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课题
地球的自转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球仪(或简单的器具)演示地球自转,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及昼夜更替周期。
3.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列举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地球仪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及视频介绍,使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不断自转。
3.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学生之间的探讨,深入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认识。
2.能用地理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演示地球的自转,能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清晨,我们迎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夜晚,满天星辰伴随着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那么请问同学们日月星辰为何每日东升西落?白昼和黑夜为何交替出现?
自
主
学
习
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阅读教材第11页的“图1
-
3
-
1 地球自转示意”和第12页的“图1
-
3
-
2 地球自转的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
2.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说出地球自转的周期。
4.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和南极分别呈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二、昼夜更替
阅读教材第12页的“图1
-
3
-
3 地球上的昼和夜”和第13页的“图1
-
3
-
4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模拟演示”,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昼是朝向太阳的一面,夜是背向太阳的一面。
2.找到北京和伦敦,看看它们处在黑夜还是白天。
3.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明确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三、时间的差异
阅读教材第14页的“图1
-
3
-
5 不同经度时间不同”和第15页的“图1
-
3
-
6 世界时区”“图1
-
3
-
7 国际日期变更线”,回答下列问题。
1.知道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和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多少小时。
2.知道全球共划分为多少个时区,哪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它们的中央经线是哪一条。
3.会计算区时,当北京时间是9月10日10点时,英国伦敦是几点。
4.知道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
5.说出向东越过日界线或者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是怎么变化的。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昼夜更替。
认真观察图片,小组合作讨论昼夜更替现象,并共同总结。
1.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吗?不是。
2.假设它是静止的,观察地球仪表面向着手电筒一面(中国北京)和背着手电筒一面(美国纽约)各是什么现象?北京是白天,纽约是黑夜。
3.将地球转动180°,观察中国北京和美国纽约的昼夜会怎样变化?北京和纽约的白天和黑夜更替出现。
【教师小结】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演
练
1.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D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
2.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 B )
A.12小时
B.24小时
C.一年
D.36小时
3.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B )
4.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以下现象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C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读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
(2)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图示时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刚好迎来日出的是丙地,正处于正午的是甲地。
课堂
总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操作实验和动画演示两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基于这点目标我认为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氛围较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演示和探讨问题只记住了一些简单的规律,结合图形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
2.学生不会从演示和图形的理解中总结规律。
3.绘图能力较差。
以读图、看图、画图为主的地理学科来说,图文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落实,做到读、练、画的结合,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