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
第六课 狼牙山五壮士
夯实基础
一、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字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1941年秋,日寇(kè)集中兵力,向我晋察翼(jì)根据地大举进犯。
B.战士宋学义扔(rēn)手榴弹总要把胳膊伦(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C.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ēng)得紧紧的,全神惯(guàn)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D.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二、选词填空。
痛击 射击 沉痛 悲痛
1.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____。
2.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____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
3.我们____悼念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4.周总理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无限____。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全神( )注 横七( )八 ( )里呱啦 居高( )下
粉身( )骨 昂( )挺胸 坚强不( ) 惊天( )地
1.我最喜欢梅花是因为它那种不畏严寒,_______,傲雪斗霜的精神。
2.小表弟_______地看着《小小智慧树》这个节目,眼睛都不眨一下。
3.狼牙山五壮士利用_______的有利地势打击敌人。
4.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上创造了无数_______的业绩。
四、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D.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指挥战斗。(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敌人非常狡猾。(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
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土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C.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人物群体,又关注每一位战士。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七、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则如大扫除、放风筝、拔河比赛等的小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试
八、课内精彩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这段话可以用短语“_________”作为小标题。
2.五壮士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描写五壮十“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表现了他们______的精神。
4.结尾“这声音”指什么?你由此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战士个体,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类文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节选)
李元兴
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儿,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祥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我”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烈火中的邱少云比作______,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
4.邱少云具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至少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答案】D
【解析】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再找一找对应的字,最后在检查一遍。A:日寇(kè改kòu)、翼——冀B:扔(rēn改rēng)、伦——抡。C:惯——贯D:正确。
二、【答案】1.射击 2.痛击 3.沉痛 4.悲痛
【解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
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射击:用枪炮等火器对着目标发射。如1。痛击:非常狠地打击。如2。沉痛:深切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如3。悲痛:悲伤哀痛。如4。
三、【答案】贯 竖 叽 临 碎 首 屈 动 1.坚强不屈 2.全神贯注 3.居高临下 4.惊天动地
【解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四、【答案】A
【解析】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答案】1.这是声音! 2.班长马宝玉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 3.敌人像狼一样非常狡猾。
【解析】1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2题考查学生扩句的能力。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3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能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六、【答案】D
【解析】《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写五壮士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依次写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英勇歼敌、英勇跳崖事件,详略得当,店面结合。
七、【答案】示例:随着一声“放”的号令,大家放飞的风筝就像一个个小运动员,拼命地
往上飞。刹那间,天空中好像开满了鲜花,五彩缤纷。有俊俏的“小燕子”,有美丽的“花蝴蝶”,有雄鹰一样的“飞机”,有摇篮一样的“飞船”……
【解析】话题作文,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运用详写和略写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比如拔河、放风筝、大扫除等活动。详写的就是活动中的细节,比如拔河中紧张的气氛,大家努力的样子;放风筝的过程,怎么扯线,怎么将风筝升上了天……略写的就是可以一笔带过的部分,比如拔河比赛胜利的消息、风筝飞上天后大家喜悦的心情……
八、1.【答案】跳下悬崖
【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总结与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通过阅读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五壮士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任务之后,跳下悬崖的情节。
2.【答案】胜利完成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抓住要点。阅读文章可知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他们顺利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任务。
3.【答案】说 砸 走 跳 勇于牺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动作描写的掌握,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的每一次行动都受其思想、性格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在某一情况下作出的反映,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和思想品质。通过对五壮士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他们敢于牺牲的伟大品质。
4.【答案】“这声音”指五壮士英勇跳崖时呼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由此我可以体会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细节内容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的内容、背景,找到背后的意义。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声反映了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忠心。
5.【答案】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使人物主体形象更加丰满,人物品质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点面结合指的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九、1.【答案】“我”内心的巨大痛苦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从“心如刀绞”“泪水”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当时“我”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2.【答案】烘托邱少云的冷静,从侧面反映了邱少云顾全大局、顽强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写“我”当时既担心又痛苦的复杂心理,表现出被烈火缠身的邱少云的冷静,侧面反映了邱少云顾全大局的大无畏精神。
3.【答案】千斤巨石 邱少云沉着冷静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句中得知将邱少云比作了“前进巨石”,让人感受到了邱少云沉着冷静的形象。
4.【答案】邱少云具有勇敢无畏、顾全大局、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思考句子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再进行分析。根据最后一段的描写,邱少云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依然保持不动,体现了他勇敢无畏、顾全大局、现身革命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