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2课时)(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2课时)(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7 22:17:57

文档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化学学习特点:
(1)关注物质的
;(2)关注物质的
;(3)关注物质变化的
以及对
的解释和讨论。?
2.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
→制订计划→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蜡烛的外观为白色的固体,用指甲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小。把它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其中
温度最高;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还有
生成。?
(3)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下列步骤,你认为顺序合理的是
(
)
①得出结论    ②分析论证    ③制订方案    ④提出问题    ⑤猜想假设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⑤④③②①
2.科学探究过程不包括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
)
A.制订方案
B.杜撰实验报告
C.查阅资料
D.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有同学提出“火箭发动机的推动力可能与自身携带燃料的多少有关”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4.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提出问题
D.解释与结论
5.一元硬币的外观: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为观察
B.②为结论
C.③为设计实验
D.④为实验现象
·知识点二:蜡烛及其燃烧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
D.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7.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1)同学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会
(填“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
(2)图①中,点燃蜡烛后,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可看出火柴梗A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图②中,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再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图③中,用火柴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
。?
8.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的熔点低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9.据如图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
A.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
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
D.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10.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误的是
(
)
A.石蜡屑放入水中后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
D.石蜡的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11.(2021·泉州月考)如图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
曲线
(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PAGE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化学学习特点:
(1)关注物质的 性质 ;(2)关注物质的 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 过程 以及对 结果 的解释和讨论。?
2.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和结论 ?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蜡烛的外观为白色的固体,用指甲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小。把它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其中 外焰 温度最高;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 水 生成;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还有 二氧化碳 生成。?
(3)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下列步骤,你认为顺序合理的是
(B)
①得出结论    ②分析论证    ③制订方案    ④提出问题    ⑤猜想假设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⑤④③②①
2.科学探究过程不包括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B)
A.制订方案
B.杜撰实验报告
C.查阅资料
D.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有同学提出“火箭发动机的推动力可能与自身携带燃料的多少有关”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A)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4.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B)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提出问题
D.解释与结论
5.一元硬币的外观: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①为观察
B.②为结论
C.③为设计实验
D.④为实验现象
·知识点二:蜡烛及其燃烧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
D.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7.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1)同学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会 浮在水面 (填“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
(2)图①中,点燃蜡烛后,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可看出火柴梗A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3)图②中,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水雾出现 ,再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图③中,用火柴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 白烟 。?
8.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D)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的熔点低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9.据如图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
A.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
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
D.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10.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误的是
(D)
A.石蜡屑放入水中后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
D.石蜡的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11.(2021·泉州月考)如图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
曲线 bc (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PAGE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部分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
,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
;氧气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瓶和呼出的气体瓶,空气瓶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瓶中的木条熄灭,说明空气中的
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2)向空气瓶和呼出的气体瓶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瓶中无变化,呼出的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的
比空气中的多。?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有水雾出现,说明空气中的
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1.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体育课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3.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时,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
A.集气瓶的大小
B.加入石灰水的体积
C.加入石灰水的浓度
D.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4.关于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空气与呼出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
B.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人体反应,呼出气体中就没有氧气
D.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有明显的增加
5.完成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出现
,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
,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3)被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
(4)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待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要进行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
6.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7.某同学在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了如下现象的描述,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
A.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降低
B.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C.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向空的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上会有水雾
8.在“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冷玻璃上更容易结下水雾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9.如图所示,组图Ⅰ是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之一,图Ⅱ是改进的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组合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过程,组图Ⅰ中采集空气和呼出气体样品的方法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组图Ⅰ实验中需要分别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B.在组图Ⅰ实验中也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在图Ⅱ实验中,吸气时打开K1,关闭K2,呼气时打开K2,关闭K1
D.图Ⅱ实验弥补了图Ⅰ实验中气体样品收集方法不同的缺陷,能更严谨地进行实验
10.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同上);?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得出的结论是
。?
PAGE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部分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熄灭 。?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 充足 ;氧气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燃烧更旺 。?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瓶和呼出的气体瓶,空气瓶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瓶中的木条熄灭,说明空气中的 氧气 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2)向空气瓶和呼出的气体瓶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瓶中无变化,呼出的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的 二氧化碳 比空气中的多。?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有水雾出现,说明空气中的 水蒸气 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1.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A)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体育课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D)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3.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时,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D)
A.集气瓶的大小
B.加入石灰水的体积
C.加入石灰水的浓度
D.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4.关于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空气与呼出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
B.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人体反应,呼出气体中就没有氧气
D.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有明显的增加
5.完成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出现 浑浊 ,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多(高) 。?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 熄灭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 持续燃烧 ,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多(高) 。?
(3)被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多(高) 。?
(4)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待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要进行 灯火实验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高(多) 。?
6.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C)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7.某同学在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了如下现象的描述,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
A.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降低
B.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C.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向空的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上会有水雾
8.在“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冷玻璃上更容易结下水雾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9.如图所示,组图Ⅰ是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之一,图Ⅱ是改进的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组合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过程,组图Ⅰ中采集空气和呼出气体样品的方法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在组图Ⅰ实验中需要分别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B.在组图Ⅰ实验中也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在图Ⅱ实验中,吸气时打开K1,关闭K2,呼气时打开K2,关闭K1
D.图Ⅱ实验弥补了图Ⅰ实验中气体样品收集方法不同的缺陷,能更严谨地进行实验
10.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打开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关闭 (同上);?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得出的结论是 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