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 6《画》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二) 6《画》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8 14: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谜底是“画”的原因。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识字。
可以把识字与朗读古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本课要认的10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是前鼻音,“听”是后鼻音,可以在对比朗读中重点正音。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偏旁归类,本课有3个带走之的字——“远、近、还”,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借助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写字。
本课要写的4个字中,有3个独体字。这3个独体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3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然后教师示范典型字,学生练写。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如“水手、口水、雨水、上去、上来”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朗读指导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此外,诗中描述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异,朗读时,可将差异之处适当体现在重音上,以突显是一幅“画”的特点。
朗读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学生在熟读成诵后,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古诗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4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阅读理解
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与生活实景不同,可以引导学生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在比较中了解画中景物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趣味性。
采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谜底“画”。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找、圈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再启发学生根据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然后读课文,找出诗中景物与现实情景的不同之处,最后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课文中有几对反义词,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做一做的方式,理解它们的意思。
积累运用
背诵《画》;积累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带有反义词的头饰。
2.一幅山水画。(画上题写着《画》这首诗。)
3.制作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正确书写“水、去”2个字。
2.在图文结合、归类识字的过程中理解生字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古诗的大意。
3.能正确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观察图画,初读古诗
活动1观察并交流图画,猜谜语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出示山水画)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山、水、花、鸟、人”。)
3.引导学生发现画上的谜语诗,老师读这首谜语诗,引导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活动2出示初读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1.根据初读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标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
(1)同桌互读生字,相互指出读得不正确的字音,互相教一教。
(2)同桌配合读诗句:两人分行读诗句,其他同学评价,及时纠正字音。
3.考查同桌合作学习情况。
4.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初步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交流引入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初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板块二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活动1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卡
1.老师发放打印好的活动卡。
活动内容一
思考:从课文中找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偏旁

组词

?
活动内容二
思考:从课文中找出下列字的反义词朋友。
有——
远——
来——
2.教师提示活动要求:
(1)朗读课文,找出相关字,并组词,可以组多个不同的词语。
(2)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在文中找到的反义词,可以说一说自己识记这几个生字的好方法。
3.引导学生按要求合作完成活动卡内容。
活动2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汇报,分享识字方法。
(1)第一小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远=辶+元,还=辶+不,近=辶+斤。
①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识新部首“辶”。(
)
②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些同学离自己最远?
(2)第二小组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听=口+斤,色=?+巴。教师相机
,引导学生认识斜刀头。
(3)第三小组找到书中的反义词:有—无、远—近、来—去。
(4)第四小组用比较法识字:出示“无—天”,“色—爸”,指导学生找找它们的不同,在反馈过程中认识斜刀头。斜刀头(?)不叫“色字头”。
2.引导学生利用反义词来识字。
(1)联系生活理解“有—无”:老师的手上有一片漂亮的羽毛,老师一吹,咦,羽毛呢?没有了可以用“无”来表示。
(2)演一演,说一说:来—去。
(3)认读反义词:有—无、来—去、远—近。
(4)游戏:找朋友(带上反义词的头饰)。老师说一个词,同学们来说出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5)把这三组反义词送回古诗中,我们再读一读古诗。
活动3巩固识字,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远 有 色 近 听 无 声 去 还 来
2.课件展示游戏:摘苹果。指名认读树上苹果里的生字,认读正确的苹果落下来。
3.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远山 白色 远近 听说 无声 还是 还有 走来 走去
4.给形近字组词。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汉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教师在运用学习卡时,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有利于纠错正偏,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板块三 书写汉字,指导朗读
活动1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汉字
1.“水、去”字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笔顺和汉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交流明确:
(1)“水”的竖钩在竖中线上起笔,横撇从横中线上方起笔,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不能写成一笔,捺要舒展。“去”的第三笔横稍长,第四笔撇折在竖中线上起笔。
(2)写好关键笔画竖和竖钩。
3.学生练写,评价。
活动2指导朗读,课外拓展
教师播放《画》的配乐诗朗诵,引读:你们想把古诗读得更美吗?听配乐朗读,体会朗读的节奏。
1.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的节奏,纠正字音。
2.齐读古诗,指名读古诗。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画中描绘的景色。
3.拓展:把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猜一猜谜底。
设计意图 写字指导重视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观察组内同学写的字,提出意见,找到改进的方向。播放《画》的配乐诗朗诵,既可以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认读、组词等方法复习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正确书写生字“来、不”。
2.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巩固字词,复习读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
两个新偏旁,指名说一说哪些字含有这两个偏旁。
3.
古诗(诗中“有、无、还、不”4个字加粗、变色),指导学生用接上下句的形式读诗句。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趣味阅读的思想,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巩固生字,为本节课理解、朗读古诗奠定基础。
板块二 抓词读句,了解大意
活动1启发想象,发现诗中景物与实际景物的差异
1.《画》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圈起来。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诗中描绘的景物给了自己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
活动2再读古诗,引发质疑
1.自由读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讨论:
 (1)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画?
(2)诗中描写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3.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大自然中,春天的时候,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飞走。但画中,远看山有明亮的颜色,近听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也不会谢,人走来鸟儿也不会飞走。
4.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古诗《画》,描写自然风景。
 
画中所见
生活所见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采用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差异性,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帮助他们感悟画的特点,领悟诗句和画之间的关系。
板块三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活动1多种形式赛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2.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看图读。配上动作表演读。
3.比赛背诵古诗,总结背诵方法。
(1)用“山、水、花、鸟”作提示来背诵。
(2)根据“远”和“近”,“来”和“去”两组反义词背诵。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
5.同桌互相背诵。展示背诵效果。
活动2指导写字,互相评价
1.
“来、不”,学生观察,说一说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各是哪一笔。
2.师生交流评写。
(1)教师范写,提示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
(2)学生练习书写。
(3)同桌互评,再写一个。教师点评,展示学生的书写练习。
(4)比赛写,个别有问题的,单独指导。
活动3诵读古诗,拓展积累
1.背诵古诗《画》。
2.
另一首谜语诗《风》,赏析朗读。
3.
谜语,猜一猜。
4.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谜语诗,积累下来。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诗意。熟读成诵后,总结背诵古诗的方法。写字环节注重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习惯,并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拓展古诗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争取做到多诵读,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