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基础知识复习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 );个位,十位、百位、千、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这些都是( )。从个位起,第五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九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十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从个位起每( )个数位是一个数级,亿级包括的数位有( ),亿级的数是多少表示多少个( ),万级的数是多少表示多少个( ),个级的数是多少表示多少个( )。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 )。
3、10个十万是( )万,与亿位相邻的数位是( )和( ),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 )和( )。
4、3750280060是( )位数,3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8在( )位上,表示( ),这个数是由3个( )、( )个亿、5个( )、( )个十万、8个( )和6个( )组成的。
5、最小的八位数是( ),最大的七位数是( ),他们相差( )。
6、读数和写数都要先( )。读数时,从( )位起,每( )个数位分成一个级,画( )隔开;写数时先找到关键字“( )”和“( )”,画( )隔开来分级。然后,从( )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或写,每级的读或写方法都和个级相同。注意:读完亿级要加一个“( )”字,读完万级要加一个“( )”字,每级末尾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 )。
7、100008070读作:( );
140009008读作:( );
三百亿零三万四千写作:( );
七千万零五百写作:( );六百万八千写作:( )。
8、和99999相邻的数是( )和( )。
9、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 )的多少,如果( )相同,再从( )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0、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省略末尾的( )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省略末尾的( )个零,加一个“亿”字,改写前后数的大小( ),所以用“ = ”表示。
1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要先观察( )位上的数,小于或等于4时,直接舍去末尾的( )位数,用“( )”字代替;大于或等于5时,先向( )位进一,再舍去末尾的( )位数,用“( )”字代替,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要先观察( )位上的数,用“( )”法求近似数,一定记住写计数单位“亿”。这样原数的大小改变了,所以用“( )”表示。
12、用万做单位:4700000 12924800
用亿作单位:272000000 3507200000 12700000000
1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 )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 )的。
14、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 ),身份证号码由( )部分组成:地址码、( )、顺序码、校验码。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基础知识复习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这些都是(数位)。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是一个数级,亿级包括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的数是多少表示多少个(亿),万级的数是多少表示多少个(万),个级的数是多少表示多少个(一)。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3、10个十万是(100)万,与亿位相邻的数位是(千万位)和(十亿位),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千)和(十万)。
4、3750280060是(10)位数,3在(十亿)位上,表示(3个十亿),5在(千万)位上,表示(5个千万),8在(万)位上,表示(8个万),这个数是由3个(十亿)、(7)个亿、5个(千万)、(2)个十万、8个(万)和6个(十)组成的。
5、最小的八位数是(10000000),最大的七位数是(9999999),他们相差(1)。
6、读数和写数都要先(分级)。读数时,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成一个级,画(虚线)隔开;写数时先找到关键字“(亿)”和“(万)”,画(虚线)隔开来分级。然后,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或写,每级的读或写方法都和个级相同。注意:读完亿级要加一个“(亿)”字,读完万级要加一个“(万)”字,每级末尾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100008070读作:(一亿零八千零七十);
140009008读作:(一亿四千万九千零八);
三百亿零三万四千写作:(30000034000);
七千万零五百写作:(70000500);六百万八千写作:(6008000)。
8、和99999相邻的数是(99998)和(100000)。
9、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位数)的多少,如果(位数)相同,再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0、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省略末尾的(4)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省略末尾的(8)个零,加一个“亿”字,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用“ = ”表示。
1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要先观察(千)位上的数,小于或等于4时,直接舍去末尾的(4)位数,用“(万)”字代替;大于或等于5时,先向(万)位进一,再舍去末尾的(4)位数,用“(万)”字代替,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 “(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要先观察(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定记住写计数单位“亿”。这样原数的大小改变了,所以用“(≈)”表示。
