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课题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气温及其单位、测量气温的工具及方法。
2.会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3.知道什么是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
4.学会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5.学会判读等温线。
6.知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文资料、动手绘图等了解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2.通过读图,分析比较了解世界气温的差异。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2.培养全面综合看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
1.会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2.体会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会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4.会判读等温线。
5.知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今天中午真热!不过早上上学的时候还挺凉爽的!说说你对气温变化的感受。什么是气温?一天中、一年中气温有什么变化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
自
主
学
习
一、气温和气温观测
阅读教材第62页的“图4
-
2
-
1 某地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和第63页的阅读“气候的观测”,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的冷热程度就是气温,单位是℃,
2.读出该地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数值,并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
3.如何计算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4.气温的观测一般是把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
二、气温的变化
阅读教材第63页“图4
-
2
-
2 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和第64页的“图4
-
2
-
3 北半球大陆上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气温日较差。
3.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
三、气温的差异
阅读教材第65页的“图4
-
2
-
4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第66页的“图4
-
2
-
5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2.等温线稀疏的区域,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别大。
3.找到0℃等温线,说出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大致纬度范围。
4.找到20℃等温线,说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大致纬度范围。
5.观察由低纬至高纬世界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
认真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共同总结。
1.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教师小结】 知道了什么是等温线,它可以表示各地气温的差异;学会了如何判读等温线;知道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板
书
设
计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一)气温和气温观测
1.气温
(1)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2)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气温的观测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3.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三)气温的差异
1.等温线
2.等温线图的判读
3.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当
堂
演
练
1.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
( C )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2.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 B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
D.早晨8时
3.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
( B )
A.9时、15时、21时、3时
B.8时、14时、20时、2时
C.7时、13时、19时、1时
D.6时、12时、18时、24时
4.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相同的等温线上的点,可能出现气温不相等的点
B.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一定是高温中心
D.同一等温线上的点,气温肯定相等
5.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气温的高低只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因素的影响
D.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分布影响小,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经线平行
课堂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对气温、等温线及等温线的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关键是具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也就是能够利用气温的相关地图,分析某地的气温相关变化情况,以便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