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1.(2020·临沂中考改编)下列关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C.大多数金属都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D.金属都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2.铜是人类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铜制品中利用其导热性的是 (B)
3.(2021·厦门质检)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棕色固体变黑
B.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加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紫红色物质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下列金属中,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但能和硝酸汞溶液反应的是 (D)
A.Mg B Ag C.Zn D.Cu
5.(2021·福州质检)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金属M可能是铝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2021·泉州质检)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D)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7.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金属却是液体,该金属是 汞 。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
(3)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ZnCl2和FeCl2 (写化学式)。
8.同学们在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时,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1)图A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 酒精灯 ;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到另一端的蜡烛熔化,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导热性 ,能说明铜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加热部位的铜片表面变黑 。
(2)图B的实验目的是 比较黄铜片与纯铜片的硬度 。
(3)图C中,把铝丝放入稀硫酸中,刚开始没看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铝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有气泡产生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 。
(4)如果要比较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图C、D的基础上还需补充一个实验,该实验方案可以是 将铜丝放入硝酸铝溶液中 或 将铜丝放入稀硫酸中(合理即可) 。
9.(2021·福州质检)第七组同学在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又发现影响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探究过程如下:
(1)甲同学分别取等量的稀硫酸与足量的相同大小的三种金属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可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及产生气泡的快慢,判断金属活动性为Zn>Fe>Cu。同时可说明化学反应剧烈程度还与
物质本身的性质(合理即可) 有关。
(2)乙同学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稀硫酸和足量的铜片、铁片、锌片, 通过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定。填写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插入足量铁片,充分作用 铁片表面有气泡生成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在①反应后溶液中插入 铜片 ,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 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锌片 ,充分作用 锌片表面有黑色固体产生,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
写出实验步骤③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FeSO4ZnSO4+Fe 。
(3)丙同学认为在乙同学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还可得出Zn>Fe>H>Cu的结论。丙同学要补充的实验是 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
(4)丁同学认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在乙同学方案中调整插入金属的顺序,即可得到Zn>Fe>H>Cu的结论,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实验顺序是 铜、铁、锌 。
10.(2021·莆田质检)2018 年 5 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 002 号正式出海试车,标志着“中国制造”取得重要的技术突破。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4HF+X,X 的化学式为 Ti(SO4)2 。
(2)钛和钛合金是制造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的重要材料,主要利用了它们具有 熔点高(或硬度大、密度小等) 等性能。
(3)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氧气和水 接触而锈蚀。写出一种有效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 刷漆等 。
(4)相同条件下,相同状态的金属钪(Sc)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金属活动性 Sc > Zn(填“>”或“<”)。为探究 Sc、Fe、Cu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不可行的是 C 。
A.Sc(NO3)2 溶液、Cu(NO3)2 溶液、Fe 丝
B.Sc、Fe(NO3)2 溶液、Cu 丝
C.Fe(NO3)2 溶液、Sc(NO3)2 溶液、Cu 丝
PAGE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1.(2020·临沂中考改编)下列关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C.大多数金属都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D.金属都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2.铜是人类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铜制品中利用其导热性的是 ( )
3.(2021·厦门质检)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棕色固体变黑
B.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加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紫红色物质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下列金属中,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但能和硝酸汞溶液反应的是 ( )
A.Mg B Ag C.Zn D.Cu
5.(2021·福州质检)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金属M可能是铝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2021·泉州质检)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7.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金属却是液体,该金属是。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8.同学们在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时,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1)图A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到另一端的蜡烛熔化,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能说明铜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2)图B的实验目的是。
(3)图C中,把铝丝放入稀硫酸中,刚开始没看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有气泡产生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如果要比较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图C、D的基础上还需补充一个实验,该实验方案可以是或。
9.(2021·福州质检)第七组同学在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又发现影响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探究过程如下:
(1)甲同学分别取等量的稀硫酸与足量的相同大小的三种金属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可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及产生气泡的快慢,判断金属活动性为Zn>Fe>Cu。同时可说明化学反应剧烈程度还与
有关。
(2)乙同学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稀硫酸和足量的铜片、铁片、锌片, 通过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定。填写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插入足量铁片,充分作用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在①反应后溶液中插入,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 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充分作用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
写出实验步骤③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丙同学认为在乙同学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还可得出Zn>Fe>H>Cu的结论。丙同学要补充的实验是。
(4)丁同学认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在乙同学方案中调整插入金属的顺序,即可得到Zn>Fe>H>Cu的结论,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实验顺序是。
10.(2021·莆田质检)2018 年 5 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 002 号正式出海试车,标志着“中国制造”取得重要的技术突破。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4HF+X,X 的化学式为。
(2)钛和钛合金是制造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的重要材料,主要利用了它们具有等性能。
(3)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接触而锈蚀。写出一种有效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
(4)相同条件下,相同状态的金属钪(Sc)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金属活动性 ScZn(填“>”或“<”)。为探究 Sc、Fe、Cu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不可行的是。
A.Sc(NO3)2 溶液、Cu(NO3)2 溶液、Fe 丝
B.Sc、Fe(NO3)2 溶液、Cu 丝
C.Fe(NO3)2 溶液、Sc(NO3)2 溶液、Cu 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