12、用万做单位:4700000 =470万 12924800≈1292万
用亿作单位:272000000≈3亿 3507200000≈35亿
12700000000=127亿
1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4、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身份证号码由(4)部分组成:地址码、(出生年月日)、顺序码、校验码。
第二单元《年月日》基础知识复习
1、从今天的0时到明天的( )时正好是1日,1日是( )时,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 )圈。15:00是用( )计时法表示时间的,也就是下午( )时。夜里12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 )时,也是第二天的( )时。
2、天文馆从8:30开馆到16:30闭关,一天的开馆时间是( )。银行8:30开始营业,连续营业9小时,银行( )停止营业。
3、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1( ),1年有( )个月,一年有365天的是( )年,闰年一年有( )天。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 )年;有余数,就是( )年;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 )年;有余数,就是( )年。每年有( )个大月,每个大月有( )天,分别是( )月;有 ( )个小月,每个小月有( )天,分别是( )月。平年2月有( )天,闰年2月有( )天。一年分为( )个季度,每个季度有( )个月;( )月、( )月、( )月是第一季度,7月、8月、9月是第( )季度。每( )年是1世纪。
4、通常每4年里有( )个闰年, ( )个平年。
5、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4年( ),1998年( ),2000年( ),1900年( ),
2002年( ),2012年( ),1800年( )。
6、2年=( )个月,3日=( )时, 36个月=( )年
3时30分=( )分,120时=( )日,120分=( )时。
7、普通计时法变成24时计时法:前半天(凌晨0时——中午12时)去掉说明时间段的文字,时间( );后半天(中午12时——夜里12时)去掉说明时间段的文字,时间( )。
8、把普通计时法变为24时计时法:
上午9:30( ),凌晨4时15分( ),中午12时( ),
夜里12时( ),下午5:45( ),晚上10:10( )。
9、24时计时法变为普通计时法:前半天(0时——12时)添上说明时间段的文字,时间( );后半天(12时——24时)添上说明时间段的文字,时间( )。
10、把24时计时法变为普通计时法:
6:30( ),9时50分( ),14:40( ),
12时( ),24时( ),19:25( )。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年月日》基础知识复习
1、从今天的0时到明天的(0)时正好是1日,1日是(24)时,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15:00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也就是下午(3)时。夜里12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天文馆从8:30开馆到16:30闭关,一天的开馆时间是(8小时)。银行8:30开始营业,连续营业9小时,银行(17:30)停止营业。
3、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1(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1(日),1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的是(平)年,闰年一年有(366)天。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每年有(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1、3、5、7、8、10、12)月;有 (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4、6、9、11)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一年分为(4)个季度,每个季度有(3)个月;(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7月、8月、9月是第(4)季度。每(100)年是1世纪。
4、通常每4年里有(1)个闰年, (3)个平年。
5、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4年(闰),1998年(平),2000年(闰),1900年(平),
2002年(平),2012年( 闰),1800年(平)。
6、2年=(24)个月,3日=(72)时, 36个月=(3)年
3时30分=(210)分,120时=(5)日,120分=(2)时。
7、普通计时法变成24时计时法:前半天(凌晨0时——中午12时)去掉说明时间段的文字,时间(不变);后半天(中午12时——夜里12时)去掉说明时间段的文字,时间(加12时)。
8、把普通计时法变为24时计时法:
上午9:30(9:30),凌晨4时15分(4时15分),中午12时(12时),
夜里12时(24时),下午5:45(17:45),晚上10:10(22:10)。
9、24时计时法变为普通计时法:前半天(0时——12时)添上说明时间段的文字,时间(不变);后半天(12时——24时)添上说明时间段的文字,时间(减12时)。
10、把24时计时法变为普通计时法:
6:30(早上6:30),9时50分(上午9时50分),14:40(下午2:40),
12时(中午12时),24时(深夜12时),19:25(晚上7:25)。
第三、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和《计算器》
基础知识复习
1、像0.4,272.3,11.62……这些数都是( ),“.”是( );0.4的整数部分是( ),小数部分十分位上是( ),它是( )位小数,读作:( );272.3的整数部分是( ),十分位上是( ),它是( )位小数,读作:( );11.62的整数部分是( ),十分位上是( ),百分位上是( ),它是( )位小数,读作:( )。
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就是( )米,是( )分米,7份是米,就是( )米,是( )分米,;一位小数表示( ),0.1=,0.7=,6.9=,10.3=;12.8是由( )个一和8个( )组成的。
3、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就是( )米,是( )厘米;8份是米,就是( )米,是( )厘米;59份是米,就是( )米,是( )厘米;两位小数表示( ),0.01=,0.03=,3.76=,1.37=。17.25是由( )个十、( )个一、(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 )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 )位上的数;( )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 )位上的数……
