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
第六课 将相和
夯实基础
一、在括号里填上读音相同的字。
bì ( )玉 墙( ) 躲( ) 手( )
jù ( )离 ( )绝 ( )大 火( )
二、看拼音,写汉字。
dà chén zhào jí dā yìng jué kǒu bù tí
( ) ( ) ( ) ( )
sī háo xìng yùn yǔn nuò lǐ zhí qì zhuàng
( ) ( ) ( ) ( )
三、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
( )( )归赵 无( )之( )
( )目( )睁 ( )心( )力
( )( )请罪 同归( )( )
1.只要我们( ),“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2.对庸人而言,时间一文不值,但在开拓者眼里,时间却是( )。
四、按意思写词语。
1.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________
2.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________
3.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________
4.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________
5.团结一致,共同努力。________
6.表示向人认错赔罪。________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战国时,秦国很强大。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躲着廉颇。蔺相如要维护赵国的利益。(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B.秦王我都不怕,只怕廉将军。
C.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
D.秦王我都不怕,怎会怕廉将军?
七、“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
A.廉颇是武将,蔺相如害怕廉颇。
B.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赵国。
C.蔺相如害怕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打不过廉颇。
八、课文综合回顾。
《将相和》是根据《____》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其中,“将”是指____,“相”是指____。“将相和”可以概括为:蔺相如_____后封上大夫,____又立新功,被封为上卿,职位高过廉颇。廉颇认为自己战功累累,职位应该比蔺相如高,心中不满,处处刁难他,蔺相如从不计较。后来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_____,他们成为好友,齐心保卫赵国。
九、小练笔。
课文《将相和》抓住蔺相如的语言、动作,写出了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对他(她)的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表现出其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试
十、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1)削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可用一个短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负判请罪”的做法。
3.“见了廉顺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佩服文中的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
商鞅南门立木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黄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商鞅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的语句。
3.“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里的“喜笑颜开”是指___________。他“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____________,还因为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商鞅的____________描写,表明商鞅是一个________的人。
5.商鞅“立木取信”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想给商鞅点赞,你想怎么说?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提升
十二、中国的“和”文化。
“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自古以来,“和”的思想都指导着人们的言行。
1.下面是“和”的意思及举例,请你据此为下面词语中的“和”选出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和谐( ) 将相和( )
2.请你查阅资料,把下面关于“和”的名言补充完整,试着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积累下来。
(1)礼之用,_______________。
(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3.“和”不仅是古人信奉的原则,在今天,亦被人们重视,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请结合自身生活,说说你对“和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答案】璧 壁 避 臂 距 拒 巨 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以及同音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璧”“臂”“距”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二、【答案】大臣 召集 答应 绝口不提 丝毫 幸运 允诺 理直气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毫、允”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三、【答案】完 璧 价 宝 怒 圆 齐 荆 于 尽 齐心协力 无价之宝
【解析】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四、【答案】无价之宝 理屈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解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故答案为①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无价之宝。②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理屈。③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理直气壮。④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完璧归赵。⑤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协力。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负荆请罪。
五、【答案】战国时,秦国虽然很强大,但是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 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蔺相如之所以躲着廉颇,是因为他要维护赵国的利益。
【解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之所以……是因为……”
六、【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意的分析,仔细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得出答案。句子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B项。ACD三项的意思都是秦王我都不怕,也不会怕廉颇,B项的意思是不害怕秦王,但是会害怕廉颇。
七、【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识记能力。联系课文“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是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赵国。
八、【答案】史记 廉颇 蔺相如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的掌握情况。第一空根据课文下的注释即可完成。从课文中可知,廉颇是将军,蔺相如是上卿,因此,“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后三空是本课中讲的三个小故事,概括填写即可。
九、【答案】爸爸强打起精神,对我说:“可以……”我高兴地跳起来。爸爸看看我,看看表,又看看桌上的饭菜,知道饭是吃不成了,苦笑了一下,赶紧洗了把脸,急匆匆地带我上路了。
【解析】本题考查写话的能力。在写话时,注意读懂题目要求。题目要求通过描写人的动作、语言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或精神品质,在写的时候,一定不能漏写。
十、1.【答案】(力量、势力)变弱。 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解释。削弱:力量、势力减弱;使变弱。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2.【答案】将相和。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与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注意是说蔺相如和廉颇和好了,用一个短语概括:将相和。“负判请罪”的做法可以定位到文中最后一段,“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3.【答案】比喻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的样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这里将“蔺相如”比作“老鼠”,将“廉颇”比作“猫”。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蔺相如的识大体、顾大局的品格以及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的样子。
4.【答案】我最佩服蔺相如,因为他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首先说明自己最佩服谁,接着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廉颇:勇于改错。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
十一、1.【答案】短文主要写的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短文的阅读概括能力。答案为:短文主要写的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事。
2.【答案】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句子: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写商鞅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答案为: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3.【答案】小伙子拿到奖赏后高兴的样子 他得到了黄金 这件事证明了这位左庶长说话算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月阅读信息的掌握情况。“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里的“喜笑颜开”是指小伙子拿到奖赏后高兴的样子。他“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金,还因为这件事证明了这位左庶长说话算数。
4.【答案】 语言 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是对商鞅的语言描写,表明商鞅是一个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人。
5.【答案】“立木取信”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答案为:“立木取信”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答案】商鞅,在困难面前你能迎难而上,在诚信面前你能一诺千金,在执法面前你能赏罚分明,我要为你点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理即可。答案为:商鞅,在困难面前你能迎难而上,在诚信面前你能一诺千金,在执法面前你能赏罚分明,我要为你点赞。
十二、【答案】① ② 和为贵 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和而不同 和谐就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友好相处,只有做到了和谐,其他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解析】(1)本题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词语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和谐:和谐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和睦协调,二指使和睦协调,三指谓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四指和解、和好相处,五指做动词,一般用于指不合规格,违反规则,而被处理掉了。将相和: 将——武官,指廉颇,相——文官,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就是廉颇与蔺相如和好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首先需要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回忆,其次将平日积累的文学常识填入即可。“礼之用,和为贵”见《论语 学而》。和:平和适中,事事恰到好处。本句大意是:礼的作用,以遇事处理得恰当、适中为可贵。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能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自己的生活,比如生活中哪里体现“和谐”,“和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等等,谈谈自己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