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
第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
夯实基础
一、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当:dānɡ dànɡ
当时( ) 上当( ) 当真( ) 当然( )
2.系:xì jì
关系( ) 系鞋带( ) 系红领巾( ) 系统( )
二、查字典填空。
(1)“灵”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_,组词_____
(2)“避”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宁可……也不…… 如果……就…… 不管……都……只要……就……无论……都……
(1)(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2)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3)(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4)(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5)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四、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被人们称为“( )大王”。
2、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3、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四大( )”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按意思写词语。
①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________
②指出人意料。________
③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________
④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________
五、填写近义词。
依赖——( ) 愿望——( ) 洞察——( )
探索——( ) 舒适——( ) 改变——( )
依然——( ) 慢吞吞——( ) 奥秘——( )
出乎意料——(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骑车。(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课文第二小节连用两个设问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特别强调人类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B.引发读者关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作者明知故问,为了表现自己的知识渊博
D.紧扣文章题目中的关键词,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文章题目的意思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_________。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________,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们利用________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第3、4自然段,作者运用________的方法,列举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___________。第5自然段,作者引用________的名言点明主旨。
牛刀小试
九、课内精彩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20世纪,人们将什么“幻想”变成现实?请列举出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试着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类文阅读。
神奇的机器人
机器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世界上最早的实用机器人叫尤尼梅特,又叫“万能生产者”,是美国人在1961年研制成功的。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生”了。
在茫茫宇宙,机器人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先驱,第一个登上月球,揭开了月亮神秘的面纱;继而又飞上火星,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迹象存在。从此,机器人在太空中游弋翱翔,大显身手。在浩瀚的海洋,机器人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驰骋万里,上下求索,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生力军。在工矿,机器人有着极为广阔的用武之地。电焊、万能油漆、电视装配、飞机钻孔、采煤、搬运,到处都有它们勤劳的身影。在农村,机器人种植庄稼、灌溉田地、植树造林、采摘水果、挤牛奶、剪羊毛、喂牲畜……它们披星戴月,耕云播雨,成为第一代“铁农民”。
机器人还走向社会,加入人群。它们才华横溢,能歌善舞,机灵精巧,能说会道。有的成为棋坛怪杰、书画大师、体育能人,有的成为医学博士、手术专家、护士小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走向太空,走向社会,走进家庭,走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助手。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才华充分显露。 ( )
(2)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 ( )
2.根据短文的第3自然段填空。
(1)机器人的活动领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农民”指的是________,它可以________、________等。
3.请你针对短文提出一个问题,并进行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答案】dāng dàng dànɡ dānɡ xì jì jì x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1.当时dāng shí。一指前文提到的或所指的那时;二指过去发生某事的时候。
上当shàng dàng。受骗吃亏。
当真dàng zhēn。意思是信以为真;确实,果然。
当然dāng rán。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表示就是这样、应当这样。
2.关系guān xì。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系鞋带jì xié dài。
系红领巾jì hōng lǐng jīn。
系统xì tǒng。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 或(形)有条理的;有系统的。
二、【答案】火 3 L líng 灵巧 辶 13 B bì 避开
【解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三、【答案】不管 无论 都 只要 就 无论 都 如果 就 宁可 也不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本题前面分句提出条件“是什么人”,后面分句说明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所以可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都……”。
(2)本题“多读多写”是“作文进步”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所以可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
(3)本题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困难有多大”,后面分句说明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我们能克服”,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所以可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都……”。
(4)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后面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下产生的结果“你应该准时去找他”,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所以可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5)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刘胡兰的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后面分句说明刘胡兰不愿意选择的情况“说出党的机密”,分句之间为选择关系,所以可用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宁
可……也不……”。
四、【答案】发明 发明 发现 发明
【解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发明:是结合已有的事物创造出来的新事物,这期间有创造的过程。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 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的状态呈现、看到了、知道了,即变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
五、【答案】依靠 希望 明察 探究 舒服 改善 仍然 慢腾腾 秘密 突如其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
依赖,①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②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近义词:仰赖、依附、倚赖、依靠、仰仗。
愿望,由愿而望,愿由原、心组成,意思是原心的期望。这里的原是指原来,心是指心灵。每个人都应该是有愿望的,而愿望多是儿时原有的纯净心灵对未来的期望。近义词:意望、渴望、理想、意愿、盼望、抱负。
洞察,意思是看穿,观察得很透彻;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近义词:明察、观察。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近义词:试探、研究、探究、追求、寻觅、物色、搜索。
舒适,舒服安逸。近义词:舒畅、安闲、称心、写意、安适。
改变,①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②改换;更动。近义词:转换、更正、调度、更动、改良、改革、变更。
依然,照往常,依旧。近义词:仍然、仍旧、依旧、如故、还是、照旧。
慢吞吞,状态词。慢腾腾。近义词:慢腾腾、慢悠悠。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近义词:秘密、玄妙、奇奥、微妙、机密。
出乎意料,指出人意料。近义词:出乎意外、始料不及、出乎预料、出人意表、出人意料。
六、【答案】人们寄托愿望。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解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设问句转换为陈述句方法是将问号去掉,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为并列关系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七、【答案】C
【解析】设问句的作用1.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2.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3.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设问句,1.是为了强调人类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2.引发读者关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紧扣文章题目中的关键词,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文章题目的意思。选项ABC正确。
八、【答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问句 现代科学技术 作比较 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约生活方式 伯特兰·罗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九、1.【答案】人们曾经幻想把身边美好的时光永久保留,相机帮助人们把这个幻想变成了现实。
【解析】可先思考古代的“幻想”都有什么,然后有哪些变成现实了再进行举例,比如“人们曾经幻想把身边美好的时光永久保留,相机帮助人们把这个幻想变成了现实。”比如古代要腾云驾雾的神仙,后来人们发明了飞机。
2.【答案】这句话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解析】首先要找出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子中应用了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思为“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用这句诗形容20世纪的成就,是为了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答案】我们的祖先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是如何生活的?
【解析】提出问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并能找到答案,对理解文章有作用。
十、1.【答案】才华横溢 披星戴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可以先看题干中的解释,再到文章中去寻找。如果平时多积累词语,看到解释后,就可以先想出一个词语,到文章中找是否有该词语或者是该词语的近义词。
2.【答案】太空 海洋 工矿 农村 机器人 种植庄稼 植树造林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的 “活动领域”,也就是“地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先到文章中找到“铁农民”,联系上下文可知是机器人。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结尾可以知道,机器人能植树造林,种植庄稼。
3.【答案】世界上最早的实用机器人叫什么名字? 尤尼梅特,又叫“万能生产者”。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围绕文章提出一个相关性问题就可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答案要在文章中出现,不可天马行空随意想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