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时,铁钉表面有 红 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 浅绿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CuSO4FeSO4
+
Cu 。?
(2)铝与硫酸铜的反应:铝丝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
+
3CuSO4Al2(SO4)3+
3Cu ,以上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2.金属活动性顺序
(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 Mg 、Al、 Zn 、Fe、Sn、Pb、(H)、 Cu 、Hg、 Ag 、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 前 ,它的活动性就越 强 ;?
②位于 氢前面 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氢 ;?
③位于 前面 的金属能把位于 后面 的金属从它们的 化合物溶液 中置换出来。?
1.K、Ca、Na三种金属活动性很强,浸入盐溶液后,一般先与水反应。
2.与金属反应的化合物必须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与金属不反应。如AgCl不溶于水,故Fe与AgCl不反应。
·知识点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2020·新疆中考改编)如图是探究铁和铜的活动性的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铁丝需要用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
?
(2)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 。
?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2Ag 。
?
·知识点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下列金属中,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的是
(C)
A.Zn
B.Al
C.Ag
D.Fe
4.下列事实,不能判断X、Y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D)
A.X能与盐酸反应而Y不能
B.X能从Y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Y
C.X能在空气中燃烧而Y不能
D.在化合物中X显+3价,Y显+2价
5.(2020·厦门中考)向ZnSO4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C)
A.Zn、Fe
B.Zn、Cu
C.Fe、Cu
D.Zn、Fe、Cu
6.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将锌放入硫酸铜与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SO4Cu+ZnSO4 。?
(2)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进足量的 盐酸 溶液中,然后 过滤 (填操作名称),可以除去其中的铁粉,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与所加药品对应即可) 。?
(3)在混有氯化铜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较纯净的氯化亚铁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Cl2Cu+FeCl2 。?
7.(2020·海南中考)某同学探究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
(1)取样,分别加入CuSO4
溶液中,发现
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
Y
却没有;(2)取
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
H2SO4
中,发现
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则
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
A.X>Z>Y
B.Z>Y>X
C.X>Y>Z
D.Z>X>Y
8.(2021·南平质检)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南”“平”两个字,露出下面的锌板。向“南”字上滴加稀盐酸,向“平”字上滴加CuSO4溶液。
(1)“南”字上的现象是 产生气泡 。?
(2)“平”字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Zn+CuSO4ZnSO4+Cu 。?
9.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同学用打磨过的铝丝进行了如下实验。
(1)打磨铝丝的目的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
(2)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l+3AgNO3Al(NO3)3+3Ag 。?
(3)为验证Ag、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应至少再做一个实验,该实验所需的试剂是 Fe和AgNO3溶液或FeSO4溶液和Ag(合理即可) 。?
10.(2020·重庆中考改编)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抗疫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多种材料。
(1)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时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个实验:
实验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 有红色固体产生 。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 Al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C (填序号)。?
A.乙、丙都可以省去
B.乙、丙都不能省去
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固体,设计了如下操作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中含有的两种金属是 铁和铜(或Fe、Cu) 。?
(2)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
(3)操作a中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为 引流 。?
(4)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固体的质量 > (填“>”“<”或“=”)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PAGE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铝的抗腐蚀性好的原因:铝的表面能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
+
3O22Al2O3 。?
(2)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 化学性质稳定 。?
(3)镁、铁、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
2.置换反应:由一种 单质 与一种 化合物 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 和另一种 化合物 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下列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C)
A.金
B.铜
C.镁
D.铁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了很好的抗腐蚀性
B.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铁
D.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2Mg+O22MgO 。
?
(2)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4Al+3O22Al2O3 。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
(4)铜片在空气中灼烧: 2Cu+O22CuO 。?
·知识点二: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4.(2020·北京中考)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A)
A.Cu
B.Zn
C.Al
D.Mg
5.如图所示,在装有镁条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D)
A.有气泡产生
B.镁条逐渐溶解
C.试管发热
D.液体变为浅绿色
6.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如图所示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m不可能是
(B)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剩余硫酸的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知识点三:置换反应
7.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C)
A.CH4+2O2CO2+2H2O
B.CO+CuOCu+CO2
C.Zn+H2SO4ZnSO4+H2↑
D.CO2+Ca(OH)2CaCO3↓+H2O
8.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为亚铁化合物,起到补血作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H2↑+FeCl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9.欲鉴别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含铜和锌的合金),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D)
A.用火烧
B.加入稀硫酸
C.测密度
D.看颜色
10.根据如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四种金属中铜的金属活动性最弱
B.金属活动性镁大于锌
C.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D.Mg、Zn、Fe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H2
11.将少量的生铁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①有气泡冒出 ②液体变为浅绿色 ③粉末全部消失 ④液体质量减少 ⑤留有少量黑色残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12.同学在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时,发现几支试管中气泡有快有慢,于是他与小芳同学一起合作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
A.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 B.可能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C.可能与金属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均取20
mL)
金属(均取2
g)
金属的形状
待测数据
①
10%
镁
粉状
②
10%
铁
片状
③
10%
镁
片状
④
20%
铁
片状
(1)实验时需将镁片和铁片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
(2)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
(3)上述实验的待测数据是 收集等体积氢气所需时间 。?
