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五 柳 先 生 传
陶渊明
目的要求: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2、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去寓意深刻。阅读中注意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整体感知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 lìn 褐 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觞shānɡ 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 短褐穿结 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 (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 (3)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箪瓢屡空 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 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辄,副词,就。
萧然,形容词,冷冷清清的样子。
晏如,形容词,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人物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背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志趣爱好:
1.好读书,2.性嗜酒
3.常著文章自娱
精神面貌:
淡泊名利,独立特行,
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陶渊明
思考讨论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4.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6.全文哪些句子或短语中用到了“不”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束语: 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邢台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