5、小数的加减法,相同数位要( ),小数点要( ),从最低位加减起。
6、0.5里有( )个0.1,0.34里有( )个0.01,14个0.01是( ),8个0.1是( )。
7、分数、小数互化。
=( ), 0.04=,=( ), 0.8=,
9厘米=分米=( )分米, 7分=元=( )元,
18厘米=米=( )米, 3角=元=( )元。
8、计算器的使用:按( )键开机,按( )键进行减法运算,按( )键显示结果,按( )键清屏,要关机按( )键。
参考答案:
第三、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和《计算器》
基础知识复习
1、像0.4,272.3,11.62……这些数都是(小数),“.”是(小数点);0.4的整数部分是(0),小数部分十分位上是(4),它是(1)位小数,读作:(零点四);272.3的整数部分是(272),十分位上是(3),它是(1)位小数,读作:(二百七十二点三);11.62的整数部分是(11),十分位上是(6),百分位上是(2),它是(2)位小数,读作:(十一点六二)。
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就是(0.1)米,是(1)分米,7份是米,就是(0.7)米,是(7)分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0.1=,0.7=,6.9=,10.3=;12.8是由(12)个一和8个(0.1)组成的。
3、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就是(0.01)米,是(1)厘米;8份是米,就是(0.08)米,是(8)厘米;59份是米,就是(0.59)米,是(59)厘米;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0.01=,0.03=,3.76=,1.37=。17.25是由(1)个十、(7)个一、(2)个0.1和(5)个0.01组成的。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5、小数的加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
6、0.5里有(5)个0.1,0.34里有(34)个0.01,14个0.01是(0.14),8个0.1是(0.8)。
7、分数、小数互化。
=(0.6), 0.04=,=(0.27), 0.8=,
9厘米=分米=(0.9)分米, 7分=元=(0.07)元,
18厘米=米=(0.18)米, 3角=元=(0.3)元。
8、计算器的使用:按(ON/OFF)键开机,按(-)键进行减法运算,按(=)键显示结果,按(C)键清屏,要关机按(ON/OFF)键。
第五、六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观察物体》
基础知识复习课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与( )位对齐,再用这个两位数的( )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与( )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 )起来。
2、 213
× 15
1065 ……( )×( )的积
213 ……( )×( )的积
3195……( )×( )的积
3、估算:
223×8 518×39 22×199 212×61
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少是( )位数,最多是( )位数。
5、路程=( )×( ),总价=( )×( )。
6、积的变化规律: 里填运算符号,□里填数。
18×23=414 (18÷6)×23=414 □ (18×4)×23=414 □
18×(23÷23)=414 18×(23×3)=414 □
(18×2)×(23×2)=414 □
(18÷10)×(23÷10)=414 □
7、混合运算中,加法和( )是同级运算,谁在前先算谁;( )和除法是同级运算,谁在前先算谁。总之,先算括号里的,再算( ),最后算加减。
8、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 )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 )一共有几个( ),就在乘得的得数的( )添写几个( )。360×20积的末尾有( )个0.
9、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8倍,积( ),两个因数的积是156,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是( )。
10、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 一定)是不同的。(用“√”选择括号中合适的词。)
11、有四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有( )种摆法。
12、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看到( )个面,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
参考答案:
第五、六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观察物体》
基础知识复习课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与(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 213
× 15
1065 ……(213)×(5)的积
213 ……(213)×(10)的积
3195……(213)×(15)的积
3、估算:
223×8≈1600518×39≈2000022×199≈4000212×61≈12000
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少是(4)位数,最多是(5)位数。
5、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
6、积的变化规律: 里填运算符号,□里填数。
18×23=414 (18÷6)×23=414 (18×4)×23=414 18×(23÷23)=414 18×(23×3)=414
(18×2)×(23×2)=414
(18÷10)×(23÷10)=414100
7、混合运算中,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谁在前先算谁;(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谁在前先算谁。总之,先算括号里的,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8、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得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360×20积的末尾有(2)个0.
