d
B.d>c>b>a
C.d>a>b>c
D.c>b>a>d
解析:第7题,b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会形成北风;甲处在高压一侧且气压值向外依次降低,为高压。第8题,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由题干中①>②>③>④>⑤及a、b、c、d在图中的位置即可判断出风速的大小关系。
答案:7.A 8.A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日降水量变幅大
C.河谷夜雨多
D.从河谷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10.造成山顶与河谷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地形起伏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热力环流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山顶降水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时刻是16时,而12时降水也较多,故A项错误;河谷日降水量变幅为10毫米左右,而山顶日降水量变幅为13毫米左右,故B项错误;河谷降水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时刻是0时,而4时降水也较多,故C项正确;山顶降水比河谷降水要多,故D项错误。第10题,造成山顶与河谷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山顶白天气温上升快,河谷气温上升较慢,山顶因气流上升而形成降雨;河谷夜间散热慢,山顶散热快,河谷因气流上升而成云致雨。
答案:9.C 10.D
  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图甲为燃放孔明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完成11~12题。
(点火前,孔明灯内的空气
(点火后,孔明灯内的空气
分子,密度与大气一样)
分子受热,密度降低,质量减小)  
 甲
 乙
11.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火后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12.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升得最高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解析:第11题,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内部两侧的空气则沿灯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第12题,b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孔明灯在b地会升得最高。
答案:11.B 12.B
  下图为等压面图,虚线表示高度,实线为等压面。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各点气压值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高于③
B.①高于④
C.②低于①
D.④高于③
14.如果上图表示热力环流的等压面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低压
B.④是高压
C.④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D.③处的大气污染程度较轻
解析:第13题,等压面是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故气压值①与④相等;越向高空气压值越低,故图中气压值③>①=④>②。第14题,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且高空与低空气压状况相反;④处为低压,应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13.C 14.C
  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完成15~16题。
图1
图2
15.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16.若下图为该环流近地面气温、气压分布状况,则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5题,图2中显示甲地气压差较大,说明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由此可判断出d为上升气流。第16题,由上题知,甲地为高压,等压面向上凸,甲地的气温低,等温面向下凹;乙地与之相反。
答案:15.D 16.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8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    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市中心区和郊区近地面之间的风向应该是
 。?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区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中心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中心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市中心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
 。?
(4)在下图中画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其影响。第(1)题,城市中心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具有热岛效应。第(2)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了大量的热量。第(3)题,城市中心区多云和雾,与城市中心区空气作对流上升运动及烟尘多有关。第(4)题,近地面:城市中心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相反。高空:城市中心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
答案:(1)热岛 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
(2)A
(3)城市中心区空气作对流上升运动,且大气中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如图:
18.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描述兰州市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
(2)说明兰州市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
(3)推测兰州市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夜间强,白昼弱;午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中心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市中心区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中心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
(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市中心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
19.读等压线(单位:hPa)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点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点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
(3)在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    风。?
(4)B点与C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    点。?
解析:第(1)题,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在近地面其方向受三种力的影响,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当三种力平衡时,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已知风向为东北风,逆向推理可知A点位于南半球。第(2)题,假设条件是“高空等压线”,因此可以不考虑摩擦力,根据已知风向同样可以逆向推理得知A点位于北半球。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定向思维的干扰,因为题干已说明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在这个假设条件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4)题,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答案:(1)南 (2)北 (3)东 (4)B
PAGE第二章综合检测卷(A)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民航客机起飞和降落阶段处于对流层,在平流层都是巡航阶段,也是飞机平飞阶段。民航客机一般巡航在一万米左右高空。据此完成1~3题。
1.对平流层和对流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顶部的高度是稳定的,时空变化小
B.平流层顶部气温与对流层底部气温温度相差不大
C.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空气密度小
D.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飞机根本无法飞行
2.平流层适宜飞机飞行的有利条件是(  )
①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平稳 ②天气晴朗,能见度高,便于观察 
③空气稀薄,空气阻力小 ④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对飞机的不利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若一架民航客机从北极上空,经过赤道地区,向南一直到南极上空,保持12千米高度不变,其飞行所在大气层的变化是(  )
A.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C.一直在平流层飞行
D.一直在对流层飞行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完成4~5题。
4.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5.歌词所描写的天气条件下,易形成的现象是(  )
A.气温日较差小
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
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①③两地为陆地,②地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据此完成6~7题。
6.此时,小船上的旗帜飘向(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为夜晚
B.①地盛行下沉气流
C.②地为阴雨天气
D.③地气温高于②地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8~9题。
8.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9.对于台北的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向发生明显变化
B.风速明显减小
C.无法判断风向的变化
D.风速基本没有变化
2018年春,上海市在进行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城市热岛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  )
A.农村
B.近郊
C.郊区
D.市区
11.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保持水土
C.降低噪声
D.净化空气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完成12~13题。
12.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变大,②变大
B.②变小,③变小
C.③变大,④变大
D.⑤变小,④变大
13.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⑤强,④强
D.②强,④弱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14~16题。
14.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间气压差异
B.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
D.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16.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我国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高空D比C的气压    (填“高”或“低”),地面B比A的气压    (填“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    (填“高”或“低”)。?
(3)绘出A、B、C、D间空气流动方向。
(4)A、B间的风向是    ,C、D间的风向是    。?
18.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14分)
(1)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A   ,B   ,C,D   。?
(2)该图分布在    (填“南”或“北”)半球。?
(3)乙点的风向为    。?
19.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低下高,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它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读某城市清晨低层大气温度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的依据是 。?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人为原因是?
 ;?
气象原因是?
;
地形原因是 
。?
PAGE第二章综合检测卷(B)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与之有关的主要是(  )
A.③
B.⑤
C.⑥
D.①
4.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2021年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5~6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完成7~8题。
7.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b点的风向和甲处的气压场分别为(  )
A.北风 高压
B.西风 高压
C.北风 低压
D.西风 低压
8.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则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
A.a>b>c>d
B.d>c>b>a
C.d>a>b>c
D.c>b>a>d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日降水量变幅大
C.河谷夜雨多
D.从河谷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10.造成山顶与河谷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地形起伏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热力环流
  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图甲为燃放孔明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完成11~12题。
(点火前,孔明灯内的空气
(点火后,孔明灯内的空气
分子,密度与大气一样)
分子受热,密度降低,质量减小)  
 甲
 乙
11.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火后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12.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升得最高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下图为等压面图,虚线表示高度,实线为等压面。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各点气压值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高于③
B.①高于④
C.②低于①
D.④高于③
14.如果上图表示热力环流的等压面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低压
B.④是高压
C.④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D.③处的大气污染程度较轻
  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完成15~16题。
图1
图2
15.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16.若下图为该环流近地面气温、气压分布状况,则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8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    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市中心区和郊区近地面之间的风向应该是
 。?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区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中心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中心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市中心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
 。?
(4)在下图中画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18.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描述兰州市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
(2)说明兰州市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
(3)推测兰州市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
19.读等压线(单位:hPa)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点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点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
(3)在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    风。?
(4)B点与C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    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