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5 09:45:53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引自《天仙配》
这个音乐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洋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上海口岸。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上海英商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于同治四年1865)创办于上海虹口。它长期租用浦东的两个船坞,下设若干分厂…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即升至 21%。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上册,第 26—36 。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
机器
d.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时 间
新设厂矿总数 投资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新设厂矿数 每年投资额(万元)
1895 —1913 549
1202.95 30--31 63.31
19世纪70
年代-甲午 50 470 2 20
战争前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创办人 地 址 企 业
张謇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荣宗敬
荣德生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
河北唐山
新洋灰公司
刘懋赏
冯济川
山西
保晋矿务公司
 
假如你是生活在甲午战后的中国的商人,想投资办企业,你会开办什么的企业?理由是什么?
高一(14)班小组成员:李扬、王月、张凤丽、郑培培
方案:沿海城市 办纺纱类的轻工业。
理由:
1.小农经济受到了很大的瓦解作用 ;
2.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观念的涌入;
3.开办纱厂成功的例子:张謇 ;
4.办轻工业企业需要的资本较少;
5.沿海城市不仅本身就比较发达,更与国外市场联系紧密、发展空间大。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呼吁“实业救国”;
3.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
30.1%
60.9%
必须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实现民族独立
必须推翻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
——实现政治民主
民族工业分布图
民族工业轻重工业比重图
10.8%
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特点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缺乏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薄弱,劳动力条件和市场条件都不足.
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③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④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⑤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发展艰难.
当堂演练
1对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地主贵族剥削的地租主要用于消费,而非经商
D商人积累的资本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经商。
2、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仅57两。对这种情形分析错误的是:
A.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能力
B.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C.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的优势
D.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的保护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主要在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列强的侵略,加速这些地区自然经济的瓦解。
B这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程度高
C这些地区资源条件优越
D清政府对该地区实施鼓励政策
4、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实业救国”成了一种思潮 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外国资本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明代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后迅速衰落,主要原因是
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 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
C.沿海地区机器棉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
D.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标分析: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设计思路:
这一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共涉及到三大块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教材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难点多,而且难点大都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所以在讲述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浅出。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为重点;以“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为难点,做到抓大放小,突出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理解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学生学会比较法、阅读法等。
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民族感情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准备: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组讨论法、绘图法,制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荣智健及其家族是2002年中国大陆首富,拥有资产70亿元人民币。荣氏家族曾经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 、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快速阅读专题二的导语部分,找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几个阶段。
产 生 :19世纪60、70年代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短暂春天 : 一战期间(1914—1918)
短暂发展 : 抗战前夕(1927—1936)
沉重打击 : 抗战期间(1937—1945)
陷入困境 : 国民党统治后期(1945—1949)
【教师讲述】:这个专题的第一节介绍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两个阶段,第二节介绍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后三个阶段。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天仙配》的唱词和教材中的那幅关于古代中国家庭纺织的图片,它们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模式?
结合学生回答,归纳这是自然经济
【教师过渡】:在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经济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下面我们有请这节课的时空穿梭者,她的讲述会使我们感触到这些变化。
【时空穿梭者】:(学生):
我叫张某,生于1820年,在1840前,我一直过着幸福而又清贫的生活,白天我跟着父亲一起去田里干活,母亲就在家里纺纱织布。可是这种生活到1840战争发生之后就发生了变化。母亲她不织布了,她说自己织的布既费时间又不好看,还不如去买洋布划算,洋布又便宜又好看。父亲也同意了母亲的说法,他在田里改种了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他说这些作物可以拿去卖给同村的李某,李某是专门负责帮助洋人收购农作物的,等卖了钱以后,可以去洋行买几匹洋布,给我们做几件洋布衣服。
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某某的讲述回答: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学生回答】: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教师提问】:那么自然经济解体有那些表现呢?
