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理清写作思路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诫子书》+理清写作思路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8 10: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理清写作思路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内容
互动探索你听说过诸葛亮这个人吗?知道哪些与他相关的故事?【知识梳理】人物诸葛亮生卒年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号字孔明,号卧龙籍贯徐州琅琊
(?http:?/??/?baike.?/?view?/?3541.htm"
\t
"http:?/??/?baike.?/?_blank?)阳都
(?http:?/??/?baike.?/?view?/?28930.htm"
\t
"http:?/??/?baike.?/?_blank?)(今山东临沂市
(?http:?/??/?baike.?/?view?/?42561.htm"
\t
"http:?/??/?baike.?/?_blank?)沂南县
(?http:?/??/?baike.?/?view?/?136354.htm"
\t
"http:?/??/?baike.?/?_blank?))人人物简介三国时期蜀汉
(?http:?/??/?baike.?/?subview?/?13598?/?19525336.htm"
\t
"http:?/??/?baike.?/?_blank?)丞相,杰出的政治家
(?http:?/??/?baike.?/?view?/?66794.htm"
\t
"http:?/??/?baike.?/?_blank?)、军事家
(?http:?/??/?baike.?/?view?/?45083.htm"
\t
"http:?/??/?baike.?/?_blank?)、散文家
(?http:?/??/?baike.?/?view?/?68693.htm"
\t
"http:?/??/?baike.?/?_blank?)、书法家
(?http:?/??/?baike.?/?view?/?68644.htm"
\t
"http:?/??/?baike.?/?_blank?)、发明家
(?http:?/??/?baike.?/?view?/?8923.htm"
\t
"http:?/??/?baike.?/?_blank?)。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
(?http:?/??/?baike.?/?view?/?1597156.htm"
\t
"http:?/??/?baike.?/?_blank?),死后追谥忠武侯
(?http:?/??/?baike.?/?view?/?1597158.htm"
\t
"http:?/??/?baike.?/?_blank?),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http:?/??/?baike.?/?view?/?6890095.htm"
\t
"http:?/??/?baike.?/?_blank?)。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
(?http:?/??/?baike.?/?view?/?39790.htm"
\t
"http:?/??/?baike.?/?_blank?)》、《诫子书
(?http:?/??/?baike.?/?view?/?359841.htm"
\t
"http:?/??/?baike.?/?_blank?)》等。曾发明木牛流马
(?http:?/??/?baike.?/?view?/?68408.htm"
\t
"http:?/??/?baike.?/?_blank?)、孔明灯
(?http:?/??/?baike.?/?view?/?46542.htm"
\t
"http:?/??/?baike.?/?_blank?)等,并改造连弩
(?http:?/??/?baike.?/?view?/?383687.htm"
\t
"http:?/??/?baike.?/?_blank?),叫做诸葛连弩
(?http:?/??/?baike.?/?view?/?347489.htm"
\t
"http:?/??/?baike.?/?_blank?),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
(?http:?/??/?baike.?/?view?/?75888.htm"
\t
"http:?/??/?baike.?/?_blank?)(今宝鸡岐山
(?http:?/??/?baike.?/?view?/?54459.htm"
\t
"http:?/??/?baike.?/?_blank?)境内)逝世。
刘禅
(?http:?/??/?baike.?/?subview?/?16830?/?6380316.htm"
\t
"http:?/??/?baike.?/?_blank?)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
(?http:?/??/?baike.?/?view?/?40254.htm"
\t
"http:?/??/?baike.?/?_blank?)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诫子书》概况?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书,书信。
段解: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精心养德,保国爱民。古今异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今义:只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一词多义学词类活用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长)诫子书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文章短小,说理透彻。本文短短86字,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因此,他告诫儿子:“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此,诸葛亮提出了静与俭相结合的道德修养论,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成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几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是否无关?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心。诸葛亮提出了“俭以养德”的主张,就修身而言,不要刻意追求锦衣玉食;就治国而言,则应约己爱民。那么,如何培养俭德呢?这就要求自己能在思想上保持宁静,在生活上甘于淡泊。其实儒家也是重视节俭的,“一箪食,一瓢饮”,不以为苦。《论语·述而》说:“奢则不孙,俭则固。”将奢与俭进行对比,强调戒奢崇俭。因此,所谓“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之上的美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确实,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所波逐流,迷失方向,切忌追逐短视的功利而积极与功名富贵。它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但对于后人也有普遍的警示作用。关于诸葛亮的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黄月英并非丑陋不堪,而是一个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拜名师学艺。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她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汉丞相诸葛亮。成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诸葛亮视鹅毛扇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可以熟练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扇不离手。【例题精讲】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
