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8 07: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2019统编版上册
导入:
据说郭沫若小时很调皮,他在私塾上学的时候,逢年过节家里人就让他给塾师去送礼。有一次,他把送给塾师的过节礼品偷偷地据为己有。过完节了,他的老师很生气:郭家这是怎么了,过节怎么不送礼呢。然后他出了个对联: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意思就是:我虽然不想要你家的东西,但是过节了怎能白白过去?老师的话音刚落,郭沫若迅速地对出了下联:松原有籽,
过时尽是干包。意思是:家里原是有东西给您的,但是过了这村没有那店了,只剩下“干包”了,礼品我享用了。他的老师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
郭沫若小时候虽然顽皮,但是长大后却在文学、文字学等方面造诣颇深,成为一代大师,今天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世界,通过他的作品感受的伟大的成就:《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走近作者:
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郭沫若堪称第一。郭沫若(字鼎堂)和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在甲骨学领域并称为“甲骨四堂”。不过郭沫若最初并未研究甲骨文,他的甲骨文研究的特点是起步晚,但是起步高,成就大。
(1)甲骨文专家——郭沫若
(2)书法家——郭沫若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特别在五六十年代,他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墨迹。其书法作品数量繁多,影响甚广。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称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3)社会活动家——郭沫若
1921年6月8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赴日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多次在上海和日本协商,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的郁达夫寓所中,利用上海泰东图书局的一些条件,成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团体——创造社。
(4)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郭沫若
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登上了20世纪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高峰。《棠棣之花》(1941)、《屈原》、《虎符》、《高渐离》(1942年),均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史事。在20年代的同名诗剧和历史剧《聂嫈》的基础上加工并创作的《棠棣之花》,突出了“主张集合反对分裂”的主题。《屈原》塑造了兼具政治家远见与诗人情怀的悲剧英雄形象,并达到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现实倾向性的和谐统一。《虎符》通过魏信陵君和如姬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把人当成人”,并不惜为此赴汤蹈火、杀身成仁的“仁义”思想。《高渐离》(又是名《筑》)以高渐离击筑刺秦始皇的故事为题材,弘扬为反抗专制统治而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孔雀胆》(1942年)表现元朝末年大理总管段功与梁王之女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南冠草》(1943)采取汉奸与烈士对照的方式,歌颂明末青年诗人夏完淳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六大史剧宣扬了为正义与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的悲剧精神。
《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
(5)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
1919年,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问世。《女神》是当时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一代诗风”,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还是我给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不仅从思想上引领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而且从艺术和表达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创作。
《女神》中的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从《女神》说起:
“我要坦白地说一句话,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其后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但在我自己是不够味的。或许《女神》以后的东西要高明一些,但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是没有了。”——郭沫若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争取圆满人格的强烈要求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了解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诵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感情: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反复诵读,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是欢乐、赞美!
作者要赞美什么?
明确:赞美“力”。这是一首“力”的赞歌!
作者赞美的是什么力?
明确:毁坏力、创造力、努力
【背景链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
⑴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⑵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毁坏
创造
努力
旧道德、旧礼教、
专制政治
新事物、新制度
新思想、新文化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者是如何赞美“力”的?
1、意象、意境的塑造: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力量巨大、气势磅礴
2、动词运用的生动
这两个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明确:“怒涌”表现出白云在天空翻滚的场景,使原本安静而柔和的白云变得力量巨大,仿佛一场变革就要来临。
太平洋要提起全身的力量将地球“推到”,也是要拼尽全力改变世界。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里运用了反复和比喻的手法,感情丰沛地极言“力”的丰富、巨大、美好、富于青春活力。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讨论:为什么是“太平洋”和“北冰洋”?
知识链接(一):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国历法(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革命推翻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年-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知识链接(二):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能够看到如此气势磅礴的场景,作者的写作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是站在一个巨人的角度,跳出地球之外来看的。
浪漫主义写法
说明破旧立新需要跳出原本的界限,高瞻远瞩,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变革,才能看到变革的方向。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