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国国王,腓力二世之子,20岁继承王位。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非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上游,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亚的药杀水(今锡尔河)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
凯撒大帝,罗马共和国终生执政官,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
一、帝国的缘起:古代文明的扩展
阅读课本P8第一段,归纳出文明扩展的因素?
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
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一)农耕文明
可能性
人地矛盾
必要性
1.原因
2.表现
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BC1514年-BC1425年)于公元前15世纪将埃及的疆域范围扩至最大,包括了今天西亚的叙利亚地区,势力到达两河流域。
从拉斯舍姆拉、盖特奈和美吉索等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遗址出土的雕像、狮身人面像和装饰图案,都表现出了埃及的艺术风格。
——格利摩:《古代埃及史》,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新王国时期
(1)古埃及文明的扩张
古埃及具有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相对优势
在帝国体制之下,努比亚大部分地区都采用了埃及的管理模式。他们引进沙杜夫,大片耕种土地,掌握简单的手工灌溉技术……新的土地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郝海迪:《试析新王国时期努比亚的埃及化》,《兰州学刊》,2008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为了完成国王分派的任务和管理行省的各项事务,亚述组建了由行省总督、副总督、总管、郡守、城市市长和村庄村长及其属员构成的官僚队伍。
——国洪更:《亚述行省制度探析》,《世界历史》,2014
(2)古巴比伦的统一与亚述帝国的崛起
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征服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势力扩展到地中海东岸
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但是,在神谕发布以后的7年间,锡拉岛滴雨未下,全岛所有的树只剩下一棵还活着,其余的全都旱死了。面对这种情况,锡拉人又派人前往德尔斐去祈求神谕,皮西亚女祭司责备他们,说他们为什么不去利比亚殖民。
——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BC650年左右
必要性:平原相对狭小,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可能性:组织能力强,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
古代文明由于所在时空环境不同,其发展具有多样性
(二)海洋文明
1.原因
2.表现:古代希腊扩展
何为帝国?
二、帝国的形成:古代世界的帝国
秦帝国
汉帝国
罗马帝国
蒙古帝国
宋帝国?
希腊帝国?
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
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一)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崛起于伊朗高原之上,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1.兴起
大流士改革之后的波斯帝国
政治制度
继承君主专制制度
中央
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主宰权力,权力来自阿胡拉马兹达(君权神授)
地方
建立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与制约。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重要职务。
阅读课本P9相关内容及“史料阅读”,完成以下表格。
2.制度
波斯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囊括两河、埃及和印度文明的帝国。
为了维持统治,波斯帝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这套制度又被之后的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继承。
波斯帝国的形成是西亚和北非和地中海东部地区长期交流的产物,其建立也促进了帝国内部不同文明的交流,但是也限制,甚至断绝了三大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交流。
3.影响
(二)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击败希腊反马其顿联军,彻底控制希腊各城邦。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公元前334年开始东侵。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其文明发展程度长期低于南部的希腊城邦。公元前5世纪初,马其顿一度受到波斯统治。公元前4世纪后,马其顿成为希腊北部重要国家,并大力吸收希腊文化。
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城击败波斯军队。
伊苏斯城
公元前332年,进入埃及。
公元前331年在高加米拉原野,彻底击垮波斯军队,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逃亡,后被地方总督杀害。
高加米拉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入印度西部。
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伦,十年东侵结束。
巴比伦城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之后,帝国分裂,经过混战之后,帝国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掌握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控制亚洲的塞琉古王朝,统治马其顿本部的马其顿王朝。
2.制度(在书上勾画)
3.影响
亚历山大的远征及其所建立的帝国虽然只是县花一现,但却开创了一个希腊古典文明向东传播的历史时代——“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达多瑙河。帝国分裂后又形成一系列的希腊化国家。在这一新的政治地理范围中,希腊文明逐渐向东扩展,并与东方文明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交流与融合,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新篇章。
——李世安《世界文明史》
希腊化时期指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到最后一个希腊化王国托勒密王朝埃及并入罗马(公元前1世纪)这一时期。
既将希腊文化广泛传播至北非和亚洲,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原有文化对希腊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立罗马城。
公元前272年,除波河流域以外,意大利半岛的其余地区都臣服于罗马。
公元前264年——前146年,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征服西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215年——前168年,罗马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在东地中海取得霸权。
(三)罗马帝国
1.兴起
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后期—公元2世纪)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君主制
共和制(前509年)
帝制
元首制
帝制
武力
前8世纪罗马城邦
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
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地方实行行省制管理
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奴隶制迅速发展
宗教
1世纪产生与巴勒斯坦→公元313年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法律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内容:习惯法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
意义:使得量刑和审判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公民法(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适用范围):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
《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制度
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成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万名俘虏卖为奴隶……当时罗马社会经济出现高涨,使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成为可能。奴隶广泛使用于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有些身强体壮的奴隶被训练为角斗士,在角斗场上互相残杀,或与野兽搏斗,供罗马人观赏取乐。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根据教材和材料,归纳罗马社会发展情况?
罗马斗兽场
奴隶制发展推动了罗马经济的繁荣。
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地中海世界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罗马帝国的强盛。同时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罗马帝国与东方各国接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
3.影响
BC1800
BC1500
BC1000
BC600
BC500
BC330
BC27
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帝国
波斯帝国
希腊诸城邦时期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希波战争
三、帝国之间:文明的交流
(一)古代西亚文明的贡献
结合教材上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领
域
传
播
途
径
农耕技术
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冶铁技术
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神话故事
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
楔形文字
腓尼基字母
向东:阿拉马字母
向西: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西亚
埃及
印度
◎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二)丝绸之路
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
新疆出土的罗马纺织品
合作探究:早期文明交流的影响?
①增进了地域间的人口迁徙与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区的物质文明
②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使欧亚农耕文明区域连接起来
③促进了人类生活空间的扩大与交通事业的发展
④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课堂总结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交流
西亚文明传播
古代文明的扩展
原因
表现
影响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