(2)俭以养德 (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6)多不接世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用课文原句填空
(?http:?/??/?www.5ykj.com?/?shti?/??)。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
5.课内阅读
(?http:?/??/?www.5ykj.com?/?shti?/?"
\t
"http:?/??/?www.5ykj.com?/?shti?/?cusan?/?_blank?)。
阅读
(?http:?/??/?www.5ykj.com?/?shti?/?"
\t
"http:?/??/?www.5ykj.com?/?shti?/?cusan?/?_blank?)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
③年与时驰 (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 (2)用、凭借、依靠 (3)实现远大目标 (4)懈怠、懒惰 (5)陶冶性情 (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3、【解析】选D。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5、(1)答案:①告诫 ②振奋,振作 ③消失,逝去 ④立志(2)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⑴华(??
??)????⑵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9.B(2分)?10.⑴开花(1分)??⑵到(或“往”)(1分)?1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2分)?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分)?1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知识梳理2】作文:理清思路“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叶圣陶)“思路的开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作文思路清晰的方法。整体构思。首先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确定写作顺序。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去写,这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列提纲。在头脑中行成作文的结构框架后,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提纲不仅要呈现文章的整体框架,也要包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例题精讲】文题—例文:文题二例文:这天,我回家晚了我愤怒地摔门而去,耳边还回荡着妈妈的呼唤声。①天早已黑了,月光洒落下来,寂静的小路上树影斑驳。我独自匆匆走着,感受着寒风的刺痛。心里有的只是茫然、悲伤,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好,要走多久······②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漆黑的楼道里,我在一个台阶上坐了下来,面对着别人的家门,看着从门缝里透出的几丝光亮,听着屋内不时飘出的欢声笑语,我的情感无法言说,不禁又想起刚才的一幕。③今天本市我的生日,刚才一家人还在有说有笑地吃着饭。爸爸突然提到我的成绩,接着便不停地指责我。我讨厌这个话题,但爸爸却越说越来劲。好吧,我只能埋头听着了。④我一直低着头忍耐着,压制着心里的火气。谁知爸爸又搞激将法:“学不好,没出息。再不学,就不要上了!”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起身将筷子一摔,喊道:“我不学了!”说罢向门外冲去。妈妈抢在门口拦住我,我全然不顾,一把推开妈妈,快速将门打开,跑了出去······仿佛听到妈妈在喊着我的名字:“谦谦——”⑤“谦谦,谦谦——”我被一阵叫声惊醒,是妈妈。妈妈,真是你吗?我现在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想着,听着,眼前开始一片模糊,我低声啜泣起来。不知是被一种什么力量驱使,我勇敢地走出了楼道。“快穿上,天太冷,咱们回家。”妈妈看到我,随手把一件棉衣给我穿上,一股浓浓的爱意瞬间温暖了我。“妈,我错了。”妈妈看着我没有再说什么,眼中流露出一种欢喜。她顺手轻推我的后背,催促我回家······⑥那一天,是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也是从那时起,我长大了。这件事在我心中存留了多年,那急切的呼唤声仍时刻响在耳边;妈妈的关爱,不变的慈容都清楚地印在记忆深处。⑦写法点评①开篇“愤怒”一词,突兀而起,设置悬念。②景物描写,烘托“我”悲伤的心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饭桌上,爸爸指责“我”,气氛紧张。⑤动作描写表现出“我”激动的情绪。插叙部分记叙了“我”离家出走的原因。⑥妈妈的态度也表达了爸爸的歉意。⑦篇末议论、抒情相结合,点明主旨。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开头设悬,突兀而起,吸引读者。插叙部分记叙了“我”与爸爸的矛盾以及“我”离家出走的原因。接着写“我”独自在外,直到妈妈找到“我”,深夜一起回家。行文有波折,有起伏,条理清晰。有矛盾,有亲情,感人至深,表现了真实平凡的家庭生活。【巩固练习】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
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请列出提纲。
【中考真题再现】作文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
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题目:《回家》?
要求:1、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命,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4、不得抄袭或套作。【真题解说】这道中考作文题目与本次作文题目“这天,我回家晚了”非常契合,选材限定在解释回家晚的原因或回家之后的情形上。不过在构思时要遵循思路清晰的原则。写这篇作文,要紧密结合文题中所给的提示,扣住时间、人物,然后按照本次作文的思路安排时间发展的顺序。
比较阅读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
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
?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诫子书》?,作者在文中对儿子提出了怎样的告诫???
?7.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
8.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只有注重道德修养,清心寡欲,才能集中精力做大事。7: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有很大的才华;如果你没有志向,你的学业肯定不会完成。8:做事要专心,道德和美好的心灵很重要,要努力学习,有远大志向。等你长大了,再学就晚了。??????????习作。?????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题目:《回家》?
要求:1、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命,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4、不得抄袭或套作。
作者档案
作品介绍
原文讲解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志]志向。这里指立志。
[淫(yín)慢]放纵懈怠。淫,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日]日子,岁月。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何]怎么。
夫1君子2
之行,静3以4
修身,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
俭以

