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6学段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体悟作品中高雅的生活情趣。2.比较阅读,领悟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背诵课文。2.从景和情的赏析中领悟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入世的生活观生命观。3. 比较拓展阅读,
教学思路 理解————鉴赏————-探究
主要教学方法 诵读、自读、点拨、探究
教学资源 教材、教师用书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个词经常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意思不难理解,宜人的天气、美丽的景色、心情愉快又遇到高兴的事。古人把这四个词语所描述的人生境遇称为“四美”。然而在人生中这样的好事都凑到一起是非常难得,所以古人常感叹:四美难俱。今天我们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是一篇宴会小序。李白在文中就畅快淋漓地表达了这“四美”。何谓宴会序?就是古人宴会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本文写作的大致时间是开元二十年(732)前后,李白三十多岁,这段时间属于他到处游历、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时期。十多年后天宝初年(742)唐玄宗召他进京。 找到一个切入口:四美。为进入分析作准备。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2.介绍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二、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个别点拨教师讲解文中典故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逆旅: 良:有以: 大块:文章: 序:俊秀: 琼:康乐: 夯实文言基础。理解是赏析的前提
三、初步研读课文,感受雅趣情怀 提问:1、在文中找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在文中的具体表现良辰:春夜、月美景:桃花芳园、烟景、文章乐事:叙天伦、赏美景、开琼筵、醉月、赋诗 学生可合作讨论,可独立思考 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情与景的关系,感受雅趣情怀。
四、进一步研读课文 2.讨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句话在文中的意义以及作用。此句是文章的文眼,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人生短暂,变幻无常,欢乐能有多少。所以要及时行乐。“浮生若梦”上承“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叹息人生短暂。“为欢几何”下启“古人秉烛夜游”再引发阳春召我以烟景的美景,叙天伦之乐事,高谈转清饮酒赋诗的雅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相会的雅趣和快意。 学生可合作讨论,可独立思考(结合李白生平进行探讨,强调要知人论世,此时李白在政治上还没有得到赏识,过着隐逸的读书生活,当时已婚于许圉师家.并在安陆一带游历,这段时期常与同宗弟兄往来. 知人论世,把握李白此时的积极用世的精神和积极的生命观。对自然、对亲情、对生命的珍视。
五、比较阅读 提问:王勃、王羲之、李白都写了宴会序,比较这三篇序言作者所抒发的人生感概,你得出什么结论?各抒己见,时代背景:王羲之是魏晋风流,王勃是初唐气象,李白是大唐盛世个人际遇:王羲之写《兰亭集序》51岁,会稽内史任上。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大概年龄26岁,他少年得志,却因文章《戏为檄英王鸡文》触怒皇帝,逐出京城,后来又因擅傻窝藏罪犯的事被关进牢狱,后皇帝改年号大赦天下,才保全了性命,不过却连累父亲被贬到今天越南的交趾做县令。《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去探望父亲的途中路过南昌时写下的。思想情感:王羲之处在魏晋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意志消磨殆尽,崇尚老庄,清谈玄理之风很盛,所以发出“辈”与“痛”的感慨。王勃尽管遭受挫折,但因为他处在唐朝初年,那种积极用世的精神和虽遭挫折却不甘沉沦的精神在文中熠熠闪光。李白处在盛唐,知识份子都有一种积极用世的精神,虽暂隐居,但是对国家的兴盛以及个人的发展都抱有积极的乐观的期望。 结论:个人际遇以及时代造就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怀。要求:在三篇文章中找到具体的句子进行比较。 尝试探究,从个体生命以及时代的角度来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怀。
六、小结 通过此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雅士高雅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美好的精神世界。通过比较阅读,我们感受到求证文章的思想情感不仅仅要从字面去理解,还要知人论世,探究个人际遇以及时代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投影。 可由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加深对文章的整体了解。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充分阅读涵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导挖掘较深。并且交给了学生一把知人论世来分析文章的钥匙。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可能容量大,课时不足。如这样就留作业到课外完成。
经评审选拔后,该设计和录像课将被用作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网资源,如有异议,请事先申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