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5 09:45:53

文档简介

专题八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学案
一、学习建议:(一)、阅读课前提示
(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三)、通过材料把握重点
二、本课重点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三、本课难点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四、自主学习
解题: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见教材料176页知识链接,另外需注意: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里,而且涉及人们生活的各方面。
第一目: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基础过关:
本目的主要内容是WTO成立背景、成立过程、宗旨和原则和重大影响。
2、问题探究:
①教材177页学习思考 :谈一谈世贸组织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②思考: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异同是什么?
3. 看教材177页世贸组织标志,并识记。
小知识:红、蓝、绿标识意味着充满活力的世贸组织在持久和有序地扩大世界贸易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六道孤线组成的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设计者是新加坡的杨淑女士,她的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笔势;六道孤线带有毛笔书法起笔和收笔的韵味。
第二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基础过关:
①阅读教材177、178页,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记住加入的时间。
② 阅读教材178、179页,找出中国入世后有哪些机遇,又面临哪些挑战。
2、问题探究:
材料一: “走向世界的海尔”
2000年底,海尔产品已覆盖106个国家和地区,60%以上的产品销往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加入WTO,海尔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海尔家电在全球位居第五位,在通用电气、惠尔浦、伊莱克斯、西门子之后。面对海外公司咄咄逼人的态势,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中国企业必须成为狼。成为狼的标准,一是必须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按国际惯例参与竞争;二是积极勇敢地参与竞争。正是在此思想指导下,海尔主动积极地走向世界。
材料二:美国对华彩电倾销案
美国认为中国彩电在美国的销售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彩电的销售利益,于是对包括四川长虹,TCL集团,海尔集团,海信电器,创维集团的进口彩电,加征20-25%的关税,其它未能应诉的中国企业税率为78.45%。
材料三:西班牙发生了焚烧“中国制造”的鞋类事件。
材料四:中国澄海的玩具走向了世界。
问:(1)入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加入WTO?(参见地图册第45页“图史纵横”)
(3)选择正确的一项:我们对待全球化大潮的态度应是( )
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 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C 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D 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4)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该如何应对?
材料五、波音飞机是著名的民用飞机,它的零部件是在全球70多个国家生产的,中国也参与了波音飞机一些主要机型的制造,波音飞机上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越来越多,当人们乘坐波音公司的飞机时,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经济全球化已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你能说一下,经济全球化对你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吗?
第三目:为了世界的发展
1、基础过关:
本目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问题探究:
①观察教材180页上图,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
3、知识拓展: 全球化的本质: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南北财富分配不均,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关键在于废除旧的体制,再加上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努力。
4.小结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在促进世界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地球只有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只有携手共同创造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才能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
五、能力升级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单位:亿元)
年分 1978 1989 1991 1996 1997 2000
出口 98 525 719 1510 1827 2272
进口 109 591 638 1388 1424 2037
材料二: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中美双方经过14年的谈判,于2000年10月10日,以克林顿总统签署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成为美国法律,从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精神,努力工作,最终取得了双方满意的结果。有评价说:中美达成“中国入世”的协议,双方都是“赢家”。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世贸组织的前身是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中国于_________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为什么说中美达成“中国入世”的协议,双方都是“赢家”?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国家类别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⑶ 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
第一目2.①世贸组织是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相同点:宗旨和原则相同。
不同点:关贸总协定是个临时性的机构;世贸组织是个永久性机构,其协定具有法律性、制度性,是完全独立的国际法人(不属于联合国管辖)。
第二目(1)从机遇、挑战两方面回答
(2)答:中国加入WTO,就有权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还可参与制定有关规则,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游戏规则,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增强国力。
(4)我们的策略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第三目:2.①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历史债务沉重,技术水平落后,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等因素,往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能力升级
1、(1)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或出口大于进口)
(2)关贸总协定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001 中国入世,对美国的出口和就业有利,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利。
2.(1)材料一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
(2)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20多年里,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很难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固有的矛盾和弊端,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一方面建设具有本国特点的经济模式,开放市场,融入世界,以迎接挑战。(点拨:主要考查全球化这个知识点,特别是怎样对待全球化的问题。)(共36张PPT)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
(1)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重要性迅速提高。
(2)关贸总协定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1986年关贸总协定启动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除传统议题外,还涉及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三个新议题。
(4)1994年,“ ”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决定建立世贸组织。
2.概况
(1)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的 。
(2)截至2007年年底,该组织共有153个成员国。
3.宗旨
通过 、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乌拉圭回合
日内瓦
市场开放
4.意义
(1)世贸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表明一个以 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
(2)世贸组织的成立,表明 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
(2)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国家,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2.过程
(1) 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拉开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谈判的序幕。
(2) 年,中国“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3)2001年11月10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 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发展中
1986
1995
多哈
3.影响
(1)机遇: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 ”战略,更好地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2)挑战: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成本高、 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3)总之,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中国的根本和长远利益,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走出去
技术水平
三、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1.发展表现
(1)随着生产国际化程度的大大加强,国际分工与
的程度越来越高。
(2) 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3)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体制,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专业化协作
跨国公司
市场经济
2.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
(1)和平与发展问题
①成因:一方面,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他们垄断国际市场,采用各种手段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②表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严重恶化,使世界经济面临着大规模 的危险,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受到威胁。
③解决途径:只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和饥饿,使其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才能获得 发展,世界和平与安全才有保障。
发达资本主义
动荡
持续
(2)触及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问题
①表现:环境污染、 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恐怖活动等等。
②影响:触及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③解决途径:这些问题已远非几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能解决,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才能走出困境。
人口
问题思考
1.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提示 (1)中国需要世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还能够参与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从而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需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2)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
动力。
(3)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4)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5)“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6)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应如
何对待全球化呢?
