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ppt课件+课文音频朗读(长春版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ppt课件+课文音频朗读(长春版八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05 15:26:09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重要字音
琼筵(yán) 羽觞(shāng) 秉(bǐng)
假(ji ) 数(shù)
2、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3、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4、词类活用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比喻
拟人
讨论以下问题
浮生如梦
阳春召我
为什么李白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未让人感觉到低沉呢?
这次筵席是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
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地追求享乐。这样会使生命之花过早凋谢,哀叹人生苦短会让生命白白地消磨。
人生是宝贵的也是短暂,有如昙花一现。
然而,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够像昙花般的玉洁、清香,充满活力与豪情,我们又何须惋惜她的短暂呢?
本诗的感情基调
乐观开朗
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他感慨时过境迁,欢乐和生命的短暂,因此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叹。
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自信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是盛唐士人的代表,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1、运用典故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3、运用对偶,语言凝练