9、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8倍,积(扩大到原来的8倍),两个因数的积是156,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是(624)。
10、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 一定)是不同的。(用“√”选择括号中合适的词。)
11、有四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有(4)种摆法。
12、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看到(1)个面,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第七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基础知识复习
估算:
899÷31≈ 378÷18≈ 549÷92≈ 368÷60≈
422÷80≈ 720÷89≈ 722÷90≈ 598÷62≈
507÷80≈ 289÷50≈ 485÷70≈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 )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 ),如果它比除数( ),再试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
3、不计算,判断商是几位数?
301÷43( ) 716÷51( ) 204÷36( )
578÷82( ) 830÷57( ) 573÷39( )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最大是( )位数,最小是( )位数。
5、372÷62可以把62看成( )来试商。
30 5
商偏( )了,
165 应调( )一点。
20 6
商偏( )了,
96 应调( )一点。
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或( )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7、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65÷5=13
(65×2)÷(5 □)=13 (65 □)÷(5÷5)=13
(65×3)÷5=13 □ (65÷5)÷5=13 □
65÷(5×4)=13 □ 65÷(5÷5)=13 □
8、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几? □04÷32 7□6÷75
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几?□21÷82 3□9÷34
9、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8,如果除数是35,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7,如果余数是17,则除数最小是( ),这时的被除数是( )。
10、24的因数有(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 )的,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
11、4的倍数有(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最小的倍数是( ),( )最大的倍数。
1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最小倍数也是24,这个数是( )。
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基础知识复习
1、估算:
899÷31≈30 378÷18≈20 549÷92≈6 368÷60≈6
422÷80≈5 720÷89≈8 722÷90≈8 598÷62≈10
507÷80≈6 289÷50≈6 485÷70≈7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不计算,判断商是几位数?
301÷43(一位) 716÷51(两位) 204÷36(一位)
578÷82(一位) 830÷57(两位) 573÷39(两位)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最大是(两位)位数,最小是(一位)位数。
5、372÷62可以把62看成(60)来试商。
30 5
商偏(大)了,
165 应调(小)一点。
20 6
商偏(小)了,
96 应调(大)一点。
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7、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65÷5=13
(65×2)÷(5)=13 (65)÷(5÷5)=13
(65×3)÷5=13 (65÷5)÷5=13
65÷(5×4)=13 65÷(5÷5)=13
8、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几? 04÷32 76÷75
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几?21÷82 39÷34
9、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8,如果除数是35,余数最大是(34),这时被除数是(664)。两个数相除的商是7,如果余数是17,则除数最小是(18),这时的被除数是(143)。
10、24的因数有(1、2、3、4、6、8、12、24),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11、4的倍数有(4、8、12、16……),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最小倍数也是24,这个数是(24)。
第八、九单元《平行与相交》和《统计》基础知识复习
1、线段有( )个端点,可以度量( );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 )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 )长的;( )和( )都是直线的一部分;角的两条边是( )线;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和(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相交成( )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其他的角都是( ),这时,这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3、两点之间( )最短,点线之间( )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 )。
4、把木条固定到墙上,至少需要( )个钉子;黑板相邻的两边互相( ),对边互相( )。
5、平行线间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
6、把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各延长10厘米,得到的是一条( )。
7、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表示数量多少的竖线叫做( ),要弄清纵轴上( )代表的数量;表示统计项目的横线叫做(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
参考答案:
第八、九单元《平行与相交》和《统计》基础知识复习
1、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角的两条边是(射)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其他的角都是(直角),这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把木条固定到墙上,至少需要(2)个钉子;黑板相邻的两边互相(垂直),对边互相(平行)。
5、平行线间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把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各延长10厘米,得到的是一条(22厘米长的线段)。
7、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表示数量多少的竖线叫做(纵轴),要弄清纵轴上(每格)代表的数量;表示统计项目的横线叫做(横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