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1
函
数
第四章
一次函数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函数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值
函数的表示法
课时导入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你坐过摩天轮吗?想一想,如果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课时导入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11
37
45
h(米)
t(分)
课时导入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1)根据图填表:
t/min
0
1
2
3
4
5
…
h/m
…
(2)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
知识点
函数
知1-讲
感悟新知
1
做一做
1.
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
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知1-讲
感悟新知
思考:层数n和物体总数y之间是什么关系?
层数n
1
2
3
4
5
…
物体总数y
…
1
3
6
10
15
知1-讲
感悟新知
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则
气体的压强为零.因此,物理学中把-273
℃
作为热力学温
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K)与摄氏温度t(℃)之间有如下数
量关系:T=t+273,
T≥0.
(1)当t分别为-43
℃
,-27
℃,
0
℃
,
18
℃时,相应的热
力学温度T是多少?
(2)给定一个大于-273
℃的t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T值吗?
思考:在关系式T=t+273中,两个变量中若知道其
中一个,是否可以确定另外一个?
知1-讲
感悟新知
函数: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
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特别提醒
函数的定义中包括了对应值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两
重意思,即对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对自变量x
的不同值,y
的值可以相同.
如函数y=x2,
当x=1
和x=-1
时,y
的对应值都是1.
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2,这边上的高是h,
则三角形的面积S=
×12·h,即S=6h.在
这个式子中,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导引:根据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分析.由于三角形的面
积是边长与该边上的高的长度的乘积的一半,
已知边长,因此可以得出常量是边长的一半,
变量是高和面积.
解:
常量是6,变量是h和S.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知1-讲
总
结
感悟新知
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的方法:看在这
个量所在的变化过程中,该量的值是否发生改变
(或者说是否会取不同的数值),其中在变化过程
中不变的量是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是变量.
下列曲线(如图)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
是( )
导引:当给x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
选项C中的曲线,不满足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故C中曲线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
故选C
.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2
C
知1-讲
总
结
感悟新知
理解函数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自变量x
在允许取值范围内每确定一个数,在曲线上是否有唯
一因变量y的值与之对应:若对应的y值只有一个,则
该曲线表示y是x的函数,否则就不是.
知识点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值
知2-讲
感悟新知
2
1.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全体实数叫做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其确定方法是:
(1)当关系式是整式时,自变量为全体实数;
(2)当关系式是分母含字母的式子时,自变量的取值
需保证分母不为0;
感悟新知
知2-讲
(3)当关系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需使
被开方数为非负实数;
(4)当关系式有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
量的取值需使相应的底数不为0;
(5)当关系式是实际问题的关系式时,自变量的取值
需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6)当关系式是复合形式时,自变量的取值需使所有
式子同时有意义.
感悟新知
知2-讲
特别提醒
1.函数与函数值的区别:函数表示的是两个变
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而函数值是一个数值.
2.
一个函数的函数值是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故在求函数值时,一定要指明自变量为多少时的函
数值.
3.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值都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感悟新知
知1-练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
y=3x+7;
(2)
y=
;
(3)
y=
;
(4)
y=
.
导引:紧扣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求解.
解:(1)函数式右边是整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为一切实数;
(2)由x
-4≥0,得x≥4
,所以x的取值范围为x≥4
;
(3)由x+2≥0,x
≠0得x≥-2且x
≠0
,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
x≥-2且x
≠0;
(4)由2x
-1≥0,1-2x≥0得x
=
,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x
=
.
例
3
知2-讲
总
结
感悟新知
常见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类型
取值范围
整式型
全体实数
分式型
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偶次根式型
使根号下的式子的值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
零次型
使幂的底数不为0的实数
综合型
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实数的公共部分
知识点
函数的表示法
知3-讲
感悟新知
3
函数的表示法:
可以用三种方法:
①图象法
②列表法
③关系式法
感悟新知
知3-练
某年初,我国西南部分省市遭遇了严重干旱.某水库
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干旱持续时间t(天)
与蓄水量V(万立方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
象回答问题:
(1)这个图象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象填表:
(3)当t取0至60之间的任一值时,对应几个V值?
(4)V可以看作t的函数吗?若可以,写出函数关系式.
干旱持续时间t/天
0
10
20
30
40
50
60
蓄水量V/万立方米
例4
感悟新知
知3-练
导引:(1)通过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干旱持续时间,纵坐
标表示水库蓄水量,因此它表示的是干旱持续时间与水库
蓄水量之间的关系;(2)根据图象信息确定每个特殊点的坐标即可;(3)观察图象即可得解;(4)可根据函数的定义来判断.
解:(1)这个图象反映了干旱持续时间与水库蓄水量之间的关系.
(2)填表如下:
干旱持续时间t/天
0
10
20
30
40
50
60
蓄水量V/万立方米
1
200
1
000
800
600
400
200
0
感悟新知
知3-练
(3)当t取0至60之间的任一值时,对应一个V值.
(4)V可以看作t的函数.
根据图象可知,该水库初始蓄水量为1
200万立方米,干旱
每持续10天,蓄水量相应减少200万立方米,
由此可得出函数关系式为:
V=1
200-
t=-20t+1
200(0≤t≤60).
知3-讲
总
结
感悟新知
本例通过“形”,即图象中的信息,用列表及
关系式这个“数”来表示说明,三种函数表示方法
之间有互补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现了数形结
合思想的应用.
课堂小结
勾股定理
1.判断变量之间具有函数关系的三个要素:(1)一个变化过程;
(2)有两个变量;(3)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课堂小结
勾股定理
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方法:(1)整式和奇次根式中,自
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偶次根式中,被开方式大
于或等于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4)实际问题中,自变量除了满足表达式有意义外,还要考
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必做:
请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