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第1课时)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第1课时)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8 11: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例如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高与矮、远与近、快与慢、涨与跌、轻与重、不超过或不少于等。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相等与不等。
相等用等式表示,不等用不等式表示。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符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探究一: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1)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使时,应使汽车的速度不超过40km/h;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应不少于2.3%;
探究一: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探究一: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不等关系的步骤:
①审题:通读题目,分清楚已知量和待求量,设出待求量.找出体现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至少”“至多”“不少于”“不多于”“超过”“不超过”等.
归纳总结
②列不等式(组):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约束条件,将各约束条件用不等式表示.
文字语言
至少
至多
不少于
不多于
超过
不超过
符号语言
练习
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
(1)某高速公路规定通过车辆的车货总高度(单位:m)从地面算起不能超过4m;
(2)和的和是非负实数;
练习
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
(3)如图,在一个面积小于350㎡的矩形地基的中心位置上建造一个仓库,仓库的四周建成绿地,仓库的长(单位:m)大于宽(单位:m)的4倍.
绿



-5m-
-5m-
-5m-
-5m-
练习
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
(4)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杂志的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减少2000本,如何定价才能使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
设提价后每本杂志的定价为元,
则销量减少了:(万本)
销售总收入:
探究二:
实数的大小比较
在数轴上,如果表示实数和的两个点分别为和,则点和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
(1)点和点重合:
(2)点在点的左边:
(3)点在点的右边:
探究二:
实数的大小比较
关于实数大小的比较,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是正数,那么;如果等于0,那么;如果是负数,那么.反过来也成立.
即:
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依据
作差比较法
典例讲解
例1
比较和的大小.
解析:因为
所以
作差
变形
判断符号
作出结论
归纳总结
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大小的步骤:
(1)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子)作差;
(2)变形:对差进行变形(因式分解、通分、配方等);
(3)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4)作出结论.
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通常称为作差比较法.
其思维过程:作差→变形→判断符号→作出结论,其中变形是判断符号的前提.
跟踪练习
比较下列两组代数式的大小
(1)与
(2)与,其中
(1)解:
跟踪练习
比较下列两组代数式的大小
(1)与
(2)与,其中
(2)解:
又,,
课堂小结
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注意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
2、比较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依据
3、作差比较法:
作差→变形→判断符号→作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