(4)要比较不同金属的种类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②③ 。?
【得出结论】
(5)结论 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的因素有金属的种类、金属形状、酸的浓度 。?
(6)实验①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测得该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认为在t2~t3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被消耗,盐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
PAGE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1)铝的抗腐蚀性好的原因:铝的表面能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
。?
(3)镁、铁、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一种
与一种
反应,生成另一种
和另一种
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下列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
)
A.金
B.铜
C.镁
D.铁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了很好的抗腐蚀性
B.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铁
D.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
?
(2)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4)铜片在空气中灼烧:
。?
·知识点二: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4.(2020·北京中考)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
)
A.Cu
B.Zn
C.Al
D.Mg
5.如图所示,在装有镁条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有气泡产生
B.镁条逐渐溶解
C.试管发热
D.液体变为浅绿色
6.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如图所示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m不可能是
(
)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剩余硫酸的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知识点三:置换反应
7.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CH4+2O2CO2+2H2O
B.CO+CuOCu+CO2
C.Zn+H2SO4ZnSO4+H2↑
D.CO2+Ca(OH)2CaCO3↓+H2O
8.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为亚铁化合物,起到补血作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9.欲鉴别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含铜和锌的合金),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用火烧
B.加入稀硫酸
C.测密度
D.看颜色
10.根据如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四种金属中铜的金属活动性最弱
B.金属活动性镁大于锌
C.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D.Mg、Zn、Fe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H2
11.将少量的生铁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有气泡冒出 ②液体变为浅绿色 ③粉末全部消失 ④液体质量减少 ⑤留有少量黑色残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12.同学在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时,发现几支试管中气泡有快有慢,于是他与小芳同学一起合作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
A.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 B.可能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C.可能与金属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均取20
mL)
金属(均取2
g)
金属的形状
待测数据
①
10%
镁
粉状
②
10%
铁
片状
③
10%
镁
片状
④
20%
铁
片状
(1)实验时需将镁片和铁片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
(2)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实验的待测数据是
。?
(4)要比较不同金属的种类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
【得出结论】
(5)结论
。?
(6)实验①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测得该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认为在t2~t3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
PAGE第2课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时,铁钉表面有
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铝与硫酸铜的反应:铝丝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以上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
、Al、
、Fe、Sn、Pb、(H)、
、Hg、
、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
,它的活动性就越
;?
②位于
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
③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的
中置换出来。?
1.K、Ca、Na三种金属活动性很强,浸入盐溶液后,一般先与水反应。
2.与金属反应的化合物必须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与金属不反应。如AgCl不溶于水,故Fe与AgCl不反应。
·知识点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2020·新疆中考改编)如图是探究铁和铜的活动性的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铁丝需要用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
(2)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
?
·知识点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下列金属中,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的是
(
)
A.Zn
B.Al
C.Ag
D.Fe
4.下列事实,不能判断X、Y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
A.X能与盐酸反应而Y不能
B.X能从Y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Y
C.X能在空气中燃烧而Y不能
D.在化合物中X显+3价,Y显+2价
5.(2020·厦门中考)向ZnSO4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
)
A.Zn、Fe
B.Zn、Cu
C.Fe、Cu
D.Zn、Fe、Cu
6.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将锌放入硫酸铜与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进足量的
溶液中,然后
(填操作名称),可以除去其中的铁粉,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混有氯化铜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较纯净的氯化亚铁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2020·海南中考)某同学探究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
(1)取样,分别加入CuSO4
溶液中,发现
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
Y
却没有;(2)取
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
H2SO4
中,发现
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则
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
)
A.X>Z>Y
B.Z>Y>X
C.X>Y>Z
D.Z>X>Y
8.(2021·南平质检)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南”“平”两个字,露出下面的锌板。向“南”字上滴加稀盐酸,向“平”字上滴加CuSO4溶液。
(1)“南”字上的现象是
。?
(2)“平”字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9.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同学用打磨过的铝丝进行了如下实验。
(1)打磨铝丝的目的是
。?
(2)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验证Ag、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应至少再做一个实验,该实验所需的试剂是
。?
10.(2020·重庆中考改编)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抗疫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多种材料。
(1)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时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个实验:
实验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填序号)。?
A.乙、丙都可以省去
B.乙、丙都不能省去
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固体,设计了如下操作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中含有的两种金属是
。?
(2)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a中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为
。?
(4)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固体的质量
(填“>”“<”或“=”)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