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雨点儿
教学目标
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识字。
多音字的认读要结合字义进行。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长”的意思是生长。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在课文中应分别读shǔ和zhǎnɡ。
本课要求新认识的穴宝盖,容易与前面学过的宝盖、秃宝盖混淆,可以编儿歌帮助学生识记。本课有许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如,“半、问、方、更、长”。教师可以将“半”和“方、长”,“问”和“更”对比范读,帮助学生区分。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熟字换偏旁、联想识记、结合语境、对比识记。
可以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练读。如,“云彩、半空、来到、地方、没有、绿草、出去”。
(2)写字。
书写本课生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作偏旁时,出现的字形变化。如,书写“有”字时,可以对比“有”和“月”,“月”在字的下半部分时,撇变成了竖。书写“从”字时,对比“从”和“人”,“从”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点。还要重点指导横钩的书写,注意与横撇、横折的区别。
可以把这些字组成词语,让学生写一写,帮助学生巩固。如,“一半、半天、半月、从来、你们”。
朗读指导
这是本册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需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两个角色——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读小雨点儿的话时声音可以天真一些,读大雨点儿的话时可以稳重一些。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读问句的方法,读好问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如,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离得很远,它们会怎么说话?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它们又会怎么说话?
在前一课认识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本课还要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花”和“没有草”之间可稍作停顿。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感受句中的停顿短于逗号的停顿,逗号的停顿又短于句号的停顿,然后可以让学生跟读,通过朗读实践加深体会。
理解运用
可以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氛围,另一方面借此引导学生体会“数不清”和“飘落”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数不清”或者什么是“飘落”的。如,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头发,飘落的树叶、飘落的雪花。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要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可以对比着读读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从中感受到它们的选择不同。接下来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去的地方不同,但它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看经过雨水的冲洗,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看种子被风吹来,飘落在土地上,下了一场雨后,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引导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积累运用
积累并运用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以及文中的词语,如“数不清、飘落”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准备歌曲《小雨沙沙》的音频、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会写“你”1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2.朗读课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停顿,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第1自然段的意思,了解雨点儿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活动1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1.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
(3)大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常见?(春天、秋天。)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教师读,再齐读。
活动2初读课文,检测识字学情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以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2)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3)学习多音字。
数 长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板块二 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活动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2.学习第1自然段,识记生字“数”“彩”,认识新偏旁“彡”。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这些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并用文中的话回答。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3)播放下雨的视频,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初步体会“数不清、飘落”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数不清”或者什么是“飘落”的。
(4)学习生字“数”。
①出示词语卡片“数不清”,齐读。
②拼读“数”,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
③说一说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④指导学生学习“数”的另外一个读音shù。组词:数学。
(5)教学“彩”字。
①出示词语“云彩”,齐读。
②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彩”字。
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
③通过对比,理解“彩”的意思。
④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有哪些带“彡”的字。
(6)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
活动2学习第2~4自然段
1.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话回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一名同学来当小雨点儿,一名同学来当大雨点儿。男女生配合读。
3.找出这一部分中的几个生字,并交流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半: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空: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工=空。相机认识新偏旁“”(穴宝盖),表示洞穴。(课件展示)
问: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也可以用字族识字法,对比区分“问、闪、闲”。
到: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组词:到处、到来。认识新偏旁“刂”(立刀)。(
)
方:字谜识记,“一万点”。
没:联系生活实际或说反义词识字,没——有。
活动3学习第5自然段
1.引读: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绿”,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词(红和绿)。认读“绿”。
4.学习“更”,组词:更大、更多。结合“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
5.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
6.学习生字“长”,指导学生掌握“长”的两个读音,学习用这两个读音分别组词。本课中“长”的意思是生长。
活动4游戏巩固识字
1.游戏:让花更红。
(课件演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2.朗读课文,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与读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学词、学字。通过游戏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强识字效果。
板块三 指导书写,引领质疑
1.课件播放会写字“你”的动漫。
2.指名领读、组词。
3.指导书写“你”字。
(1)引导学生观察“你”的结构和占格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学习新笔画“横钩”。
(3)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你”字,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比与欣赏。
4.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和今天一样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主动认识生字朋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吗?(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分别去了哪里?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给大地带来了哪些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你”是本课书写的难点,笔画较多,又含有一个新的笔画“横钩”,所以在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小结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元提问,发散思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问、有、半、从”4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温故知新
1.导入:上节课我们结交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这节课我们继续跟它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要成为好朋友。
2.
“数、半、问、彩、空、到、方、更、出、没、绿、长”,导学:这些字都是我们的朋友,哪位小朋友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3.激趣:教师播放雨点儿落下的视频,学生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设计意图 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教师的情境导入,可以把学生引入文本,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板块二 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活动1学习第1自然段,朗读理解
1.指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带动作读。
2.引导学生理解“数不清”,说说还有什么数不清,教师相机课件演示。
3.课件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理解“飘落”。说说雨点儿从哪儿飘落下来,然后仿照句式说话训练。
4.出示学习卡,学生想象,再交流,仿说句子,尝试仿写。
课文句子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拓展一
绿绿的小草从 。
拓展二
从 。
活动2学习第2~4自然段,品读探究
1.过渡:这些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
图片)大雨点儿看见小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小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演示,相机点拨。
(1)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2)小雨点儿这样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了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先同桌间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最后师生合作读。
6.提问: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要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一盆小花和干旱无水的大地的图片。
(1)对比思考:哪里需要小雨点儿,哪里需要大雨点儿呢?
(2)想象雨点儿滋润大地万物的情景,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如果大、小雨点儿都着急往下落,会怎样对话?如果大、小雨点儿距离很远,需要怎样对话?)
活动3学习第5自然段,质疑问难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2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2.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请小老师解答。
(1)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3.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哪,盼哪,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由此我们知道,植物生长是离不开水的。
4.导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们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5.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6.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要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要去哪儿?
7.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活动4启发想象,说话训练
1.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再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总结: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大家都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轻轻地拿起课本,美美地读一遍课文来欢送雨点儿,好吗?(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句子仿写和说话训练,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培养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设疑问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方面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板块三 指导示范,掌握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问、半、有、从”的书写动漫。
2.先同桌间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再独立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要强调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问:“门”稍写大些,为“口”留出空间。
半: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
有:撇从竖中线上起笔,要写得舒展。
从:右边“人”的撇要穿插在左边第二笔点的下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