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课时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课时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7 20: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声的利用》课时检测
1.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便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大海的召唤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空气的流动加快
2.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比次声波快
B.即使增大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响度,人耳也不能听到
C.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次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D.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所以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在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和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到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4.如图所示是音叉共鸣实验:两个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5.如图所示,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用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原因是超声波的    太高.?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目前超声波指纹识别已被广泛用于手机加密.超声波指纹识别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穿透材料的能力,且随材料的不同产生大小不同的回波(超声波到达不同材质表面时,被吸收、穿透与反射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皮肤与空气对声波阻抗的差异,就可以区分指纹波峰和波谷所在的位置.其工作过程就和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类似,是靠特定频率的信号反射来探知指纹的纹路和表面皮肤的深浅,并据此绘制出指纹的“高低起伏”特征进行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所使用的超声波能量被控制在对人体无损的程度.
(1)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
500
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4
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底深度为   m.?
(2)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声波获取指纹的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不同的是   .?
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
(3)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在发出超声波后,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
ms、0.36
ms、0.30
ms、0.36
ms、0.26
ms.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1
ms=0.001
s)?
7..分析下列事例,并在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A.通过次声波判断地震、火山喷发的方位等;
B.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D.利用超声导盲仪导盲;
E.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F.超声振动除结石;
G.利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
H.利用倒车雷达倒车.
(1)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2)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8.台风发生时,伴有    声波的产生,能使人的心脏及其他内脏剧烈抖动、狂跳,说明该种声波可以传递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其中“闻”就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9.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的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圆孔,用厚塑料
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纸杯纷纷落下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    .?
10.如图所示,吕飞龙用“狮吼声”将玻璃杯震碎.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传递了信息
11.“超声洁牙”能有效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洗涤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12..当地震来临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13.如图所示是一款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提醒使用者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嘀嘀”的提示音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14.利用超声波能传递    (填“能量”或“信息”)可以检测出锅炉是否有裂纹.为提高全市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填“能量”或“信息”);病人心脏跳动声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使用橡皮管是为了提高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
参考答案
1.A 【解题思路】 风暴来临时会产生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但水母能接收到,所以会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2.B 【解题思路】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但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故传播速度一样快,故A错误;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增大响度(即增大振幅)不能改变音调,所以这两种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故B正确;超声波、次声波都是声音,所以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故C错误;次声波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故选B.
3.C 【解题思路】 生命探测仪是一种利用声音工作的仪器,它的功能是收集和捕捉声音信息,并能将这些声音信息进行放大,A、B、D项均是正确的;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的,所以C项错误.
4.A 【解题思路】 敲击一个音叉振动发声,引起附近另外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振动发声,这说明被敲击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使另一个音叉产生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选A.
5.【参考答案】 信息 
频率
【解题思路】 探伤仪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工作的,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声的频率,所以人听不到.
7.【参考答案】 
(1)ABCDH (2)EFG
8.【参考答案】 次 能量 信息
9.【参考答案】 振动 能量
10.A 【解题思路】 吕飞龙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主要是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吕飞龙吼出的声音是由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仅仅在玻璃杯中传播.故选A.
11.B 【解题思路】 超声波会引起液体的剧烈振动,液体振动后会把牙齿上的污垢“敲”下来,可见“超声洁牙”利用的是声波能传递能量.故选B.
12.【参考答案】 次 
信息
【解题思路】 地震会产生次声波,人听不到,但某些动物能听到.
13.【参考答案】 信息 空气
【解题思路】 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使用者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嘀嘀”的提示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14.【参考答案】 信息 响度
15.【参考答案】 信息 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