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课题
世界的人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2.知道人口稠密地区和稀少地区,并说明人口稠密和稀少的原因。
3.知道什么是人口密度,并会计算人口密度。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知道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并说明人口稠密和稀少的原因。
2.会计算人口密度。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世界幸运儿”,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总人口。
2011年10月31
日凌晨,一个名叫丹妮卡·卡马乔的婴儿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家医院降生,并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有多快吗?
自
主
学
习
一、人口的增长
阅读教材第88页的“图5
-
1
-
1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和第89页的“图5
-
1
-
2 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2015年)和年平均人口增长率(2010—2015年)”,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了解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情况。目前,世界人口增长又有何特点。
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它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3.分析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原因。
4.分析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
5.找出人口最多的大洲和最少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
二、人口的分布
阅读教材第91页的“图5
-
1
-
3 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少。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这种差别。它是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2.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分析人口稠密的原因。
3.找出人口稀少地区,分析人口稀少的原因。
自
主
学
习
三、人口问题
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出现人口问题。
2.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会带来哪些问题。
3.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
4.面对不同的人口问题,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促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原因。
认真观察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原因,并共同总结。
1.世界人口稠密区分布在:①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原因: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②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原因: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较早。
2.人口稀少地区及原因。
【教师小结】 人口的分布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纬度因素: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2.地形因素: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
3.气候因素:温暖湿润的地区。
4.海陆因素:沿海地区。
总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演
练
1.关于人口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人口密度可大致反映人口分布状况
B.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人口密度大
D.发达国家一定比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
某国2012年人口出生率为4.23%,死亡率为1.8%。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3题。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B )
A.-2.43%
B.2.43%
C.4.23%
D.6.03%
3.该国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 A )
A.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B.人口老龄化
C.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D.
劳动力短缺
4.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B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拉丁美洲
5.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的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C )
A.低纬度地区
B.中高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当
堂
演
练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主探究:你认为晶晶和贝贝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都不正确。晶晶:增长过快会消耗更多的资源,给环境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也会造成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贝贝:人口少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
(2)探究结论:人类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拓展延伸:你认为德国和印度的人口政策会有何不同?为什么?
德国鼓励生育,因为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增长慢;印度实行计划生育,因为印度人口增长过快。
课堂
总结
无论是人口的增长还是人口的分布,都遵循了先感性认识(包括视频、图片感知),再理性分析(读图分析)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既定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参与度也不错;课堂教学中关于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很多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效果很好;教学中通过激情辩论(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利与弊),探究讨论(人多力量大,是不是人口越多越好)等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