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7 20:51:25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
A.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需要太阳光
C.需要可燃物
D.需要与氧气接触
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B)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3.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
(1)设计步骤B、D
可验证的燃烧条件是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
?
(3)步骤A~D
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A (填序号)。?
5.李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烧杯,请回答:
(1)罩上烧杯的作用是 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
(2)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
(3)热水的作用是 升高温度和隔绝空气 。?
6.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是 a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白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B (填字母)。?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着火点升高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五氧化二磷 (填名称)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3)热水的作用是 加热 和 隔绝空气 。?
7.(2021·东莞期末)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 可燃物 ;写出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乒乓球碎片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低 。(填“高”或“低”)?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 烧杯 ;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 氧气 ,该实验观察到仪器①的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氢(或H) 。?
(拓展)将实验三改成图甲所示的密闭容器进行,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6%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当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有些可燃物可能不燃烧 。?
8.(2021·莆田质检)某小组同学选择白磷和红磷作为可燃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中,瓶1、瓶2充入氧气,瓶3中充满80
℃的热水,水槽中盛放80
℃热水。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瓶1中加入少量白磷,瓶2、瓶3中分别加入 红磷、白磷 ,则可同时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3)若仅利用瓶3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则相应的实验方案是 向瓶3中加入少量白磷,从b口向瓶3中通入氧气,若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则可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PAGE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A.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需要太阳光
C.需要可燃物
D.需要与氧气接触
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3.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
(1)设计步骤B、D
可验证的燃烧条件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3)步骤A~D
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填序号)。?
5.李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烧杯,请回答:
(1)罩上烧杯的作用是。?
(2)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3)热水的作用是。?
6.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是(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白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着火点升高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填名称)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3)热水的作用是和。?
7.(2021·东莞期末)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写出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填“高”或“低”)?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该实验观察到仪器①的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拓展)将实验三改成图甲所示的密闭容器进行,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8.(2021·莆田质检)某小组同学选择白磷和红磷作为可燃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中,瓶1、瓶2充入氧气,瓶3中充满80
℃的热水,水槽中盛放80
℃热水。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瓶1中加入少量白磷,瓶2、瓶3中分别加入,则可同时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3)若仅利用瓶3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则相应的实验方案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