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开国大典 同步课时练 (有答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开国大典 同步课时练 (有答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8 14:2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
第七课 开国大典
夯实基础
一、看拼音,写词语。
yuè( )兵式开始了。海军、步兵、炮兵穿着zhì( )服分别出场。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tǎn( )克车整整齐齐地前进,骑兵师也出场了。部队全都以相等的jù( )离、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lóng lóng( )声。
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瞻仰”是指____地看,请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张老师走进教室,向四周( )了一遍,听组长汇报作业( )的情况后,开始上课,他先让我们快速( )了一遍课文,接着让我们( )了与课文相关的一段视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五( )六( ) 迎风( )( )
排( )倒( ) ( )( )齐齐
1.形容色彩繁多时可以用上面的词语______,像这种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词语的意思是______,像这种可以用来形容声音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反义词。
肃静——( ) 热烈——( ) 整齐——( )
光明——( ) 空洞——( ) 隐藏——( )
五、读课文第二段,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___乐队奏国歌。
___升国旗,鸣礼炮。
___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___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___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___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六、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仿写句子。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下面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句中的“红流”指的是群众游行的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B.“流去”在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进的样子,用词恰当,与前面的“红流”相呼应。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和礼花把北京城照亮了,也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D.从“流”可以看出游行的队伍行进的速度非常快,表现出群众激动的心情。
八、理解句子,回答问题。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是对______的场面的描写,“海洋”指的是__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说明了人民群众______的心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人民领袖的______之情。
牛刀小试
九、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用简要的文字给文段描绘的场面拟个小标题:______。(不超过六个字)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这句话把战士们比作______,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______形象。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句话是写人民群众____________时的举动,从加点词可以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下面对于阅兵式场面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开头”“接着”等表示顺序的词语依次介绍,场面描写井然有序。
B.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有整体描写,有细节描写,既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隆重,又展现了各具特色的队伍。
C.作者注重描写人物的行为表现,渲染了喜悦、热烈的气氛。
D.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使阅兵式场面描写丰富生动,情趣盎然。
十、课外类文阅读。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节选)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23时59分,伴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蓝底米字旗和英国统治下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在场的英国官员肃立。
米字旗降落了。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
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这是20世纪进步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为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领导亿万人民历经浴血奋战,在改革开放中终于找到一条以“一国两制”完成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迎风怒放。
0时3分,江泽民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短文是按照______顺序写的,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2.“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指的是______这一刻;“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现场,目睹这举世聚焦的一刻,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答案】阅 制 坦 距 隆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隆”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二、【答案】恭敬 环视 检查 浏览 观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积累与运用。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环视:环顾四周(巡视四围)。检查:翻检巡查,查看,检讨的意思。浏览:粗略地看一遍。观看:做观众;特意地看;观察;凝视。
三、【答案】颜 色 招 展 山 海 整 整 1.五颜六色 示例:七上八下 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 2.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示例:人声鼎沸 震耳欲聋 声如洪钟
【解析】考查补写四字词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四、【答案】喧闹 冷淡 零乱 黑暗 丰富 暴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肃静:指严肃而安静热烈:情绪高昂,兴奋激动整齐:①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②使整齐;③外形规则、完整;④大小、长短相差不多光明:可以指一种高照度的照明状态。空洞:①物体内的空隙。②不着边际,缺乏实质内容。③空虚而无内涵 隐藏:为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
五、【答案】3 5 1 2 6 4
【解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语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恰当的排序为:3 5 1 2 6 4。
六、【答案】1.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2.盛开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儿。
【解析】1题考查学生对夸张句的掌握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2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能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七、【答案】ABC
【解析】“红流”指的是高举火把的游行队伍。他们经过主席台,然后走出会场,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句中的“光明”既指火把的亮光,也意喻新中国的建立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新生活的曙光。
八、【答案】1.开国大典前 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 翻动的红旗 2.激动、欢喜 热爱
【解析】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九、1.【答案】阅兵盛况
【解析】本题是加标题类题目。给文章加标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再用一句话概括,除此之外还可以找文章的关键短句。本段讲的是阅兵时的过程,可以起标题为《阅兵盛况》。
2.【答案】钢铁巨人 高大挺拔
【解析】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把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巨人的特点是高大,所以,写出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高大挺拔的形象。
3.【答案】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 无比信赖、无比敬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这是人们在看阅兵时的反应。人们把手拍麻,嗓子喊哑,可以体现出人们的激动,对子弟兵比信赖、无比敬爱的思想感情。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赏析。本段没有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十、1.【答案】时间 米字旗降落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升起
【解析】考查文章写作顺序。抓住文章关键语句“23时56分”、“23时59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0时3分”可知。
2.【答案】江泽民宣告 7月1日0时0分0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可知;结合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可知。
3.【答案】150多年前,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香港自此离开祖国,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它终于结束了。
【解析】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个短语的意思揭示出来,这句话的含义就知道了。联系上下文可知150多年前,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香港自此离开祖国,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它终于结束了。
4.【答案】示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祖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美丽的紫荆花会越开越娇艳、越开越辉煌。
【解析】考查拓展能力。围绕短文内容表达出对祖国美好前程的企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