【教师引导】:结合学生回答引出下面结论;
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2、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3、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4、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分为南北两大组,第一组负责第一个问题,第二组负责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
1、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和回答画出如下图示,直观反映原因、影响。
教师根据示意图讲解分析上面的两个问题。
【教师过渡】:同学们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当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还有其他的原因。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师引导】:播放三个幻灯片让学生讨论民族工业,并结合学生回答得出如下结论:
(一)原因
1、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 中国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3、 洋务运动的诱导
4、 外商企业的刺激
教师结合有关知识对后三个原因作相关的讲述。
【教师过渡】:播放下一个幻灯片,同学们看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民族工业产生了,我们下面根据这张幻灯片,找同学来完成下表来看一下民族工业兴起的表格。
(二)概况
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企业
【教师指导】:很好,到这里,我们已经学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高潮)。
【教师引导角色转换】:假如你生活在甲午战后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如果条件具备了,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兴办,为什么?
仍然是刚才两个小组讨论,并讨论出你们的方案
【第一小组成员代表】:李扬、王月、张凤丽、郑培培
方案 :沿海城市、办纺织类的轻工业。
理由:1.小农经济受到了很大的瓦解作用 ;
2.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观念的涌入;
3.开办纱厂成功的例子:张謇 ;
4.办轻工业企业需要的资本较少;
5.沿海城市不仅本身就比较发达,更与国外市场联系紧密、发展空间大。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和教材,从中提炼出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学生讨论】:第二组结果: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大家一起结合一张幻灯片,思考这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概况。
(一)发展的概况: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同学们谈谈此时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讨论】:第一组结果:必须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必须推翻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
【教师提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
(二)发展的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们仔细观看《近代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图》,《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看看我们的近代工业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第二组结果: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缺乏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薄弱,劳动力条件和市场条件都不足.
2、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3、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4、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5、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发展艰难.
三、教师总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它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那就是机器生产;她也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和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深刻体会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课件的应用选材应该更加简化和具有直观性,能够更加真切的贴近历史的发展。在调动学生课堂自主性的环节上应该在积极的寻求方法,摸索规律。授课的重难点容易突破,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个升华的认识,以史为鉴,体会当今经济建设发展应具备的因素。
五 、课后作业:
1.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于
A.19世纪50年代前后 B.19世纪70年代前后
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
2.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3.以下近代企业位于中国南方的是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贻来牟机器磨坊 D.大生纱厂
4.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
B.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自于官僚、地主、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
5.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洋务运动的刺激
D.维新运动的影响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A 5.A
6.(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3)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5)政治态度: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影响:他们一方面同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斗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但同时这些运动总是不彻底的。例如,戊戌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资金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程内容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与学目标具体化〗
1.知识和能力方面:理解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史实,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学生学会比较法、阅读法等。
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民族感情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找一找: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 —— (4)
3、想一想:自然经济解体原因:
(1)内部原因: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主要原因
4、理解:自然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动
表现:①鸦战后……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③甲午战争以后……
①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大量增加,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②中国手工业方面土货滞销,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日益商品化。
③外国商人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中国商品出口大量增加,并受外商操纵、依赖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
④中国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5、想一想: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阅读课文,自习:近代民族兴起的时间、地点、产生有两条途径、表现。
分析和思考:兴起和促进发展的原因: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个高潮)
1、时间:
2、原因:
3、表现:
4、特点:
5、初步发展的重要意义:
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
A.由私人投资举办B.存在雇佣关系
C.使用大机器生产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B. 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C. 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4.鸦片战争前,中国商人将经营所得利润用于买田置地,对近代经济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 资金短缺 B. 劳动力缺乏C. 购买力低下 D. 丧失国外市场
