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测量

文档属性

名称 时间的测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6-04 23: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的测量
科教091胡叶丹09081106
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六节内容,第一章《科学入门》是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引入,内容上贴近生活没有难度,主要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因此教学可以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增强教学趣味性,达到增强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几个古人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并知道其工作原理。
2.掌握任何周期性运动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3.掌握时间的单位,会在分秒时之间进行转化。
4.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
5.学会使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科学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通过对测时工具发展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的使用方法以及读数。
分析:学生初次接触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在使用和读数上会遇到困难,教师需要仔细说明,结合趣味性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探讨法,实验演示法结合谈话法、讲授法以及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五.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简易单摆、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时间安排上为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发给学生一张课表,问:同学们看到课表上第六集课的上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一节课经历了多长的时间呢?在学生说出钟、表等测量时间时,教师强调现在人类生活需要用钟表测量时间,用感觉感受时间的长短是不准确的。 学生雀跃回答,营造课堂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件上呈现110m跨栏运动员刘翔,问:刘翔最近一次比赛的成绩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问:那12秒97可以用我们平时的钟表测量吗?它该如何测量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时间的测量。 学生回答:12秒97学生回答:不可以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时间的测量。
新课教学
1.古人的测时工具(时间安排为1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时间,需要知道时间。古人没有钟表,他们如何知道时间呢?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用日晷计时。 问题导思,探索新知。
教师问:有同学知道日晷工作的原理吗?又有哪些缺点呢?(日晷上的影子变化,日晷上有刻度可以表示时间)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课件展示古代计时工具铜壶滴漏,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铜壶滴漏的工作原理。在听过个小组的想法后,教师总结。在黑板上画出铜壶滴漏工作构成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铜壶滴漏工作原理。 学生积极讨论,展开想象,通过观察分析探索合理答案。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合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师课件展示古代计时工具沙漏。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沙漏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让学生将沙漏与日晷比较,说说沙漏测时的优缺点。(优点:不受天气影响,方便携带等。缺点:需要人工不停倒转等) 学生积极动脑回答,大胆猜想。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总结日晷、滴漏、沙漏的工作原理,诱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即这些工具都借助了某些具有周期性或规律性的运动事物而做成。结论:任何周期性运动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教师问:同学们能从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事物吗?(人的脉搏、单摆等) 学生理清思路,总结归纳。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出心跳等。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出示简易单摆,演示单摆运动。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观察,发现单摆运动规律:摆幅变小,周期不变。 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科学结论。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
课件展示课前学生看过的课表,提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要求学生回答几个表示时刻的点和表示时间间隔的表达方法,并用数轴上的点类比时刻,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类比时间间隔。 学生回答,区分概念。 使学生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
2.现代的测时工具(时间安排上为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课件展示现代计时工具钟、表、原子钟,作简要说明。让学生谈谈科学技术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介绍时间单位分秒时,介绍它们之间的进率。问:75秒等于多少分?2.5小时等于多少分?(1.25分、150分) 学生动笔计算回答,总结计算方法。学生积极发言。 使学生掌握时间单位及其换算规律。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实验室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时间安排上为18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课件展示实验室测时工具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机械停表。让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并以谈话教学法让同学们说出机械停表大的一圈代表多长时间,每一格代表多少?小的一圈代表多长时间,每一格代表多少?讲授读数方法。(问题答案:30秒、0.1秒。15分、0.5分) 学生仔细观察,开动脑经,得出结论。 让学生学会使用机械停表和读数。
教师课件展示机械停表动画,演示机械停表工作过程,让学生抢答停表停止时的读数。 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寓教于乐突破重难点。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电子停表,讲授电子停表的使用。让学生动手体会使用过程。在学生学会使用电子停表和学会读数后,问:同学们知道怎么测刘翔的12秒97的成绩了吗? 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学生得出答案,解决心中疑惑。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件朱自清的《匆匆》片段和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出的道理,说说平时生活中该如何做到珍惜时间。 学生讨论交流。 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以下教学时间安排上为7分钟)
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有了哪些想法。
巩固练习
1.100米短跑的世界纪录大约是( )
A.5秒 B.10秒C.15秒 D.20秒
2.此时下图机械停表的读数是多少?
3.此时下图电子电表的读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B
218.3秒
3.72秒
七.作业布置
完成《科学》作业本相应内容
八.板书设计
6.时间的测量古人的测时工具日晷、滴漏、沙漏等。现代测时工具钟、表、原子钟等。3.机械停表、电子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