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七)(第七单元)
(60分钟 100分)
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D)
A.氢能
B.风能
C.太阳能
D.天然气
2.(2020·辽宁中考)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B)
3.(2021·漳州期末)森林灭火弹在扑灭森林火灾中具有独特优势——灭火弹可远距离投射到火场中爆炸将火扑灭。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A.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此法能解决缺水地区的火灾灭火问题
C.爆炸消耗大量氧气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D.爆炸掀起的沙土能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4.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D)
A.镁粉
B.面粉
C.煤粉
D.大理石粉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化石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百利无一害
B.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
6.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所占能源消费比例为68%
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7.
(2021·莆田质检)可燃冰(CH4·8H2O),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B.CH4·8H2O
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20∶1
C.可燃冰代替化石燃料使用可以缓解空气污染
D.可燃冰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8.(2021·莆田期末改编)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现象或操作解释不正确的是
(C)
选项
生活中的事实例举
解释与操作
A
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
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
B
进入山洞探险
应先做灯火试验
C
室内若发生天然气泄漏
可先采用点火检查
D
煤气有剧毒性
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9.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0.(2020·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C)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卷共8小题,共70分。
11.(8分)(2020·重庆中考)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O2SO2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使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的着火点比硫低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B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2.(13分)(2021·漳州期末改编)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重视的问题。
(1)《易经》有言:“泽中有火”。“泽”指池沼,“火”主要是指 甲烷(或CH4) 在燃烧。?
(2)如右图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升高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开始燃烧。
①燃烧的现象是 发出黄光、产生热量和生成大量白烟 ;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与氧气接触 ;无烟煤的着火点 > 260
℃(填“>”“=”或“<”)。?
(3)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能使汽油充分燃烧是因为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
(4)①“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蕴含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 热能、光能 ;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风能(或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地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1∶1 。?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2N2 。?
13.(7分)(2021·福州校级月考)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 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 不能 (填“能”或“不能”)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写出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CO22MgO+C 。?
14.(7分)(2020·福建中考节选)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 A (填标号)。?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 分解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 。?
15.
(10分)根据右边方框图简答:
已知: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清洁能源;D与E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且E是有毒气体;F含有A~E的所有元素。
(1)请推断物质的化学式:B CH4 、F H2CO3 。?
(2)写出物质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3)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 CO2+C2CO 。?
16.
(10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H2↑+ZnSO4 。?
(2)仪器a
的名称是 铁架台 。实验室可用 向下排空气(或排水) 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写出1
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 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高效、廉价的贮氢材料) 。?
17.(10分)(2021·福州质检)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如图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80
℃热水,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2)实验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中压强由B变为C的原因是 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实验过程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则引起DE段气压变化的操作是 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压强增大至反应前水平 。?
(3)实验3是对实验2的改进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装入细沙和药品
②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紧弹簧夹
③先将集气瓶底部放入热水中
④白磷被引燃后将集气瓶从热水中取出
以上实验操作缺少一个重要的步骤是 检查气密性 ,将集气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的目的是 引燃白磷 ,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先膨胀后缩小 。?
(4)综合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③④⑥ 。?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集气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5)综合应用: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后,由于井下情况特别复杂,事故处理专家针对矿井既有瓦斯又有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 降低温度,隔绝氧气 。?
18.(5分)在我国,以汽油为燃料的轿车正在快速进入家庭,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C6H14),它燃烧时的化学反应为2C6H14+19O212CO2+14H2O,某品牌轿车正常行驶100
km需燃油12
L(质量为8.6
kg)。请通过计算回答:该轿车正常行驶100
km会产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有多大?(提示:汽油中的成分都以己烷计算,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
2
g·L-1)
解:将汽油(己烷)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可求得二氧化碳的质量,除以二氧化碳的密度可求得二氧化碳的体积。
设会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C6H14+19O212CO2+14H2O
172
528
8.6
kg
x
= x=26.4
kg
二氧化碳的体积:=13
200
L
答:该轿车正常行驶100
km会产生26.4
kg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3
200
L。
PAGE单元评价检测(七)(第七单元)
(60分钟 100分)
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氢能
B.风能
C.太阳能
D.天然气
2.(2020·辽宁中考)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
3.(2021·漳州期末)森林灭火弹在扑灭森林火灾中具有独特优势——灭火弹可远距离投射到火场中爆炸将火扑灭。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此法能解决缺水地区的火灾灭火问题
C.爆炸消耗大量氧气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D.爆炸掀起的沙土能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4.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
A.镁粉
B.面粉
C.煤粉
D.大理石粉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化石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百利无一害
B.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
6.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所占能源消费比例为68%
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7.
(2021·莆田质检)可燃冰(CH4·8H2O),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B.CH4·8H2O
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20∶1
C.可燃冰代替化石燃料使用可以缓解空气污染
D.可燃冰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8.(2021·莆田期末改编)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现象或操作解释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生活中的事实例举
解释与操作
A
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
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
B
进入山洞探险
应先做灯火试验
C
室内若发生天然气泄漏
可先采用点火检查
D
煤气有剧毒性
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9.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0.(2020·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卷共8小题,共70分。
11.(8分)(2020·重庆中考)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使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2.(13分)(2021·漳州期末改编)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重视的问题。
(1)《易经》有言:“泽中有火”。“泽”指池沼,“火”主要是指
在燃烧。?
(2)如右图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升高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开始燃烧。
①燃烧的现象是
;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无烟煤的着火点
260
℃(填“>”“=”或“<”)。?
(3)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能使汽油充分燃烧是因为
。?
(4)①“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蕴含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
;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地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
13.(7分)(2021·福州校级月考)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
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
;?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
(填“能”或“不能”)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写出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7分)(2020·福建中考节选)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
(填标号)。?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
15.
(10分)根据右边方框图简答:
已知: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清洁能源;D与E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且E是有毒气体;F含有A~E的所有元素。
(1)请推断物质的化学式:B
、F
。?
(2)写出物质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
。?
16.
(10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仪器a
的名称是
。实验室可用
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写出1
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
。?
17.(10分)(2021·福州质检)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如图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80
℃热水,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中压强由B变为C的原因是
。实验过程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则引起DE段气压变化的操作是
。?
(3)实验3是对实验2的改进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装入细沙和药品
②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紧弹簧夹
③先将集气瓶底部放入热水中
④白磷被引燃后将集气瓶从热水中取出
以上实验操作缺少一个重要的步骤是
,将集气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的目的是
,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
(4)综合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集气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5)综合应用: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后,由于井下情况特别复杂,事故处理专家针对矿井既有瓦斯又有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
。?
18.(5分)在我国,以汽油为燃料的轿车正在快速进入家庭,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C6H14),它燃烧时的化学反应为2C6H14+19O212CO2+14H2O,某品牌轿车正常行驶100
km需燃油12
L(质量为8.6
kg)。请通过计算回答:该轿车正常行驶100
km会产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有多大?(提示:汽油中的成分都以己烷计算,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
2
g·L-1)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