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
A.
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
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
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
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
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
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
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
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
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A.
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
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人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
A.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C.
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
D.
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
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
A.
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
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9.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A.
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
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
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
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10.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
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
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
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12.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
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
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
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
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14.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
A.
平民权力至上
B.
民主制度达到高峰
C.
实行轮番而治
D.
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15.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
A.
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
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
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
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16.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
A.
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
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
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17.在西方绘画史上,有些画家“以表现罕见的或带有异邦情调的景象,或表现理想化的山水风光为主。在构图、用色、造型等方面均加以主观处理,并将浓厚的个人激情寓于风景的描绘之中,使人观后联想无限,回味无穷”。他们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18.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
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
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
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19.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
A.
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
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
C.
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
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
20.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心。这表明(
)
A.
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
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
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21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22.表1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输入量
1931
1840279
831652
804000
557625
1932
1839212
758441
404000
430655
1933
1903466
992521
694000
525673
1934
2135031
864107
770000
617726
根据表1可知,当时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23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I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桥中靚鮮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表2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12.86
40.44
47.82
49.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14.87
1.59
7.08
5.01
7.42
9.69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6分)
26
15分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是“人和世界的发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
——(意)欧金尼奧·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在此卷(《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
——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兴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5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米什莱在研究文艺复兴时提出的“人和世界的发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10分
27
17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與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据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存取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解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归纳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5分
(3)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7分
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24/2=48分
1-------5
CBABD
6----------10
DCBBD
11-------15
BBCDA
16-----20
CAACD
21----24
CDBC
二
材料题
52分
25
20分(1)同的原因: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致,
朝鲜战争的影响。异的原因: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英国实力削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
(2)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
(3)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碑
26
15分(1)内涵:复兴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历史背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教会压抑人性(宗教文化钳制思想)。5分
(2)略10分
27
17分(1)表现: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传播中心活跃:舆论界的热情。
认识:适应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5分
(2)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用: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承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5分
(3)7分
选择阐述①: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理论;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选择阐述②: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召开中共十一届三全会,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