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湖南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清兵卫与葫芦 年级 学期 学段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 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 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 学 重 点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摇摆”的这种模式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 学 思 路 以论证公式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总结评价——生活体验——写作训练
主要 教学 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 学 资 源 教材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导入:0.1元=50元=100元 公式是否成立?文学上的成立,源于《清兵卫与葫芦》;请数学课代表论证这个公式是如何成立的。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初步了解文章情节 这也是对学生预习效果及概括能力的一个考查。
二、 整体把握 情节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就这篇小说而言,它的情节是怎样运行的? 学生联系文本,完成。 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该环节主要让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梳理出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
三、合作探究 探究学习 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是如何体现的?? (1)第2段对清兵卫制作葫芦进行描写,表明他做事很认真的特点 (2)第3段写清兵卫错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件事,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3)第4段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表现清兵卫喜爱葫芦。
(4)第5段写“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
(5)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然后上学校去。”通过描写表现清兵卫喜欢葫芦 …… 经过老师方法点拨,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总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3.凸显主题。
探究学习2: 对于清兵卫的爱好,他周围的人是怎么看的呢?小说还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板书)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 教员没收葫芦 父亲砸葫芦 小说的摇摆体现在哪儿? (1) 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先写这个教员的爱好,再写家访;(为什么?可以让学生重点讨论此次“摇摆”,板书:武士道) (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3)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 (4)幸亏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 (5)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理解概念: 摇摆: 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小结讨论成果展示: “摇摆“的作用: (1)对比、衬托、铺垫; (2)情节的跌宕起伏。
四、总结评价 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清兵卫与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现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学生领会悲剧主题
五、拓展训练 1.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又会怎样? 2.如果你是老师,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3.你们有没有类似清兵卫的遭遇?你们想对家长老师说什么呢? 畅所欲言,抒发内心自然感受。 通过”生活体验“这一环节,给了学生说话的机会。
六、作业 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学生课后完成,教师检查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1.联系学生实际,把知识融于小说内容中,做到理论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