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和门字框1个偏旁。会写“月、儿”等4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儿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准“船、两”等生字的字音。会写横折钩和竖弯钩2个笔画。
教学难点
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句话。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识字。
本课所学的10个生字中含有同韵母的生字有“船、看、见、闪”,可以对比着读一读。“船”是一个三拼音节,学生不易读准,要加强范读指导。平舌音“在”、翘舌音“闪”、轻声“的”和后鼻音“两、星”,要注意读准。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新偏旁门字框,门字框源于“门”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联系门的样子进行识记。
教学中,注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有的可用编字谜的方法:“两”——一横一框,一对小人藏中央;“头”——一点一点大;“里”——土中长出一个太阳。有的可用做动作模拟字形的方法:“看”——将一只手罩在眼睛上往远处看;“闪”——请一个同学双脚平开,站到门框下。识记生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跟着动起来,在说一说、演一演的活动中,让识记活动变得丰富有趣。
还可以将生字与熟字组成新词让学生读一读。如“船头、两头、看见、里头、星星”,通过组词巩固识记,扩展词语。
(2)写字。
指导写字,关注学生的书写坐姿和握笔姿势,学写新笔画横折钩、竖弯钩。教师在范写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
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月、儿、头”3个字撇的异同:“月、儿”的撇同为竖撇,要写得正一些,“头”的撇则要写得斜一些,不过它们都要写得修长、舒展。
本课要写的4个字可以结合学过的字组成新的词语,如“月儿、儿子、里头、山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写一写。
朗读指导
这首儿歌最大的特色在于运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读来朗朗上口,自然亲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看着插图听读课文,在脑海中初步构建画面。再让学生尝试自由读,重点关注朗读的正确,语速稍慢也无妨。文中的重点词语需加以注意,如“月儿、船儿”要读成双音节而非儿化音:“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叠词的朗读,可以和“弯的、小的、闪的、蓝的”作比较,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诗歌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夜晚看月亮看星星的场景,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背诵儿歌。
阅读理解
课文理解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指导学生先认真看图,让他们观察整幅图上有些什么,使他们能大致说出:一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周围是蓝天、云朵,还有很多星星。再说一说月亮有什么特点,可以联想到什么。可以出示小船的图片,说说小船与月亮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最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小女孩会坐在月亮上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想象,作为理解课文的基础。
课文一共4行两句话,第一行是理解的难点。可以再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知道,这句话不是说月亮弯,船很小,而是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因为月亮离我们很远,看上去很小,所以说“小小的”,而“弯弯的、两头尖”其实都在说月亮和小船形状相似的地方。让学生明白,第二、三行中的“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
在教学诗句后两行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在美丽的夜空下,他们会做些什么,请学生充分想象,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想象,借助插图感受坐在月亮上看星空的美好体验。
积累运用
一是背诵课文《小小的船》;二是文中有一些带叠词的“的”字短语,如“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建议积累这些带叠词的“的”字短语和其中的叠词,并在表达中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生字卡片及生字动漫课件。
2.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会写“月、儿、头、里”4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2个新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夜空的美丽。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活动1欣赏图画,激发兴趣
1.多媒体配乐出示美丽的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向前伸着,她非常高兴地看着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引导学生说一说看了这幅图后的感受。
活动2揭示课题,学习“船”字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亮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导入: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引导学生正确读课题。
4.认识生字“船”:
(1)“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见过哪些船?
(2)教师多媒体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5.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小船的可爱: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6.过渡:课文真的是在写船吗?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 教学中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的优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文本、美丽的图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板块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活动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1)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 ”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3)把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自学,然后同桌间互相读文,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de
chuán
liǎnɡ
tóu
zài
lǐ
kàn
jiàn
shǎn
xīnɡ
的 船
两
头 在 里
看 见
闪
星
(1)开火车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教师相机指导:“船、看、见、闪”是前鼻音;“船、闪”是翘舌音。
(2)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及时评价。
(3)给生字组词,教师相机用
词语。
活动2合作读文,读通读顺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练习朗读课文,教师给出目标:
(1)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二声,“在”是平舌音,“船、闪”是翘舌音,“的”读轻声。)
设计意图 先提出自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再让学生互帮互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易错字的读音和儿化音要进行重点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板块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配乐范读,启发想象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
2.启发学生想象:读了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你坐在“月儿”上,会看见什么?
预设: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一个小朋友飞到太空中坐到月亮船里面。
活动2自由朗读,感知内容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1)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及时评议。
活动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
课文,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画出停顿。
2.学生按照节奏自由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大家评议。
活动4巩固练习,读好叠词
1.
课文填空,引导学生完成填空。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指导学生朗读叠词,巩固识字效果。
3.组织朗读比赛,提出评价标准,组织学生挑战读。
(1)提出评价标准:声音响亮,读音正确;朗读流利,读出韵味。
(2)组织学生有序地比赛,读后及时评价。
(3)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 本环节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巩固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参与“朗读争霸赛”,帮助学生展示朗读成果,激发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
板块四 激趣识记,书写生字
活动1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进行摘苹果游戏:(课件演示)认读苹果树上的苹果里的字,答对的苹果进入篮子里。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教师随机课件演示。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门字框。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认识哪些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2)猜谜识记“闪”:一个人站在门里。
熟字加偏旁识记“闪”:人+门=闪。
(3)做动作识记会意字“看”:“手”放在“目”上就是“看”。
(4)组词识记“见”——再见、看见、见面。
(5)指导识记多音字“看”(在本课中读kàn),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在“看门、看护”中读kān)。
(6)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合适的方法识记其余生字。
①“加一加”识记:的、星、里。
②编顺口溜识记:
两——一横一框,一对小人藏中央。
头——一点一点大。
③数笔画识记:在、月。
活动2指导书写生字
1.