5.鸦片战争前,导致中国商人将经营所得利润用于买田置地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C.社会动荡D.商人本性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 )
A. 沿海地区 B. 内陆地区C. 东北地区D. 沿江地区
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 )
A.重工业B.轻工业C.化工工业D.基础工业
8.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棉花、花生和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买办和买办化商人的出现
9.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的的条件是( )
①劳动力市场 ②商品市场 ③国际市场 ④技术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的形式不包括( )
A.官办 B.官督商办 C.官商合办 D.商办
11.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大生纱厂 D.新洋灰公司
12.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
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能够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
C.洋务运动的诱导D.外商企业的刺激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围绕中国民族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无锡业勤纱厂的杨宗濂、杨宗瀚两兄弟,他们的父亲做过知县,“居官积廉俸,置田两百亩。”杨宗濂本人做过长芦盐运使。1896年,他兄弟两人集股创办业勤纱厂。但在创办纱厂后,又以母亲的名义,一手买下“足以千亩庄屋一区”。
——《中国近代史常识》
材料二 洋煤……进中国口岸,每吨只完税五分……中国土法所挖之煤,每吨税三税……所以厘卡(内地关卡),仍需照纳……所以交费金多而价值贵,无及洋产之廉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许多民族落落工矿企业每当资金困难时,往往就向外国银行借款,如有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南通大生纱厂以及南浔铁路等企业均曾向日本借款,或多或少地受到日本资本的操纵。
材料四 1893年,重庆开了一个聚昌火柴厂,英商怡和洋行立即运几箱火柴到重庆和它竞争。聚昌火柴厂要求政府加以干涉,但卖国的封建政府却蛮横地下令:“不许华人在该处再开,不得禁止洋商贩运贸易。”
——《中国近代史常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市拓展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材料二 著名民族资本家刘鸿生讲他起家的历史时说:“我读完大学一年级时,为了负担起家用,作了开滦煤矿的买办。开滦煤矿当时在英国人的手中,销路不好,我曾绞尽脑汁使开滦的煤在长江流域打开销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煤的销路增加,我的收入突然大增……短短几年的煤炭推销工作,使我突然从一个贫寒的大学生成了百万富翁。后来,我用这些钱先后投资火柴厂、水泥厂、毛纺厂等工厂”。
材料三 广东的买办陈廉伯,其祖父陈启源是中国第一个近代机器缫丝厂的创办人,他一家祖孙三代都是经营民族缫丝工业的资本家。而到了陈廉伯经营时期,他利用缫丝工厂较为雄厚的经济力量攀附英国商人,成为广东汇丰银行的买办,使自己的资本从属于外国商人的需要,以求获得更大的利润。
——以上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略》
请回答:(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 你如何看待刘鸿生的发家史?
(3) 你如何看待陈氏家族经营方式的变化?
(4)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决定材料二现象的因素是什么?
三、问答题
16.一般认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请结合史实概括说明这一结论,并指出这种状况导致了哪些政治现象。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①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农民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
②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自然经济解体过程
(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2)鸦战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4)甲午战争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自然经济解体原因:(1)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主要原因①鸦战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②第二次鸦战后,侵略者控制了中国海关,强迫清政府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同时又获得了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特权,急剧地增加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中国的冶铁及铁器制造业、榨油业、制糖业、丝织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③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
5、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兴起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兴起的地点: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3、产生有两条途径:
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兴起和促进发展的原因: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②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外商企业的刺激(技术和设备、先进的生产方式、利润)
5、表现:①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②1873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部门。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个高潮):
1、时间: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2、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大量输出资本和继续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③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3、表现:①张謇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②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有: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周学熙在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等。③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如纺织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则很少(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一、选择题
1.C 2.D 3.A 4.A 5.A 6.A 7.B 8.A 9.A 10.D 11.C 12.B 13.B
二、材料解析题
14.(1)概况:中国民族资本家大多来自于封建官僚、地主,他们本身与封建主义有联系;民族资本在市场上无法与外商企业竞争,在技术、资金方面还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中国民族工业还受到本国封建政府的剥削。
(2)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非常艰难的,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推翻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15.(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2)刘鸿生先当买办,靠帮助外国人剥削中国人积累资本,是其罪恶的一面。但他赚钱之后投资于民族工业,成了民族资本家,又有其进步的一面。
(3)陈氏祖孙三代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陈廉伯却由民族资本家变成了买办,让外国人利用他的资本剥削中国人,自己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4)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
三、问答题16.(1) 先天不足: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封建自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形成强大阻力。
(2)后天畸形: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3)政治现象: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往往归于失败;中国必然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联合政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