提示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历史趋势。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
争取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会有出路的。只有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
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
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
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发展。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5)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的掌握。在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从工业革命和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解答第(2)问时要注意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解答第(3)问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二中的图标明确这三大经济组织;解答第(4)问时要注意从材料三中总结答案;解答第(5)问时可以从积极加入世贸、坚持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角度去思考。
答案 (1)趋势:经济全球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工业革命的开展。
(2)影响: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3)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4)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5)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当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  )
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C.生产力发展推动国际分工
D.联合国经济职能的加强
解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全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更加紧密,导致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C
2.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是
(  )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促进贸易自由化
D
3.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经济全球化疏通商品、劳动力和资本流通渠道的是 (  )
A.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稳定
B.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
C.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
D.各国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商品、劳动力、资本的流通渠道是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B
4.中国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加入世贸,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中国加入世贸,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C.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的机遇
C
5.《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与《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相比,跨国公司增加了2 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增加了10万家。这表明 (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经济本土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统一趋势加强
D.单极格局趋势加强
解析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之一,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A
6.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  )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解析 题干中材料反映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体现了美国在国际分中工占据主导地位,B、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
A
能力提升
7.下图是韩国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生产、销售示意图(图中实线箭头表示零部件或设计方案运输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汽车销售方向)。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形出现的物质基础是
(  )
A.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和巩固
B.工业化生产造成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中
C.各国汽车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D.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该汽车的生产已经是国际间合作的典型,从设计零部件、生产到组装都是不同国家合作,而实现这一合作的物质条件是当代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答案 D
8.下图漫画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状况。对此,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  )
A.揭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主要发达国家属于最大的受益者
C.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D.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垄断世界商品市场等方式,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从而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失衡,故C项正确。
C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材料二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困境,国际贸易迅速萎缩,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正蠢蠢欲动。美国国会众议院在2009年1月底正式通过奥巴马政府的巨额经济刺激方案时,夹带了一条“购买美国货”的附加条款,规定刺激方案扶持的工程项目只能使用美国产的钢铁。
材料三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从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 ——以上摘自《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种特点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
(3)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既要争取,又不放弃原则的立场。试结合材料三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中国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
答案 (1)特点: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根源: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影响:有机遇:可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开拓国际市场,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去,以发展本国经济;有挑战: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2)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
值,促进本国商品打入他国市场;采取措施刺激本国经
济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3)加入世贸组织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我国对
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加入;但
是,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经济独立,所以要坚持
原则。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
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
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
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
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
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948年以来世界贸
易组织(其前身为关
税和贸易总协定)成
员国数量图
(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
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的全
球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中,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
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
高。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十分
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
当全球角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
失,经济变得更加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
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护自己对进口
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
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
权国。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
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国)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
要原因。
(3)你如何评价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
材料三 ……需要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
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
相称。 ——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4)上图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构成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结合材料谈谈这一变化的成因。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
答案 (1)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了近代化之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
(2)原因:美国从一战后到二战后,经济日益强大;经济政策从保护主义转向开放;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技术转让和提供贷款,开辟新的市场等。
(3)评价:①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②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为美国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向外进行经济扩张的工具;③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4)变化: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
(5)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基本上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之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