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评价检测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评价检测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7 20:38:12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九)(第九单元)
(60分钟 100分)
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蔗糖
B.泥土
C.粉笔灰
D.食用油
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3.《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4.如图是小博进行的物质分离的相关实验。他将热的硫酸铜溶液(如图甲),静置一段时间后,变成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乙一定是饱和溶液
5.夏季暴雨前,常出现“闷热”天气,此时鱼塘中鱼儿往往有“浮头”(浮出水面)现象。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7.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10
2
12

10
3
13

10
4
13.6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40
g 
C.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8.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




X
双氧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60
℃时,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4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是50
g
C.30
℃时硫酸钠饱和溶液升温到4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40
℃时,将60
g硫酸钠放入100
g水中得到160
g溶液
10.(2020·福建中考)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
℃时,100
g
H2O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B.40
℃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卷共8小题,共70分。
11.(10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
编号
溶液
溶质
溶剂

澄清的石灰水

盐酸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38°“稻花香”白酒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12.(9分)全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以来大部分地区使用过氧乙酸消毒(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过氧乙酸消毒是由CH3COOOH与水配制而成的:
(1)过氧乙酸消毒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
(3)过氧乙酸分解产生氧气,能有效地氧化病毒,有较强的腐蚀性,配制过氧乙酸应用下列哪种容器
。?
A.铁制容器      B.铝制容器      C.塑料容器
配制过氧乙酸溶液时应带橡胶手套,其原因是
。?
(4)某学校欲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1
500
g进行教室内喷雾消毒,问需要15%的过氧乙酸溶液
g。?
13.(6分)A、B、C三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
g、15
g、5
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
。?
(2)
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4)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14.(8分)小峰同学查阅了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并绘制出相应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Cl
34
37
42.6
45.5
51.1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2)60
℃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
KNO3(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KCl和KNO3在t
℃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4)30
℃时,将50
g
KNO3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如图2所示,20
℃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填写字母标号)。?
①冰块 ②生石灰固体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氢氧化钠固体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15.(11分)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Zn(NO3)2和AgNO3,为回收金属Ag,设计了下列方案:
(1)B中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气体C是
,单质D是
;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滤液中的溶质为
,溶剂为
;?
(3)操作a的名称为
。该操作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6.(12分)小明同学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中盛放氯化钠的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填序号)?
(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5)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计算:
①要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的溶液,需要称取食盐
g。加入水
g。?
②若要将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g。?
17.(8分)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步骤1
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
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步骤2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
(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选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18.(6分)为测定实验室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废液中其他成分不与铁粉发生反应。
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
g。?
(2)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PAGE单元评价检测(九)(第九单元)
(60分钟 100分)
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
A.蔗糖
B.泥土
C.粉笔灰
D.食用油
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3.《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D)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4.如图是小博进行的物质分离的相关实验。他将热的硫酸铜溶液(如图甲),静置一段时间后,变成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乙一定是饱和溶液
5.夏季暴雨前,常出现“闷热”天气,此时鱼塘中鱼儿往往有“浮头”(浮出水面)现象。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7.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10
2
12

10
3
13

10
4
13.6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40
g 
C.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8.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B)




X
双氧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60
℃时,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4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是50
g
C.30
℃时硫酸钠饱和溶液升温到4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40
℃时,将60
g硫酸钠放入100
g水中得到160
g溶液
10.(2020·福建中考)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
℃时,100
g
H2O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B.40
℃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卷共8小题,共70分。
11.(10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
编号
溶液
溶质
溶剂

澄清的石灰水
 Ca(OH)2 ?
 H2O ?

盐酸
 HCl ?
 H2O ?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NaCl ?
 H2O ?

38°“稻花香”白酒
 C2H5OH ?
 H2O ?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P ?
 CS2 ?
12.(9分)全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以来大部分地区使用过氧乙酸消毒(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过氧乙酸消毒是由CH3COOOH与水配制而成的:
(1)过氧乙酸消毒液中的溶质是 CH3COOOH ,溶剂是 水 。?
(2)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6∶1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列式即可)。?
(3)过氧乙酸分解产生氧气,能有效地氧化病毒,有较强的腐蚀性,配制过氧乙酸应用下列哪种容器 C 。?
A.铁制容器      B.铝制容器      C.塑料容器
配制过氧乙酸溶液时应带橡胶手套,其原因是 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
(4)某学校欲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1
500
g进行教室内喷雾消毒,问需要15%的过氧乙酸溶液 200 g。?
13.(6分)A、B、C三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
g、15
g、5
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A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 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 。?
(2) C 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A≥B>C 。?
(4)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 或 加水 。?
14.(8分)小峰同学查阅了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并绘制出相应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Cl
34
37
42.6
45.5
51.1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b (填a或b),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2)60
℃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 大于 KNO3(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KCl和KNO3在t
℃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34
gg 。?
(4)30
℃时,将50
g
KNO3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1.4%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如图2所示,20
℃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B (填写字母标号)。?
①冰块 ②生石灰固体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氢氧化钠固体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15.(11分)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Zn(NO3)2和AgNO3,为回收金属Ag,设计了下列方案:
(1)B中含有 Ag和Zn (填化学式,下同),气体C是 H2 ,单质D是 Ag ;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AgNO3Zn(NO3)2+2Ag ;?
(2)滤液中的溶质为 Zn(NO3)2 ,溶剂为 H2O ;?
(3)操作a的名称为 过滤 。该操作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16.(12分)小明同学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中盛放氯化钠的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广口瓶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① (填序号)?
(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②①⑤③④ (填序号)?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D 。(填序号)?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D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5)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计算:
①要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的溶液,需要称取食盐 10 g。加入水 90 g。?
②若要将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400 g。?
17.(8分)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步骤1
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 紫(紫红、红) 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步骤2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 微 (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 碘的汽油溶液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强 (选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不分层 (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
18.(6分)为测定实验室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废液中其他成分不与铁粉发生反应。
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 0.2 g。?
(2)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废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98
2
x
0.2
g
= 解得x=9.8
g
废液中硫酸质量分数为×100%=9.8%
答:废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