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上第2章
运动的世界暑假自测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上第2章
运动的世界
一、填空题。
1、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更准确些,其分度值是________mm.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正确的读数应为________cm.
?
(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
?
2、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人步行速度约1.2m/s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沿斜面运动的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测量路程用?________;测时间用?________,测得斜面全长为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它的底端所用的时间为5s,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用时间为3s,请你将数据填入下表.________。
4、如表是某班同学在正常情况下测得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
根据表格数据回答:
脉搏1min跳动在65﹣75次之间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________?.由此说明青少年学生正常脉搏1min跳动________?次.
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08km/h=________m/s
(2)60m/min=________km/h
6、一滑雪运动员沿240m的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和25s,则他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二、选择题。
7、“春节”期间,小亮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动车。小亮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
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疾速向车后退去,这是因为他此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小亮自己
B.路旁的风景树
C.路边的房屋
D.铁轨
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
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
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
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
10、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
A.?刘翔以12.88s创造了男子110m栏世界纪录?
B.?某同学骑自行车用2min45s前进了1000m
C.?手扶拖拉机在20min内前进4.8km??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30km/h
1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1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35cm???????????B.?12.34cm???????C.?12.50cm??????????D.?12.36cm
13、一艘轮船满载货物逆流而上,已知它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速度为40km/h,顺流而下返回的速度为60km/h,那么,轮船在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5
km/h
B.48
km/h
C.50
km/h
D.60
km/h
14、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图可判断甲、乙两物体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
A.ν甲>ν乙
B.ν甲<ν乙
C.ν甲=ν乙
D.无法确定
15、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
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草地
B.天空
C.灌木丛
D.袋鼠妈妈
16、某人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第一次15.28cm,第二次15.82cm,第三次15.27cm,第四次15.29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第一次结果是错误的
B.?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C.?只有第三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D.?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17、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
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
18、小明在学校进行体育百米测验中跑完全程用了
16.25s,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
5m/s,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5m/s???????????B.?6.2m/s??????????????C.?6.5m/s?????????D.?8m/s
三、实验题。
19、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四、计算题。
20、在一次警察追捕小偷的过程中,小偷在警察前90m处,小偷逃跑的速度是5m/s,警察追捕的速度是27km/h,如果小偷和警察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问:
(1)通过计算说明警察能不能在500m的路程内追上小偷?
(2)若能追上小偷,警察追上小偷共走了多少路程?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上第2章
运动的世界暑假自测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上第2章
运动的世界
一、填空题。
1、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更准确些,其分度值是________mm.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正确的读数应为________cm.
?
(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
?
【答案】(1)A;1;A;2.20
(2)231s
2、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人步行速度约1.2m/s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动快慢
人每秒步行的路程约为1.2m
3、测定沿斜面运动的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测量路程用?________;测时间用?________,测得斜面全长为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它的底端所用的时间为5s,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用时间为3s,请你将数据填入下表.________。
【答案】刻度尺;秒表;
4、如表是某班同学在正常情况下测得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
根据表格数据回答:
脉搏1min跳动在65﹣75次之间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________?.由此说明青少年学生正常脉搏1min跳动________?次.
【答案】74%;70
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08km/h=________m/s
(2)60m/min=________km/h
【答案】30
3.6km/h
6、一滑雪运动员沿240m的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和25s,则他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15;11.95
二、选择题。
7、“春节”期间,小亮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动车。小亮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
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疾速向车后退去,这是因为他此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小亮自己
B.路旁的风景树
C.路边的房屋
D.铁轨
【答案】A。
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答案】C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
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
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
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
【答案】D
10、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
A.?刘翔以12.88s创造了男子110m栏世界纪录?
B.?某同学骑自行车用2min45s前进了1000m
C.?手扶拖拉机在20min内前进4.8km??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30km/h
【答案】A
1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答案】B。
1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35cm???????????B.?12.34cm???????C.?12.50cm??????????D.?12.36cm
【答案】A
13、一艘轮船满载货物逆流而上,已知它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速度为40km/h,顺流而下返回的速度为60km/h,那么,轮船在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5
km/h
B.48
km/h
C.50
km/h
D.60
km/h
【答案】B
14、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图可判断甲、乙两物体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
A.ν甲>ν乙
B.ν甲<ν乙
C.ν甲=ν乙
D.无法确定
【答案】A
15、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
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草地
B.天空
C.灌木丛
D.袋鼠妈妈
【答案】D。
16、某人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第一次15.28cm,第二次15.82cm,第三次15.27cm,第四次15.29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第一次结果是错误的
B.?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C.?只有第三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D.?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答案】B
17、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
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
【答案】B
18、小明在学校进行体育百米测验中跑完全程用了
16.25s,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
5m/s,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5m/s???????????B.?6.2m/s??????????????C.?6.5m/s?????????D.?8m/s
【答案】B
三、实验题。
19、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1)v=
(2)刻度尺;秒表
(3)便于计时
(4)0.18;0.225
(5)变速
四、计算题。
20、在一次警察追捕小偷的过程中,小偷在警察前90m处,小偷逃跑的速度是5m/s,警察追捕的速度是27km/h,如果小偷和警察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问:
(1)通过计算说明警察能不能在500m的路程内追上小偷?
(2)若能追上小偷,警察追上小偷共走了多少路程?
【答案】(1)解:v警=27km/h=7.5m/s,
由
得
,
s警=v警t偷=7.5m/s×100s=750m>500m+90m,
∴能在500m的路程内追上小偷(其它比较方法也可)
(2)解:追上小偷时,警察与小偷所用时间相等:
∴
即:
∴S=270m
答:警察追上小偷共走了27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