德。非淡泊5
无以6

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
志7,非宁静8无以致远9。
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
须静
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
学也,非学
无以
广才10,
非志11
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没有志



学。
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12则不能
放纵懈怠就不能
励精13,险躁14则不能冶性15。
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驰16,意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同岁月
日17
去,遂成枯
落18,多不
接世19

而消失,
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等到那时



庐20,

复何21
及!
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句解:诸葛亮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了要“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这是一句富
含哲理的名言,千古流传。
句解:这句话道出了才与学的关系。
句解:“学须静”,讲了学习的最佳境界是静心专一,不受外界干扰。“学以
广才,志以成学”是又一至理名言,学习才能增长
才干,而有志向和毅力则是学有所成的前提条件。
句解:从反面入手,劝勉
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
泊宁静中提高自我修养,
最忌“淫慢”“险躁”。
句解: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促犹如
白驹过隙,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
字词句式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结构图解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主题归纳
写作特色
问题探究
读后感悟
知识拓展
目标导航
了解一般文章的思路——行文顺序,能列出简要的文章结构提纲。
学会对已有的材料根据中心进行取舍,充分认识撰写提纲的作用。
明确文章思路清晰的重要性。
我的爸爸二三事
第一段:爸爸和我们一起去公园玩。(略写)
这是一个晴暖的春日,一家人计划去公园玩。(略写)
爸爸难得在家休息,睡的正香。(略写)
爸爸拗不过我,答应一起去公园。(较详)
第二段:爸爸是一个风趣、不顾家、工作极认真的人。(详写)
爸爸的工作性质、工作态度(突出工作极认真)。(略写)
爸爸全身心投入工作,苦了妈妈。(略写)
爸爸向妈妈“赔罪”。(详写)
第三段:爸爸累了,睡着了。(略写)
爸爸工作上取得了成绩,难得休息。由于高兴,跟我们一起去公园。(略写)
公园的景色描写。(较详)
在花厅休息时,爸爸睡着了。(略写)
1、了解一般文章的思路——行文顺序,能列出简要的文章结构提纲。
2、学会对已有的材料根据中心进行取舍,充分认识撰写提纲的作用。
3、明确文章思路清晰的重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