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
第五课
七律·长征
夯实基础
一、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等闲(xián)
更新(gēng)
B.云崖(ái)
铁锁(suǒ)
逶迤(yí)
C.长征(zhēng)
笑颜(yán)
磅礴(páng)
D.蒙骗(méng)
岷山(mǐn)
乌蒙(méng)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_______
2.气势盛大。_______
3.平平常常。_______
4.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_______
三、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给人温暖的感觉。
B.“暖”字暗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寒”字可以体会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C.这两句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典型战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五、读诗句,完成下列练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走泥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两句是《七律·长征》的颈联。
B.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牛刀小试
六、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_____比喻成_____,把_____比喻成_____。
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__。
七、阅读《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_____,后四句主要是_____,
颈联是全诗的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清平乐·六盘山》,完成练习。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1935年10月)
1.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是(
),“六盘山”是(
)。
2.体会词句的意思,写出所描绘的景象。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里的“长城”指(
)
A.万里长城。
B.长征的目的地。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
5.“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意在说明(
)
A.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政权。
B.凭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素养提升
九、根据课文内容选下联。(填字母)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____
A.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B.盘桓四海遨碧波,笑看苍穹
十、百字练笔。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我说“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句子模仿秀。
长征是什么?
在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答案】C
【解析】A七律(lǜ)
B云崖(yá)
D蒙骗(mēng)
岷山(mín)
二、【答案】1.逶迤
2.磅礴
3.等闲
4.万水千山
【解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1.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逶迤。2.气势盛大。——磅礴。3.平平常常。——等闲。4.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万水千山。
三、【答案】1.比喻
2.夸张
3.反问
4.比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反问是无疑而问,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因此,反问句不同于一般问句。反问的语气要比直陈句强劲有力,有利于表达鲜明的爱憎态度,是政论体中常用的手法。运用时一定要切合情境,分清场合和对象。
四、【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在选项A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打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这首诗选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字暗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寒”字可以体会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这两句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典型战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五、【答案】1.翻腾的细小波浪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2.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现代诗歌的翻译,紧扣诗句的含义来分析,注意揣摩句意,联系诗歌的整体进行思考。第1题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1.“腾细浪”是指翻腾的细小波浪;“走泥丸”是指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2.结合这两句诗看出,把“五岭山”比作“细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六、1.【答案】上下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诗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答案】喇叭声咽
【解析】诗中把“喇叭”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3.【答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苍山
大海
夕阳
血
【解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答案】示例:《沁园春·雪》
【解析】我们读过毛泽东的诗词有很多,从中写一个即可。
七、1.【答案】形容变化巨大。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根据诗句的意思和日常积累可以得知“天翻地覆”形容变化非常巨大。
2.【答案】项羽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积累。文中的霸王指的是“项羽”。
3.【答案】叙事
议论
主旨和灵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4.【答案】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及对诗人的理解。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八、1.【答案】词牌名
题目
【解析】《清平乐·六盘山》是现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名,“六盘山”是题目。
2.【答案】(1)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飘浮着几缕淡淡的白云,伫立山顶,极目凝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2)六盘山上雄峰挺拔,猎猎西风吹卷着红旗。
【解析】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此句的意思是: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它所描绘的景象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飘浮着几缕淡淡的白云,伫立山顶,极目凝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此句的意思是: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它所描绘的景象是:六盘山上雄峰挺拔,红旗被猎猎西风吹卷着。
3.【答案】B
【解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此句的意思是: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这里的“长城”指“长征的目的地”。
4.【答案】B
【解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此句的意思是: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此句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
5.【答案】A
【解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句的意思是: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这两句词意在说明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政权。
九、【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掌握及所学课文内内容的理解。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特点是:①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②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副词对副词等等。③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④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取自毛泽东《七律·长征》的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再结合上述对联的相关内容可知,下联应是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取自毛泽东《七律·长征》的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十、【答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解这道题时,我们首先应理解“长征精神”,显然根据我们平时的积累可知,长征精神是不怕艰难困苦的,是勇往直前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我说“长征精神”:
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十一、【答案】示例: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胜利的开端,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长征的历史知识以及表达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长征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