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冀中的地道战 同步课时练(有答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冀中的地道战 同步课时练(有答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8 14: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
第八课
冀中的地道战
夯实基础
一、用“√”增加点字选样正确的读音。
(1)民兵站在岔(chà
cà)道口吆(yāo
yǎo)喝起来。
(2)靠着着地道这钟坚强的堡(bǎo
bào)垒(něi
lèi),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二、看拼音,写词语。
bǎo
lěi(

xiàn
kēng(

fáng
ài(


huò(

xiū
zhù(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

牢靠——(

经常——(

发现——(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再另选一组关联词写句子。
只要……就……
不但……还……
就算……也……
既……又……
(l)冀中平原上的人民(
)坚持了生产,(
)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2)(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3)(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子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冀中平原的人民(
)坚持了生产,(
)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品读句子。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那里。
(1)上面的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2)你知道民兵发现敌情后是如何吆喝的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这篇《冀中的地道战》文章,回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1.地道的式样有_________种。
2.抓住关键词了解地道的特点,选一选。
A.隐蔽性强 B.功能齐全 C.较为舒适
(1)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2)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3)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

3.说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_________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________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________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2)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_______史上的一个奇迹。
牛刀小试
九、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选文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了地道的构造。第二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大家想出许多妙法来防备,这叫(
)。
A.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B.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车到山前必有路
十、课外阅读。
卢沟桥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残 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 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慕)。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了。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画“√”。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感彩。
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时,我们有许多提高阅读速度的办法。如:
(1)看到题目时,我会产生疑问:“___________?”带着这个问题读,我对短文的内容理解得更快了。
(2)阅读第3自然段时,“____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我不懂,但是并不影响我理解短文,因此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
4.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战略地位重要的特点。
B.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特别窄小的特点。
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十分窄小的特点。
5.短文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提升
十一、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2.地道里面没有光线,很昏暗。(

3.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参考答案
一、【答案】岔(chà)

(yāo)
堡(bǎo)
垒(lěi)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有关知识。关于字音,我们需要多做积累,尤其注意相似的音之间的区别。岔(chà)

(yāo)堡(bǎo)
垒(lěi)。
二、【答案】堡垒
陷坑
妨碍
迷惑
修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堡垒、陷坑、妨碍、迷惑”容易写错的词语。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三、【答案】坚定
牢固
常常
发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坚强: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果断不犹豫。
使坚强
。有形容词,动词等词性。
牢靠:指牢固;结实。
经常:属性词,平常;副词,常常,时常。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
四、【答案】不但

就算

只要



她长得不但不漂亮,还没什么气质,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不好听。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及造句。(1)此句前后为递进关系,所以用“不但……还”。(2)此句前后为假设关系,所以用“就算……也”。(3)此句前后为条件关系,所以用“只要……就”。(4)此句前后为并列关系,所以用“既……又”。对于造句,同学们平时要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多听,多读,多写。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语句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五、【答案】说起地道战,没有人不说是个奇迹。
妹妹总是很乖地一个人玩,从不妨碍我写作业。
地道战留下了奇迹。
【解析】1题陈述句改双重否定句:加上“不得不”、“不会不”、“不能不”、“无()不”、“没()不”的其中一个。2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3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六、【答案】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修辞手法。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2)本题主要考察对课文《冀中地道战》的识记。相关文段: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七、【答案】一百多
C
B
A
一个人把住关口,上万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孑口”的狭窄。我从中体会到了地道易守难攻,人们躲在地道里会比较安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内阅读积累的能力,学生要熟练的掌握和识记课内的一些内容。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然后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联系生活,抓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在脑海里形成想象的画面,去深刻地体会到文中描绘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第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总结和概括,学生要熟悉课文的内容。第二题主要是信息匹配,根据特点进行选择。第三题主要是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这里就要看下句子出现的段落,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然后联系实际生活说下自己的感受即可。
八、【答案】(1)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2)抗日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九、1.【答案】位置
高度
大洞
小洞
气孔
地道是怎样防水、防火、防毒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仔细读选文的这两个自然段可以知道,第一自然段写的是地道的构造,主要举了任丘地道的例子;第二自然段讲的地道的怎样防水、防火、防毒的。
2.【答案】通过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地道构造合理,很安全,不气闷,不嫌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作者写老太太把纺车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更能体现地道里不气闷、不暗、安全的特点。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根据语境来找对应的语句。题干中“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大家想出许多妙法来防备”很明显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十、1.【答案】蚕 即 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2.【答案】“偷偷”揭示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彩。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感彩。词语的感彩有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偷偷”在文章中形容日本军队偷偷摸摸的行径,是贬义词。
3.【答案】卢沟桥发生了什么事
同仇敌忾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来填写就可以了。围绕标题我们可以提出“是谁”,“怎么样”等问题。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文章把卢沟桥比喻成咽喉要道,对于我们来说,咽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体现了卢沟桥战略地位重要的特点。
5.【答案】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通过写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事情,表现了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十一、1.【答案】√
【解析】正确。
2.【答案】×
【解析】错误。结合文章内容“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可知。
3.【答案】√
【解析】正确。
4.【答案】×
【解析】错误。结合文章内容“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可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