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14.1 《促织》教学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14.1 《促织》教学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8 14:1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新教材高一下册第六单元
14.1
《促织》
蒲松龄
学习目标
1.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
2.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明确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理解本文写作目的。
3.总结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效果。
作者简介
蒲松龄,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
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关于《聊斋志异》
征虫受罚,惟思自尽

神卜得虫,举家庆贺

虫失儿死,抢呼欲绝

得虫进献,裘马扬扬

找出描写成名最痛苦的段落,读并体会其中感情。找出因为献促织而得到赏赐的句子。
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因为小促织,使成名一家有大的起伏。
任务一
梳理情节
成名一家有什么样的遭遇?
文中出现几只促织,哪只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它有什么特点?
例如
最后出现的小促织。
特点
(1)英勇善斗,机灵,能斗过蟹壳青
公鸡及一切促织。
任务二
感知形象
你认为成名是一个(
)的里正。
是一个(
)的父亲。
并说明理由。
成名是一个迂讷忠厚的里正,是一个不太疼爱儿子的父亲,一边是痴傻的儿子,一边是空的蟋蟀笼子,成名却亦不复以儿为念。后来也没有说他看出促织是儿子魂魄化成。这是一个异化的父亲。
成名遭遇了很多,作为一位正常的父亲,最让他高兴的应该是儿子死而复生,他却只是喜,两次大喜都与促织有关,最让他生气的应该是儿子被逼死,小说中唯一一次发怒却是对自己的儿子。
成名的妻子因为儿子弄死了促织大声斥责,也是一位异化的母亲。成名夫妻俩都已经异化,他们的儿子也异化成虫,一家人都已经异化。
任务二
感知形象
成名夫妻异化的原因是什么
天子喜欢促织,有官员向上司献媚,责令里正常供,里胥借此敛财,被宰严限追比,两股间脓血流离。
天子本来应该勤政爱民,赏罚公正,这个天子却喜爱促织,官员本该清正廉洁,爱民如子,这些却官贪吏虐,欺压百姓。他们都已经异化。正是异化的社会环境导致成名一家人的异化。
任务二
感知形象
你觉得《促织
》是大团圆式喜剧结局吗?
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也说明他家想脱离苦海,除非有神仙来帮助。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任务三
探讨结局
你觉得《促织
》是大团圆式喜剧结局吗?
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无休止,表明广大老百姓仍然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任务三
探讨结局
你觉得《促织
》是大团圆式喜剧结局吗?
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请看“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思泽”,这岂不荒唐可笑!表明更多老百姓受到迫害,败坏了社会风气。
这些更能表明当时社会的异化,突出《聊斋志异》的异化。
任务三
探讨结局
这篇小说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异化讨论一下。
成名这个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它一个读书人,却靠献促织入学校,由贫到富。一个读书人,整天提着促织笼子捉促织。成名老实迂讷,却被杖责。“宰”之前仗责成名,后来却因为成名以卓异闻。
任务三
探讨结局
文中有两个幻想情节,这种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下面的材料与课文作比较有什么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加入求神问卜和儿子身化促织两个情节。
任务四
赏析手法
1.第一个情节表明成名一家已经走投无路,所以才去求神问卜。第二个情节表明在官府的逼迫下,成子自杀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才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表明当时的社会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
2.突破现实限制,丰富小说内容,推动了情节发展,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传奇色彩,
3.这里寄托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同情,表明广大人民良好愿望。
任务四
赏析手法
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搅动(或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或把持着)主人公一家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唐
,官贪吏虐,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罪恶现实。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感受蒲松龄发自肺腑的声音。
作业:预习《变形记》,并比较《促织》与《变形记》“异化”的异同点。
课文小结
预习《变形记》,并比较《促织》与《变形记》“异化”的异同点。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