田字格里的范字“月、儿”,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发现:“月”和“儿”都有钩,但钩的方向不一样。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新笔画的书写。
(1)横折钩的写法:起笔写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横平竖直,横短竖长,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向上钩出。
(2)竖弯钩的写法:从上往下,起笔时稍重,向右转笔写弯时行笔要平,出钩时先顿笔。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月”里面的两个横画之间距离要适当,不与横折钩相接。“儿”的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右侧。)
4.教师范写“月”和“儿”,一边示范,一边巩固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学生书空。
5.
田字格里的范字“头、里”,指导学生观察“头、里”,引导学生发现:“头”有三个点,它们的位置不一样。“里”的横画比较多,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匀,长短不一。
6.教师指导学生书空。(“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里”的笔顺可记成写完“甲”再写“二”。)
7.指导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8.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较为枯燥,在游戏中识字,要让学生自主表达。交流多种识字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清楚,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练习组词、说话,在小组中安排好发言顺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增强合作意识。根据“月、儿、头、里”四个生字的字形特点,分组呈现,有利于学生抓住生字的特点正确书写汉字。
板块五 总结回顾,朗读巩固
1.引导回顾:谈谈你的收获。(这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
2.朗读巩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梳理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只、闪闪”等字词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知道小小的船和弯弯的月儿之间的联系。
4.认识叠词,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带叠词的“的”字短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还记得课文写了什么吗?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配上音乐,出示星空图片。
3.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让我们飞起来吧!飞到美丽的蓝天上。看,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快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在小船里。
设计意图 在学生回忆课文的过程中及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高涨。
板块二 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活动1观察图片,学习第一句
1.
月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图片上的月儿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小船图片。
3.
第一句话,请学生自由读,想一想,说一说:
(1)诗人为什么把“月儿”和“船儿”放在一起说?
预设:它们都是弯弯的,两头尖。
(2)引导学生观察“月儿”和“船儿”的图片,请学生上台指一指船的两个尖角,引导学生发现“月儿”和“船儿”之间的联系。
(3)如果在“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儿”之间加一个字,让二者的联系更紧密,可以加上什么字?
预设: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儿。
(4)想一想:作者用哪个词语分别描写了“月儿”和“船”?
预设:弯弯的、小小的
4.讲解叠词和带叠词的“的”字短语。
5.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弯弯的”“小小的”,而不用“弯的”“小的”?
6.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并试着比较。
弯的月儿小的船
。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7.学生分别朗读,说体会:“弯弯的月儿”比“弯的月儿”更能突出月儿弯的程度;“小小的船”比“小的船”更能突出月儿的可爱,读起来也更上口。
8.指导朗读。“小小的”“弯弯的”读出欢快的节奏,表达出月儿的可爱、有趣。
9.引导学生讨论:“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知道,这里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了小小的船,写的是月儿的形状。
10.齐读。通过朗读课文,读出月亮的可爱,以及自己满怀喜悦的心情。
活动2学习第二句,体会叠词的用法
1.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这句话,交流:看到了什么?(星星、天空)
2.
词语:星星、蓝天。
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写星星是什么样的?(闪闪的)天空呢?(蓝蓝的)
教师随机
图片,图文结合理解“闪闪的”“蓝蓝的”。
4.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闪闪的”和“蓝蓝的”?
(1)出示下面两个句子,让学生分别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只看见星星和天。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2)
“星星一闪一闪”和“深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照图片体会叠词的作用。
5.练习叠词。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小小的)船 (红红的)太阳
(绿绿的)小草 (轻轻的)云 (黄黄的)梨 (圆圆的)苹果
6.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闪闪的星星”要读出欢快的节奏,突出星星的调皮可爱。“蓝蓝的天”要读得略慢且声音响亮,读出天空的美丽和神秘。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星星、天空的美丽可爱。
活动3语言训练,感受夜空的美
1.补充句子。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____。 白白的云朵像__________。
圆圆的苹果像__________。 __________像__________。
2.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先组内练说,再汇报。
3.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内容。
4.小结:夜空真美呀!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我看着,想着,入迷了,陶醉了。在我的眼里,那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真像一只小小的船。(音乐声响起)教师范读课文。
5.学生配乐表演读,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读为主,学生通过自主体会、理解、设计动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突出其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能力。在完成填空形式的语言训练时,一方面利用提供的句式帮助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规范;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促进学习思维的拓展。
板块三 展开想象,倾情朗读
活动1配乐表演
1.小组内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读韵文。
2.讨论:“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和“还看见”有什么不同?
预设:(1)“只”是单单的意思。
(2)“只看见”是说夜空纯净,除了星星什么都看不到。
活动2说话训练
1.坐在小小的船里,你还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例:我看见了校园、北京、外星人、嫦娥、玉兔……
2.检测背诵效果。
以填空的形式提示学生背诵。(学生伴随着轻松、愉快的乐曲学会唱,学会背。)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练习说话,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填空、配乐唱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背诵。
板块四 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活动1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词语。
小船 星星 看见 闪闪的 两头
2.做采花的游戏。(生字藏在花朵的后面。)
(1)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做采花游戏。
(2)请做游戏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朵花的名字的。
(3)帮花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用它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好。
活动2积累词语
1.出示课后第二题,指导学生训练。
(1)同桌对读:一人读前面的字词,一人读后面的词组。
(2)打乱字词和词组的对应顺序,指名连线。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3.积累叠字词语。
设计意图 字离不开词,识字教学必须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凭借有趣的游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